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37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盖体和中板组件。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煲体包括底座和外壳;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上,并在盖合在煲体上时与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中板组件包括中板、固定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将中板、外壳和固定板紧固在一起,并设置后压板覆盖盖体枢接部与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其煲体包括一体式外壳结构,中板主体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外壳与中板主体之间不存在暴露在外的装配间隙,设置后压板以覆盖盖体枢接部和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能够有效避免水和灰尘等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外,一体式的外壳结构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包括电饭煲、电炸锅、电高压锅等很多烹饪器具的用于放置内锅的煲体的顶部的开口周围的结构主要包括中板。该中板一般由塑料等材料制成,上面固定例如金属的中板罩,以使其更加美观且方便清理。现有的中板和其上的中板罩之间一般通过卡合装置或卡合机构卡合在一起。卡合机构的制造较复杂,使得中板罩的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要求精度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增加了装配难度。并且,在煲体的外壳和中板、中板罩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批量生产时装配间隙的精度不容易进行控制。在使用过程中,水和灰尘等容易通过装配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不容易清洗,长时间积累还会影响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壁和沿所述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中板组件,所述中板组件包括,中板,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从所述中板主体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下方,所述盖体枢接部延伸超出所述顶壁;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上方;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顺次穿过所述中板、所述顶壁和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中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板紧固在一起;以及后压板,所述后压板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设置,用以覆盖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其煲体包括具有顶壁和侧壁的一体式外壳结构,中板主体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使得外壳与中板主体之间不存在暴露在外的装配间隙,并且,设置有后压板以覆盖盖体枢接部和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水和灰尘等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外,一体式的外壳结构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所述后压板包括:斜面部;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上边缘水平向外延伸,所述水平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表面贴合;以及竖直延伸部,所述竖直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下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贴合。由此,后压板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盖体枢接部与顶壁之间的间隙,适应性不同生产精度的要求。可选地,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卡扣结构,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顶壁与所述中板卡合。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后压板进行固定,并且,后压板与中板配合可以防止顶壁边缘翘起。可选地,所述后压板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三个表面相贴合。由此,后压板可以更全面地覆盖盖体枢接部与顶壁之前的间隙。可选地,所述顶壁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下沉部,所述盖体枢接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下沉部内。由此,下沉部可以对煲体表面以及盖体回流的水进行收集。避免造成食物污染或流入烹饪器具内部。可选地,所述顶壁的上表面靠近所述内锅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台阶部。由此,台阶部可以避免水通过内锅与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筋,所述筋的下表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贴合。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水通过内锅与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可选地,所述顶壁具有用于供所述内锅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向上弯折部。由此,向上弯折部可以避免水通过内锅与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可选地,所述固定板覆盖所述向上弯折部。由此,可以防止向上弯折部的边缘划手,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并且能够使顶壁的外部达到美观的效果。可选地,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扣或螺钉可拆卸地连接。由此,装配方式简单,容易实现,并且,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容易对烹饪器具进行维护。可选地,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由此,金属材质的外壳表面处理一致性好,整体性强,强度较好。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A部的放大图;以及图5为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以下,参照图1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中板组件20、后压板30和盖体(附图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煲体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3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3的清洗。内锅13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0内部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13的加热装置以及保温隔热装置等。中板组件20部分设置在煲体10内部,部分设置在煲体10外部,起到固定、增加强度以及美观等的作用。盖体可以具有与煲体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10,用于盖合煲体10。当盖体盖合在煲体1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13之上,且和内锅13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并且,盖体上通常还具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且设置在盖体和内锅13之间,用于在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具体地,煲体10包括外壳11和底座12。其中,外壳11具有较大的强度以对煲体10内部的零部件起保护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碰撞、刮擦等造成损坏,并且外壳11的外表面可以为光滑的或具有花纹图案等以增加烹饪器具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如图2所示,外壳11包括顶壁111和从顶壁111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112。顶壁111具有大致为圆角长方形的形状。在顶壁111的中部设置有供内锅13通过的开口113,开口113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内锅13的形状尺寸相适应。如图3和图5所示,开口113的边缘具有向上弯折部116。该向上弯折部116可以防止水通过顶壁111与内锅13之间的缝隙进入煲体10的内部,从而避免煲体10内部的零件(比如电气零件等)因为沾水而造成损坏,可以延长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壁和沿所述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中板组件,所述中板组件包括,中板,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从所述中板主体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下方,所述盖体枢接部延伸超出所述顶壁;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上方;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顺次穿过所述中板、所述顶壁和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中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板紧固在一起;以及后压板,所述后压板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设置,用以覆盖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壁和沿所述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中板组件,所述中板组件包括,中板,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从所述中板主体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下方,所述盖体枢接部延伸超出所述顶壁;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上方;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顺次穿过所述中板、所述顶壁和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中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板紧固在一起;以及后压板,所述后压板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设置,用以覆盖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压板包括:斜面部;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上边缘水平向外延伸,所述水平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表面贴合;以及竖直延伸部,所述竖直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下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林刘进钟辰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