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替换插脚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08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替换插脚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有一容纳空腔;插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上壳体,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接线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下壳体,所述插孔、容纳空腔、接线孔之间相互连通;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接线孔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的连接件相互连接;插脚,所述插脚设置有与所述插孔内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插脚的下端与所述连接件相抵,所述插脚的上端穿过所述插孔往外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随时拆卸更换插脚,避免仅仅因为插脚的损坏却需要更换整个插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替换插脚的插头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替换插脚的插头。
技术介绍
现在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产品的使用离不开电源,而要将电源提供给电子产品就必须使用插头将电子产品与电源连接起来,众所周知,插头上带有金属材质的插脚,在插头的使用过程中,因为外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或者因为处于潮湿的环境使得插脚生锈,从而造成插脚的损坏,而现在市面上的插头插脚坏了之后只能整体更换插头,而插头中除了插脚部分都是完好的,这样会造成插头的浪费,特别是安装在电源适配器上的插脚坏了之后,只能整体更换整个电源适配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插头的插脚损坏后必须整体更换整个插头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替换插脚的插头,包括: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有一容纳空腔;插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上壳体,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接线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下壳体,所述插孔、容纳空腔、接线孔之间相互连通;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接线孔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的连接件相互连接;插脚,所述插脚设置有与所述插孔内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插脚的下端与所述连接件相抵,所述插脚的上端穿过所述插孔往外延伸。插脚穿过上壳体上的插孔旋入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形成的容纳空腔中,直接旋入到插脚下端与连接件相抵为止,而插脚与连接件相抵即可以通过连接件与导线连接,插头在工作时,电流通过插脚传递给导电的连接件再传递给导线。设置在插脚上的外螺纹与设置在插孔内的内螺纹相配合,将插脚固定在上壳体上。通过旋转插脚,可以方便的安装与拆卸插脚。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连接件位于所述插孔正下方。插脚是直的,插脚旋入插孔之后,插脚的下端是位于插孔正下方的,将连接件也设置在插孔正下方,插脚旋入插孔后,插脚能直接与连接件相抵,使得插头内部结构简单。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固定块上对应所述插孔位置设置有自上至下贯穿所述固定块的通孔,所述插脚穿过所述通孔。插脚在穿过插孔之后,再插入固定块中,通过固定块上的通孔与插脚之间的配合进一步的固定插脚,使得插脚与插头的连接更加牢固。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通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插脚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固定块上的通孔与上壳体上的插孔在同一直线上,插脚旋入插孔后,继续旋入通孔中,插脚与插孔和通孔均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插脚能更牢固的连接在插头上。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插脚为圆柱状结构。插脚为圆柱状结构,所以,插脚侧面不具有尖锐边缘,插入插座时不会因为侧面的尖锐边缘与插座的摩擦产生阻力,能使插脚更容易插入插座中。插脚上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横向贯穿所述插脚。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插脚下端面为弧面。插脚下端面为弧面,所以,插脚表面不具有尖锐边缘,插入插座时不会因为表面的尖锐边缘与插座的摩擦产生阻力,能使插脚更容易插入插座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插脚上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横向贯穿所述插脚。插脚为圆柱体,因此插脚表面为曲面,拆卸或安装插脚的时候,夹持插脚时,受力面积小,不便于夹持,因此,在插脚上设置一个横向贯穿插脚的凹槽,插脚的底面为平面,这样,夹持插脚时,可以夹持在该平面上,增大受力面积,方便旋转插脚时对插脚的夹持。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连接件为弹性片。连接件是用来连接插脚与导线的,起到导电的作用,连接件通过与插脚相抵实现插脚与连接件之间的电连接,连接件为弹性片的话,插脚与连接件相抵后,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将连接件与插脚的距离设置为小于插脚插入容纳空腔的距离,这样在插脚存在加工误差的情况下,插脚过长或者过短都能与连接件相抵。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插脚包括收纳于所述容纳空腔内的连接端与位于壳体外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端的截面面积,连接端与插入端之间设置有台阶。插入端截面面积大于连接端截面面积,插脚在旋入插孔时,只有插入部能旋入插孔,这样能保证插脚旋入的长度,不会过长也不会过短,既能保证插脚能抵到连接片,又不会应为插脚旋入过长而损坏连接片。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1.上壳体上设置有带内螺纹的插孔,设置在容纳腔体内部的固定块对应插孔位置设置的通孔也设置有外螺纹,插脚通过表面的外螺纹与插孔和通孔的内螺纹配合,可以使插脚牢固的连接在插头上。2.下壳体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连接件,插脚抵在连接件上可以使连接件发生弹性形变,将连接件与插脚的距离设置为小于插脚连接件的长度,这样在插脚存在加工误差的情况下,插脚过长或者过短都能与连接件相抵。可以避免插脚的连接端过长损坏连接片或者插脚连接片过短接触不到连接件。3.圆柱状的插脚上设置有横向贯穿插脚的凹槽,这一结构可以将夹持插脚的夹持面由插脚侧面的曲面变成凹槽底面的平面,增加夹持面积,便于对插脚的夹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易替换插脚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易替换插脚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插脚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壳体1,插孔11,下壳体2,接线孔21,连接件22,插入端3131,连接端32,凹槽33,导线44,固定块55,通孔5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插脚,如图1,包括: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形成有一容纳空腔;插孔1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所述插孔11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上壳体1,所述插孔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接线孔21,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上,所述插孔11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下壳体2,所述插孔11、容纳空腔、接线孔21之间相互连通;导线4,所述导线4穿过所述接线孔21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内侧的连接件22相互连接;插脚,所述插脚设置有与所述插孔11内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插脚的下端与所述连接件22相抵,所述插脚的上端穿过所述插孔11往外延伸。插脚穿过上壳体1上的插孔11旋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2配合形成的容纳空腔中,直接旋入到插脚下端与连接件22相抵为止,而插脚与连接件22相抵即可以通过连接件22与导线4连接,插头在工作时,电流通过插脚传递给导电的连接件22再传递给导线4。设置在插脚上的外螺纹与设置在插孔11内的内螺纹相配合,将插脚固定在上壳体1上。通过旋转插脚,可以方便的安装与拆卸插脚。连接件22位于所述插孔11正下方。插脚是直的,插脚旋入插孔11之后,插脚的下端是位于插孔11正下方的,将连接件22也设置在插孔11正下方,插脚旋入插孔11后,插脚能直接与连接件22相抵,使得插头内部结构简单。如图4,还包括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固定块5上对应所述插孔11位置设置有自上至下贯穿所述固定块5的通孔51,所述插脚穿过所述通孔51。插脚在穿过插孔11之后,再插入固定块5中,通过固定块5上的通过与插脚之间的配合进一步的固定插脚,使得插脚与插头的连接更加牢固。通孔5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插脚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固定块5上的通孔51与上壳体1上的插孔11在同一直线上,插脚旋入插孔11后,继续旋入通孔51中,插脚与插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易替换插脚的插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替换插脚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有一容纳空腔;插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上壳体,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接线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下壳体,所述插孔、容纳空腔、接线孔之间相互连通;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接线孔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的连接件相互连接;插脚,所述插脚设置有与所述插孔内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插脚的下端与所述连接件相抵,所述插脚的上端穿过所述插孔往外延伸;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固定块于对应所述插孔位置设置有自上至下贯穿所述固定块的通孔,所述插脚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插脚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替换插脚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形成有一容纳空腔;插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上壳体,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接线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插孔自上至下贯穿所述下壳体,所述插孔、容纳空腔、接线孔之间相互连通;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接线孔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的连接件相互连接;插脚,所述插脚设置有与所述插孔内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插脚的下端与所述连接件相抵,所述插脚的上端穿过所述插孔往外延伸;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固定块于对应所述插孔位置设置有自上至下贯穿所述固定块的通孔,所述插脚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毓雄
申请(专利权)人:兴茂惠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