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819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通过在岛礁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排或人工鱼礁群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排建设在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人工鱼礁排采用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为投放礁进行单层投放建设而成,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通过鱼礁排的建设,延伸岛礁基架和拓展岛礁边岩石生境,增加岩礁性鱼类栖息地面积,为藻类等生物提供附着基质,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实现岛礁海域鱼类等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通过岛礁间人工鱼礁群的建设增加局地生境类型和增强岛礁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

Artificial reef construction mode for improving habitat in islands and reef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rtificial reef construction mode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abitat in the islands and reefs. By building artificial reefs or artificial reefs in the island and reefs,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The artificial reef row is built in the underwater rock habitat of 10 ~ 20m near the island and reef, and the artificial reef row of artificial reef artificial reefs is built for the single layer of the reef, and the size of the artificial reef is 2*2*2m,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artificial reef monomers is 2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ef row, extending the reef base frame and expanding the rock habitat edge of the island and reef,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reef habitat, providing the substrate for the algae and other organisms, providing a good habitat for the reef fishes and the fish resources migratory in the near distance, and realizing the purpose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fish and other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island reef sea.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reefs between islands and reefs increases the type of local habitat and synergies between reefs and reefs, thus improving the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reef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
本技术涉及海洋生态保护领域,具体涉及到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
技术介绍
岛礁海域中的岩石生境是岩礁性鱼类的喜好场所,同时还为藻类生长提供了附着基质,而藻类的有机碎屑和能量通过波浪、潮汐和海流输送到整个岛礁海域,为很多鱼类、贝螺类和软体类等渔业资源提供了外延的捕食、栖息、产卵和育苗场所;除此之外,岛礁岩石生境还是其他近海栖息地和岛屿间主要的功能连接。以马鞍列岛为例,岛礁海域渔业资源中约有47.6~78.5%的种类栖息于岛礁周边的岩石生境,而岛礁之间的泥沙相生境生物种类仅为22.8~43.2%。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经济鱼类占比严重下降,这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经济鱼类占比严重下降的现状,着眼于岛礁海域及其岩石生境对岩礁性经济鱼类的养护功效,提出了以人工鱼礁建设为手段、以生境改善为途径的渔业资源养护的解决方法,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边人工鱼礁排,所述人工鱼礁排的建设区域设于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且设置位于潮下带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的过度带并偏向岛礁一侧,所述人工鱼礁排走向呈平行于岛礁岸线的带状分布,在建设区域中投放有至少两排的鱼礁排;采用单体投放礁进行投放以建设单层的所述人工鱼礁排,所述投放礁为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所述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鱼礁排宽度为5~8m。进一步的,岛礁海域为大陆架局部海域周边具有陆地面积小于10km2的小型岛礁的海域。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间人工鱼礁群,人工鱼礁群的建设区域位于以两个岛礁间之间的中点为圆心且以该两个岛礁间距离的1/3为直径划定的圆形区域内,且人工鱼礁群的建设区域的水深为10~20m;所述人工鱼礁群由位于建设区域内的若干人工鱼礁组组成,任意一人工鱼礁组由五个人工鱼礁单体按边长为9m的九宫格插空四角和中心位置的形式组成,且人工鱼礁组以8~12m为间隔排布在鱼礁群建设区域内,人工鱼礁单体采用规格为3*3*3m的米字型人工鱼礁。进一步的,岛礁海域为大陆架局部海域周边具有陆地面积小于10km2的小型岛礁的海域。本技术一方面通过在岛礁边岩石泥沙过渡带建设人工鱼礁,通过补强岩石生境,优化岛礁海域的生境及其功能连接,形成空间范围更大、生境类型更多样、食物链层次更丰富的岩石-泥沙相局部生态系统,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实现岛礁海域鱼类等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另外,通过在岛礁间泥沙地建设人工鱼礁群,通过增强岛礁之间的协同效应,优化岛礁海域的生境及其功能连接,形成空间范围更大、生境类型更多样、食物链层次更丰富的生态系统,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实现岛礁海域鱼类等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针对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排的建设模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建设的人工鱼礁排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针对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群的建设模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建设的人工鱼礁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经济鱼类占比严重下降的现状,着眼于岛礁海域及其岩石生境对岩礁性经济鱼类的养护功效,提出了以人工鱼礁建设为手段、以生境改善为途径的渔业资源增殖养护的解决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针对性地对补强岛礁边岩石生境、扩大岛礁间协同效应提出了建设方案,其建设原理为:1.为了补强岛礁边岩石生境,本技术提出了岛礁边人工鱼礁排的建设方案,以延伸岛礁基架进而拓展岛礁边岩石生境,从而为藻类提供附着基质,并最终提高岛礁海域对岩礁性渔业资源的增殖与养护效能。2.为了扩大岛礁间协同效应,本技术提出了岛礁间鱼礁群的建设方案,以增加局地生境类型从而增强协同效应,并最终提高岛礁海域对岩礁性渔业资源的增殖与养护效能。其中,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地质类型,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下面就两种建设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就补强岛礁边岩石生境提供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岛礁岩石生境为其他近海栖息地和岛屿间主要的功能连接,对养护岛礁海域周围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在原有的岛礁岩石生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岛礁海域生态效应最大化。补强岛礁边岩石生境建设主要包括在岛礁边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过渡带的一定区域中布设人工鱼礁,形成整体结构稳定的鱼礁排,同时在建设区域内至少包括两排或以上的鱼礁排,其单个礁体之间设有间隔,以提高生态改善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边人工鱼礁排,如图1-2所示,所述人工鱼礁排的建设区域设于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且设置位于潮下带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的过度带并偏向岛礁(也即岩石生境)一侧,所述人工鱼礁排走向呈平行于岛礁岸线的带状分布,在建设区域中投放有至少两排的鱼礁排;进一步的,本技术采用单体投放礁进行投放以建设单层的所述人工鱼礁排,所述投放礁为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所述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鱼礁排宽度为5~8m。在本技术中,岛礁海域为大陆架局部海域周边具有陆地面积小于10km2的小型岛礁的海域。在本技术中,回字型人工鱼礁可以采用公开号为200720071362.5《一种回字型人工鱼礁》中所公开的人工鱼礁。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边人工鱼礁排的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岛礁海域周边进行本底调查,明确岛礁周围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的分布,在水深为10~20m之间与泥相生境相邻的岩石生境中出划分出1/5~1/4的海域作为岛礁边人工鱼礁排的建设区域,人工鱼礁排的建设区域设置位于潮下带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的过渡带且偏岛礁一侧,且鱼礁排走向呈平行于岛礁岸线的带状分布;步骤S2、按人工鱼礁排单体礁体之间的间隔为2m,规划至少两排的人工鱼礁的投放坐标;步骤S3、将制备完毕后的规格为2*2*2m的回字型人工鱼礁运输至投放坐标处,设置浮标并用专用吊具放置于海底;步骤S4、人工鱼礁按排投放,每投放完一排人工鱼礁后进行潜水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边人工鱼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排的建设区域设于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且设置位于潮下带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的过度带并偏向岛礁一侧,所述人工鱼礁排走向呈平行于岛礁岸线的带状分布,在建设区域中投放有至少两排的鱼礁排;采用单体投放礁进行投放以建设单层的所述人工鱼礁排,所述投放礁为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所述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鱼礁排宽度为5~8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边人工鱼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排的建设区域设于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且设置位于潮下带岩石生境和泥相生境的过度带并偏向岛礁一侧,所述人工鱼礁排走向呈平行于岛礁岸线的带状分布,在建设区域中投放有至少两排的鱼礁排;采用单体投放礁进行投放以建设单层的所述人工鱼礁排,所述投放礁为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所述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鱼礁排宽度为5~8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岛礁边人工鱼礁排,其特征在于,岛礁海域为大陆架局部海域周边具有陆地面积小于10km2的小型岛礁的海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守宇程晓鹏林军汪振华王凯赵静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