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49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线束,包括第一插接端子、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插接端子;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子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相连;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两侧的保护膜;所述基材包括基底层、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线束易于弯曲与折叠且散热性及安装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线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中会用到各种线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需要信号采集线束来实现电池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等信号的采集与传输。此外,汽车内部的AUX(Auxiliary)接口也会配置相应的AUX线束。然而,传统的线束由于不易于弯曲与折叠导致体积较大,此外,散热性及安装性也较差。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用线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弯曲与折叠且散热性及安装性较好的车用线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线束,包括第一插接端子、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插接端子;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子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相连;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两侧的保护膜;所述基材包括基底层、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不同。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铜箔。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箔为电解铜箔或者压延铜箔。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膜;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层为环氧胶或丙烯酸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保护膜包括第三胶粘层及保护层;所述第三胶粘层设置于所述基材与所述保护层之间。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胶粘层为环氧胶或丙烯酸胶;所述保护层为聚酰亚胺膜。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用线束还包括导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相连;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线之间还设置有线束封装节点。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包括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护套和所述绝缘层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线束,包括了易于弯曲和折叠的柔性电路板,进而减小了所述车用线束的体积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安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线束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士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线束100的立体图。所述车用线束100包括第一插接端子10、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20、导线30以及第二插接端子40。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子10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导线30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40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端子10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40分别用于与不同的元件插接以实现不同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例如,所述第一插接端子10可以与电池端相连以采集电池的电压、电流及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插接端40可以与电池管理系统端相连以将采集到的电压电流及温度信号传送至电池管理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与所述导线30之间还设置有线束封装节点5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30也可以省略,直接由柔性电路板20来实现信号的传输。由于柔性电路板20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安装性且易于弯折,因此,避免了传统线束所存在的问题。请再参阅图2,其为柔性电路板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柔性电路板20包括基材2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21两侧的保护膜22。所述基材21包括基底层211、第一胶粘层212A、第二胶粘层212B、第一导电层213A及第二导电层213B。所述第一胶粘层212A与所述第二胶粘层212B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层211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213A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层212A远离所述基底层21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213B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层212B远离所述基底层211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213A与所述第二导电层213B的厚度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弯折强度以及通过不同的电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213A及所述第二导电层213B均为铜箔,其中,所述铜箔为电解铜箔或者压延铜箔。所述基底层211为聚酰亚胺膜(PE膜),且厚度优选为30μm。所述第一胶粘层212A与所述第二胶粘层212B为环氧胶或丙烯酸胶,且优选厚度为15μ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13A及所述第二导电层213B的厚度在15μm~60μm之间。每个保护膜22包括第三胶粘层221及保护层222。其中,所述第三胶粘层221设置于所述基材21与所述保护层2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胶粘层221为环氧胶或丙烯酸胶。所述保护层222为聚酰亚胺膜以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请再参阅图3,所述导线30包括导体31、绝缘层32、屏蔽层33和护套34。所述屏蔽层33设于所述护套44和所述绝缘层42之间以提高所述车用线束100的抗干扰能力。本实施例中的车用线束100由于既包括柔性电路板20又包括导线30可以在使用时,将柔性电路板20放置于被遮挡的部分,而将所述导线30放置于外露部分,既可以节约空间又不影响美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用线束100,包括了易于弯曲和折叠的柔性电路板20,进而减小了所述车用线束100的体积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安装性。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用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端子、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插接端子;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子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相连;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两侧的保护膜;所述基材包括基底层、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端子、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插接端子;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子相连,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子相连;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基材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两侧的保护膜;所述基材包括基底层、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不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铜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线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鑫罗远江范华明李晓哲钱龙孟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银基烯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