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722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和内套轴,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所述内套轴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部均设置有钢球,所述内套轴套装有拨杆,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和蓄回腔,所述供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至外套圈和内套轴之间,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套圈内部连接有迂回内管,供油机构和套装机构能够自动化保持拨杆的润滑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ICT针床
,具体为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针床也叫ICT测试治具,就是在线检测、测试治具,是利用电性能对在线元器件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非标准测试辅助夹具。它主要用于检查在线的单个元器件以及各电路网络的开、短路、焊接等情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迅速、故障定位准确等特点,ICT测试治具可进行模拟器件功能和数字器件逻辑功能测试,故障覆盖率高,对每种单板需制作专用的针床,这个针床在工业生产上就叫它ICT测试治具,针床有单面双面之分,通用天板方便交换机种,使用可调培林座,容易保养,使用压克力材质,直接处理文件处理生成钻孔文件,保证钻孔精度,试程式自动生成。现阶段的ICT针床的操作杆由于固定安装的结构,操作杆被长时间固定在面板的导套中,从而产生氧化反应,针床的操作杆表面被氧化,拨杆的操作变得迟钝,使得在进行面板测量时掌握不好拨杆下降的力度,过度的力很容易造成面板的破裂,造成元器件的毁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通过供油机构和套装机构能够自动化保持拨杆的润滑状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和内套轴,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所述内套轴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部均设置有钢球,所述内套轴套装有拨杆;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和蓄回腔,所述供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至外套圈和内套轴之间,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套圈内部连接有迂回内管。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安装在外套圈顶部,所述迂回内管成圈状安装在外套圈内部,且迂回内管相对于外套圈的轴线对称位置连通至外套圈和内套轴之间。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油腔左端顶部设置有补给管道,所述补给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阀。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中间设置有直径为3cm的连通孔。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球的直径略大于内套轴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套装机构安装在针床的拨杆上部,同时隐藏在面板的内部,不影响拨杆的正常固定使用,在内套轴中的拨杆可通过钢球的接触和内套轴形成自由滑动,并通过供油机构,向海绵复合材料的复合层中充入润滑油,使得钢球表面始终保持附着油膜的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拨杆始终保持润滑的状态,通过供油腔、蓄回腔和单向阀使得润滑油能够长久的保持在连接管内,并使得复合层中保持充盈的状态,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压缩蓄回腔,加快润滑油的供给,当活塞下降时,在连接管中形成负压,单向阀关闭,防止润滑油的回流,实现自动化的供给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套圈;2-内套轴;3-拨杆;4-复合层;5-限位腔;6-钢球;7-迂回内管;8-连接管;9-单向阀;10-供油腔;11-活塞;12-液压驱动装置;13-隔板;14-蓄回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1和内套轴2,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轴2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轴2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4,所述内套轴2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5,所述限位腔5内部均设置有钢球6,所述内套轴2套装有拨杆3;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12,所述液压驱动12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11,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13,且所述隔板13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10和蓄回腔14,所述供油腔10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延伸至外套圈1和内套轴2之间,所述连接管8位于外套圈1内部连接有迂回内管7;所述连接管8安装在外套圈1顶部,所述迂回内管7成圈状安装在外套圈1内部,且迂回内管7相对于外套圈1的轴线对称位置连通至外套圈1和内套轴2之间;所述供油腔10左端顶部设置有补给管道,所述补给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阀9;所述隔板13的中间设置有直径为3cm的连通孔;所述钢球6的直径略大于内套轴2的厚度。在本技术中,需要对术语“略”做进一步的解释:所述“略”指的是刚好不一样而又一样的临界状态,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表明这一特殊的关系:一个滑块在斜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滑而又由于静摩擦力作用不能向下滑,当滑块的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滑块将达到即将下滑而又不下滑的临界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略”就是表明这一接触关系的临界状态,是一个确定性的接触关系,而不能任意改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将套装机构安装在针床的拨杆上部,同时隐藏在面板的内部,不影响拨杆的正常固定使用,在内套轴中的拨杆可通过钢球的接触和内套轴形成自由滑动,并通过供油机构,向海绵复合材料的复合层中充入润滑油,使得钢球表面始终保持附着油膜的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拨杆始终保持润滑的状态,通过供油腔、蓄回腔和单向阀使得润滑油能够长久的保持在连接管内,并使得复合层中保持充盈的状态,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压缩蓄回腔,加快润滑油的供给,当活塞下降时,在连接管中形成负压,单向阀关闭,防止润滑油的回流,实现自动化的供给状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1)和内套轴(2),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轴(2)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轴(2)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4),所述内套轴(2)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5),所述限位腔(5)内部均设置有钢球(6),所述内套轴(2)套装有拨杆(3);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12),所述液压驱动(12)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11),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13),且所述隔板(13)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10)和蓄回腔(14),所述供油腔(10)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延伸至外套圈(1)和内套轴(2)之间,所述连接管(8)位于外套圈(1)内部连接有迂回内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1)和内套轴(2),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轴(2)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1)和内套轴(2)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4),所述内套轴(2)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5),所述限位腔(5)内部均设置有钢球(6),所述内套轴(2)套装有拨杆(3);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12),所述液压驱动(12)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11),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13),且所述隔板(13)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10)和蓄回腔(14),所述供油腔(10)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延伸至外套圈(1)和内套轴(2)之间,所述连接管(8)位于外套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松高松徐承兵高准石浩乾徐承翱王鹏王平黄平曹风华方孝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欣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