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嘉一专利>正文

一种乘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9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内置厢体,所述内置厢体包括下部厢体与上部厢体,后备箱上门设置于上门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可折叠的厢体、内置厢体的设置以及上部厢体的升起能够有效提升乘用车的使用空间,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的开口不但能够连通上层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而且能够使使用者在车体内呈相对放松的站立状态进出内置厢体,同时上门梁向上移动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进入内置厢体时上门梁的阻挡,更便于使用者在站立状态下进出内置厢体,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A passenger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assenger car, including a car body. The body comprises a front driving ride, a rest area and a rear cargo warehouse and a support function area. The top of the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olding chamber. The top of the rear warehouse and the top of the guarantee function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pening, the first opening to the car body. The part extends to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body. The rear cargo warehouse and the support function area are equipped with a built-in box body, which includes the lower chamber body and the upper chamber body, and the rear spare box is arranged on the door bea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plicative car, the setting of the folding box body, the built-in box body and the rising of the upper box bod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se space of the passenger car. The opening of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body to the rear end of the car body can not only connect the upper rest area and the rear cargo warehouse and the guarantee functional area, but also enable the user to make the use. There is a relatively relaxed standing in and out of the built-in body in the car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e door beam moves upward to prevent the user from entering the built-in box. 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get in and out of the built - in body in the standing state, and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th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现在非常注重精神层面的自由,为了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最近几年房车发展迅速,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受到旅游爱好者的欢迎,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现有的房车存在体积小,空间有限,很多房车采用拓展机构来实现,安装拓展不方便,且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乘用车空间及舒适性的乘用车。本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第一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第一开口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所述车体后端面设置有后备箱门,所述后备箱门包括后备箱上门与后备箱下门,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延伸至后备箱下门内表面,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内置厢体,所述内置厢体设置有第二开口以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内置厢体能够在所述滑轨上移动,以使所述内置厢体在后备箱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沿滑轨移动至后备箱下门上部,所述内置厢体包括下部厢体与上部厢体,所述上部厢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厢体向上移动以增加内置厢体的整体高度,所述后备箱上门设置于上门梁上,所述上门梁连接动力部以驱动所述后备箱上门在打开状态下能够向上移动预设的高度,当后备箱上门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上门梁容置于第一开口内,所述后备箱上门向上移动的高度不小于上部厢体升高的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动力部为丝杆步进电机或液压、气压缸或笔杆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丝杆步进电机的丝杆部分与后部厢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下部设置有可折叠的支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后部顶板上设置有密封机构,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呈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机构密封所述开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内置厢体能够沿所述滑轨拆卸。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可折叠的厢体、内置厢体的设置以及上部厢体的升起能够有效提升乘用车的使用空间,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的开口不但能够连通上层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而且能够使使用者在车体内呈相对放松的站立状态进出内置厢体,同时上门梁向上移动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进入内置厢体时上门梁的阻挡,更便于使用者在站立状态下进出内置厢体,增加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乘用车的后部厢体开启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乘用车的后部厢体滑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乘用车的后部厢体关闭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乘用车局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2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3,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4,所述可折叠的厢体4包括顶棚19,所述顶棚19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16,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可折叠的顶棚19与车顶之间,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棚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所述顶棚周边与车顶周边之间设置有可折叠篷布17,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顶棚顶升,顶升的顶棚将可折叠篷布伸展,所述顶棚、车顶、伸展后与可折叠篷布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上层休息区;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5,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第一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第一开口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所述车体后端面设置有后备箱门,所述后备箱门包括后备箱上门6与后备箱下门7,所述后备箱上门6与拉杆12连接,后备箱下门7与拉杆11连接,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滑轨8,所述滑轨延伸至后备箱下门内表面,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内置厢体,所述内置厢体内可以设置为厕所间与厨房间,所述内置厢体设置有第二开口以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内置厢体能够在所述滑轨上移动,以使所述内置厢体在后备箱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沿滑轨移动至后备箱下门上部,所述内置厢体包括下部厢体9与上部厢体10,所述上部厢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厢体向上移动以增加内置厢体的整体高度,所述下部厢体与上部厢体可以采用套接的形式,使用时通过电动推力杆向上推起上部厢体。所述后备箱上门设置于上门梁13上,所述上门梁连接动力部以驱动所述后备箱上门在打开状态下能够向上移动预设的高度,当后备箱上门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上门梁容置于第一开口内,所述后备箱上门向上移动的高度不小于上部厢体升高的高度。所述动力部为丝杆步进电机14,所述丝杆步进电机14设置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所述丝杆步进电机的丝杆部分与后部厢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套20,用于防止保持丝杆步进电机渗入雨水。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下部设置有可折叠的支脚15,当内置厢体在打开使用的状态下,支脚9用于支撑后部厢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后部顶板上设置有密封机构18,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呈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机构密封所述第一开口5。所述内置厢体能够沿所述滑轨拆卸,当日常驾驶时可将内置厢体拆除,外出旅游时再安装使用。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乘用车,使用时,可折叠的厢体与后备箱门打开,上门梁由动力部驱动将后备箱上门向上移动至预设的位置,随后内置厢体移动至后部厢体外部,上部厢体相对于所述下部厢体向上移动,以增加内置厢体整体高度使用空间,支脚打开用于支撑后部厢体。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可折叠的厢体、内置厢体的设置以及上部厢体的升起能够有效提升乘用车的使用空间,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的开口不但能够连通上层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而且能够使使用者在车体内呈相对放松的站立状态进出内置厢体,同时上门梁向上移动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进入内置厢体时上门梁的阻挡,更便于使用者在站立状态下进出内置厢体,增加使用的舒适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乘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第一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第一开口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所述车体后端面设置有后备箱门,所述后备箱门包括后备箱上门与后备箱下门,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延伸至后备箱下门内表面,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内置厢体,所述内置厢体设置有第二开口以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内置厢体能够在所述滑轨上移动,以使所述内置厢体在后备箱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沿滑轨移动至后备箱下门上部,所述内置厢体包括下部厢体与上部厢体,所述上部厢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厢体向上移动以增加内置厢体的整体高度,所述后备箱上门设置于上门梁上,所述上门梁连接动力部以驱动所述后备箱上门在打开状态下能够向上移动至预设的高度,当后备箱上门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上门梁容置于第一开口内,所述后备箱上门向上移动的高度不小于上部厢体升高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第一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第一开口向车体后部延伸至车体后端面;所述车体后端面设置有后备箱门,所述后备箱门包括后备箱上门与后备箱下门,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延伸至后备箱下门内表面,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内置厢体,所述内置厢体设置有第二开口以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内置厢体能够在所述滑轨上移动,以使所述内置厢体在后备箱门打开的状态下能够沿滑轨移动至后备箱下门上部,所述内置厢体包括下部厢体与上部厢体,所述上部厢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厢体向上移动以增加内置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嘉一
申请(专利权)人:田嘉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