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24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具备:多个供电元件(供电线圈(31)),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2),向各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多个受电元件(受电线圈(41)),设于移动体(99)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及受电电路(5),对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而向电气负载(57)输出,将供电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T、将供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T、将受电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R、将受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R,则DT≤DR的关系及(2×LR+DR)≤LT的关系成立。由此,能够与移动体的位置无关地,始终至少一个受电元件确保良好的受电状态而接收较大的交流电力,因此能够抑制受电的交流电力的脉动,而始终进行稳定的非接触供电。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The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device (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plurality of power supply elements (power supply coils (31)) which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 moving direction; AC power supply (2) supplies AC power to each power supply element;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coil (41)), in a movable body (99), receive AC power in a non-contact manner; and electric power is received. Road (5), conversion of the AC electric power received by the electric element to the electrical load (57), the length of the power supply element in the moving direction is set to LT,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elements is set to DT, the length of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s in the moving direction is set to LR, and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electric components is set to D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T < DR and (2 * LR+DR) less than LT is established. In this way, at least one electric element ensures a good electric state and receives larger AC power,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body, so it can suppress the puls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of the electric power, and always carry out a stable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接触供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固定部向移动体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非接触供电的性能稳定化。
技术介绍
作为生产安装有多个元件的基板的基板生产机,有焊料印刷机、元件安装机、回流焊机、基板检查机等。通常将上述设备连接来构成基板生产线。此外,也有很多时候排列设置模块化而成的相同大小的基板生产机来构成基板生产线。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基板生产机,而生产线的重组时或生产线进行长大化的增设时的换产调整作业变得容易,能实现灵活的基板生产线。近年来,正在研究使沿着基板生产线移动的移动体输送在基板生产线的各基板生产机中使用的机器或部件,来推进省力化及自动化。此外,作为向移动体的供电手段,可考虑非接触供电装置。另外,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用途不限定于基板生产线,而是遍布生产其他产品的组装线或加工线、电动车辆的行驶中供电等广阔的领域。专利文献1、2公开了关于这种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技术例。专利文献1的移动供电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是从定置的送电线圈向移动的受电线圈以非接触的方式供给电力的装置。送电线圈沿着移动方向呈较长的环状,并在中途交叉而形成磁场的朝向交替反转的多个单元,受电线圈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而且,两个受电线圈的沿着移动方向的尺寸C及相互间的间隔d优选的是满足d≥C/2这一不等式。此外,送电线圈的单元的移动方向的尺寸L优选的是满足L≥C+d这一不等式。由此,能可靠地防止受电电力瞬间性且周期性地成为0的脉动产生。另外,专利文献2的行驶中非接触供电系统是从地面侧的多个一次侧供电变压器向移动体的二次侧供电变压器以非接触的方式供给交流电力的系统,一次侧供电变压器及二次侧供电变压器分别由两侧绕线线圈构成。并且,其特征在于,将一次侧供电变压器的磁极的尺寸设为D时,相邻的一次侧供电变压器的中心间距离不超过3D。此外,公开了多个一次侧供电变压器与高频电源串联的形态。由此,即使将一次侧供电变压器配置成踏脚石状,也不会产生向二次侧供电变压器的供电的中断。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39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71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会产生两个受电线圈都跨送电线圈的两个单元的交界的所谓“跨受电状态”的时域。在该时域,与受电线圈交链的两个单元的磁场相互抵消,因此受电电力即便不成为零也大幅减少,会产生较大的脉动。当受电电力较大地脉动时,有可能无法驱动移动体侧的电气负载。而且,始终对较长的环状的送电线圈整体进行充电,因此电源装置大型化且漏磁通引起的损失的增加不可避免。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也同样产生上述受电电力的下降及电源装置的大型化及损失增加的问题。即,在相邻的一次侧供电变压器之间存在2D的分离距离,二次侧供电变压器移动到该分离距离之间时,受电电力下降而脉动。为了降低脉动的影响,专利文献2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使用蓄电元件(蓄电池)及充电电路的内容。这意味着移动体的重量的增加,从而移动所需的动力增加。而且,当多个一次侧供电变压器与高频电源串联时,高频电源大型化,其损失增加。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点而作出,要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受电的交流电力的脉动而能始终进行稳定的非接触供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且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向各上述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受电元件,设于沿着上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和该受电元件相向配置的上述供电元件进行电气耦合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及受电电路,对上述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生成驱动电压而向设于上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上述受电元件沿着上述移动体的上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有多个,将上述供电元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T、将上述供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T、将上述受电元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R、将上述受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R,则DT≤DR的关系及(2×LR+DR)≤LT的关系成立。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由于上述两个不等式的关系成立,因此与移动体的位置无关地,始终至少某一个受电元件与供电元件正对。“正对”是指受电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整个长度LR面向供电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T上的范围内的位置关系。伴随着移动体的移动而与供电元件正对的受电元件顺次切换。此时,其他受电元件的位置与长度LT、LR及分离距离DT、DR的组合和移动体的位置关联地变化。即,其他受电元件与上述一个受电元件同样地与供电元件正对,或者与其他供电元件正对,或者跨两个供电元件地相向,或者与任意的供电元件相向,或者与任意的供电元件都不相向。“相向”是指受电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R的一部分面向供电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T的范围内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与其他受电元件的位置无关地,始终至少一个受电元件确保良好的受电状态而接收较大的交流电力。由此,能够抑制受电的交流电力的脉动,而始终进行稳定的非接触供电。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移动体一侧的详细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图3是例示了两个受电线圈中的一方与供电线圈正对且另一方成为跨受电状态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结构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的结构)以图1~图3为参考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的结构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组装于相当于固定部的基板生产线9。如图1所示,排列设置三台即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而构成基板生产线9。图1中的左右方向是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的排列设置方向,也是后述的移动体99的移动方向。各基板生产机91、92、93被模块化,排列设置方向的宽度尺寸ML彼此相等。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能够进行排列设置位置的顺序变更及与模块化的其他基板生产机的替换。构成基板生产线9的基板生产机的排列设置台数可以为四台以上,也能够进行从后方增加排列设置台数的模块增设应对。作为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可以例示元件安装机,不限定于此。在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的前方配置有沿着排列设置方向延伸的省略图示的导轨。移动体99沿着导轨在移动方向(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的排列设置方向)上移动。移动体99发挥将各基板生产机91、92、93使用的机件或部件从省略图示的保管库送入,将使用后的机件或部件返回保管库的作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1是从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向移动体99进行非接触供电的装置。非接触供电装置1由在第一~第三基板生产机91、92、93上分别设置的交流电源2、供电线圈31、及供电侧电容器35和在移动体99上设置的两个受电线圈41、两个受电侧电容器45及受电电路5等构成。三台基板生产机91、92、93及模块化的其他基板生产机的与非接触供电装置1相关的结构相同,因此以后对第一基板生产机91标注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非接触供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且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向各所述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受电元件,设于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和该受电元件相向配置的所述供电元件进行电气耦合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及受电电路,对所述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生成驱动电压而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所述受电元件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有多个,将所述供电元件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T、将所述供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T、将所述受电元件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R、将所述受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R,则DT≤DR的关系及(2×LR+DR)≤LT的关系成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且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向各所述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受电元件,设于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和该受电元件相向配置的所述供电元件进行电气耦合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及受电电路,对所述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生成驱动电压而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所述受电元件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有多个,将所述供电元件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T、将所述供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T、将所述受电元件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为LR、将所述受电元件相互间的分离距离设为DR,则DT≤DR的关系及(2×LR+DR)≤LT的关系成立。2.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且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向各所述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受电元件,设于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和该受电元件相向配置的所述供电元件进行电气耦合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及受电电路,对所述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生成驱动电压而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所述受电元件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使得伴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而存在多个所述受电元件中的一个所述受电元件与多个所述供电元件中的一个所述供电元件正对、且、多个所述受电元件中的其他所述受电元件与多个所述供电元件中的其他所述供电元件正对的位置关系。3.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且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向各所述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受电元件,设于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和该受电元件相向配置的所述供电元件进行电气耦合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交流电力;及受电电路,对所述受电元件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进行转换,生成驱动电压而向设于所述移动体的电气负载输出,所述受电元件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使得伴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而存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受电元件与一个所述供电元件正对的位置关系。4.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具备:多个供电元件,设定于固定部且沿着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交流电源,向各所述供电元件供给交流电力;受电元件,设于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移动体,与和该受电元件相向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壮志泷川慎二冲将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