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及其齿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869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拉链的齿牙,包括至少一对可相互啮合的牙身:一对所述牙身具体为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所述第一牙身具有啮合槽,所述啮合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牙身的高度方向上,且所述啮合槽的槽深沿所述第一牙身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牙身具有能够啮合于所述啮合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一牙身和所述第二牙身相互啮合的啮合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齿牙的拉链。上述齿牙,可以防止齿牙在弯折或拉扯时发生爆链现象。

A zipper and its tooth tee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oth tooth for zipper,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air of intermeshing teeth: one pair of teeth is specifically a first tooth body and a second tooth body, the first tooth has a meshing slot, the meshing groove is located in the hig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tooth, and the groove of the rodent groove is deep along the first one.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tooth body is set; the second tooth body is capable of engaging in the meshing grooves to realize the meshing protruding between the first tooth and the second teeth.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zipper comprising the tooth teeth. The tooth teeth can prevent the teeth from bursting during bending or pu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及其齿牙
本技术涉及服饰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链及其齿牙。
技术介绍
拉链看似渺小,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服装、裤子、鞋子到包,全都与拉链有关。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深入到了航天、军事、医疗、民用等各个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齿牙的结构也从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拉链的基本组成是由布带、齿牙、拉头、方块插销等组成,其中齿牙是分别咬合在左右布带上形成左右齿牙列,然后通过拉头将左右齿牙啮合,左右齿牙的结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拉链齿牙组合后的平拉强力、扭力以及弯曲力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及其齿牙,可以防止齿牙在弯折或拉扯时发生爆链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的齿牙,包括至少一对可相互啮合的牙身:一对所述牙身具体为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所述第一牙身具有啮合槽,所述啮合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牙身的高度方向上,且所述啮合槽的槽深沿所述第一牙身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牙身具有能够啮合于所述啮合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一牙身和所述第二牙身相互啮合的啮合凸起。优选地,所述啮合槽位于所述第一牙身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牙身的第二端用于与一侧布边连接;所述啮合凸起位于所述第二牙身中靠近所述啮合槽的一端,所述第二牙身中远离所述啮合槽的一端用于与另一侧布边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牙身与所述啮合凸起一体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牙身和所述第二牙身分别设有当所述第一牙身和所述第二牙身相互啮合后、能够紧密贴合且面积相同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优选地,所述啮合凸起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牙身的外侧面齐平,所述啮合凸起的内侧面用于与所述啮合槽啮合,且当所述第一牙身和所述第二牙身相互啮合后,所述啮合凸起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牙身的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牙身的外侧面呈一平面。优选地,所述啮合槽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牙身一侧的深槽、以及与所述深槽连通且靠近所述第二牙身一侧的渐浅槽,所述深槽的槽底延长线与所述渐浅槽的槽底延长线之间具有第一啮合角度;所述啮合凸起包括用于与所述深槽相抵的凸起末端、以及与所述凸起末端连通且用于与所述渐浅槽相接触的倾斜部,所述啮合凸起的外侧面与所述倾斜部之间具有第二啮合角度,且所述第一啮合角度与所述第二啮合角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啮合槽还包括与所述渐浅槽连通且延伸至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延伸槽,所述延伸槽与所述深槽的槽底均平行于所述第一牙身的外侧面;所述啮合凸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牙身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延伸槽相抵的延伸部。优选地,所述啮合槽远离所述第二牙身一侧且沿所述第一牙身高度方向延伸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牙身的外侧面垂直;所述啮合凸起具有能够与所述内侧壁相抵的末端侧壁。优选地,所述第一牙身的外侧面与内侧面具体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且所述第二牙身的外侧面与内侧面具体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齿牙。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拉链的齿牙,包括可相互啮合的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第一牙身具有啮合槽,啮合槽开设于第一牙身的高度方向上,且啮合槽的槽深沿第一牙身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牙身具有能够啮合于啮合槽内以实现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相互啮合的啮合凸起。也即,啮合槽沿于第一牙身的高度方向延伸,即为槽长;啮合槽在第一牙身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槽宽;且啮合槽的槽深沿第一牙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如此设置,啮合槽与啮合凸起能够在三个方向上相互啮合,确保两者之间的啮合可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齿牙在弯折或拉扯时发生爆链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牙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牙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啮合后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啮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牙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牙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啮合后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牙身和第二牙身啮合后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的齿牙,包括至少一对可相互啮合的牙身,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一对牙身具体为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两者的啮合即可实现拉梁的闭合,两者的分离则实现拉梁的开启;第一牙身4的第二端(外端面)可以设置第一开缝5,用以与第一布料8(一侧布边)相连,第二牙身3的第二端(外端面)可以设置第二开缝6,用以与第二布料9(另一侧布边)相连;当拉梁闭合后,则第一布料8与第二布料9即可实现拉合。针对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的具体形状构造,本技术给出如下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牙身4的第一端(内端面)具有啮合槽1,且啮合槽1开设于第一牙身4的高度方向上,也即啮合槽1的槽长;而啮合槽1还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也即槽宽沿第一牙身4的长度方式设置,且啮合槽1的槽深沿第一牙身4的宽度方向设置。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左右方向即为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即为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的高度方向;而前后方向即为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的宽度方向,也就是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的厚度,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A、B方向。与啮合槽1相对设置的啮合凸起2位于第二牙身3,第二牙身3的第一端(内端面)设置啮合凸起2,啮合凸起2能够与啮合槽1相啮合,从而实现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的相互啮合,进而实现拉梁的闭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啮合方式,本技术采用了在第一牙身4的宽度方向(也即第一牙身4的厚度方向)设置啮合槽1的槽深,且啮合槽1沿第一牙身4的长度与高度方向开设,使得啮合槽1与啮合凸起2在三个方向上均需要相互配合,对比现有技术中仅仅在长度与高度上的配合,显然增加了宽度方向的啮合面,进一步提升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啮合后的可靠性,避免了当啮合后的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在受到较大拉力与扭力时,容易产生爆牙和拖链的现象。第一牙身4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制成,第二牙身3与啮合凸起2可以为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还可以采用其他生产方式。为了进一步确保啮合凸起2与啮合槽1的啮合可靠,第一牙身4的第一端(内端面)具有第一贴合面40,第二牙身3的第一端(内端面)具有的第一端(内端面)具有第二贴合面30,且当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拉链及其齿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拉链的齿牙,包括至少一对可相互啮合的牙身,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牙身具体为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所述第一牙身(4)具有啮合槽(1),所述啮合槽(1)开设于所述第一牙身(4)的高度方向上,且所述啮合槽(1)的槽深沿所述第一牙身(4)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牙身(3)具有能够啮合于所述啮合槽(1)内以实现所述第一牙身(4)和所述第二牙身(3)相互啮合的啮合凸起(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拉链的齿牙,包括至少一对可相互啮合的牙身,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牙身具体为第一牙身(4)和第二牙身(3),所述第一牙身(4)具有啮合槽(1),所述啮合槽(1)开设于所述第一牙身(4)的高度方向上,且所述啮合槽(1)的槽深沿所述第一牙身(4)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牙身(3)具有能够啮合于所述啮合槽(1)内以实现所述第一牙身(4)和所述第二牙身(3)相互啮合的啮合凸起(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槽(1)位于所述第一牙身(4)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牙身(4)的第二端用于与一侧布边连接;所述啮合凸起(2)位于所述第二牙身(3)中靠近所述啮合槽(1)的一端,所述第二牙身(3)中远离所述啮合槽(1)的一端用于与另一侧布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牙身(3)与所述啮合凸起(2)一体成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齿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身(4)和所述第二牙身(3)分别设有当所述第一牙身(4)和所述第二牙身(3)相互啮合后、能够紧密贴合且面积相同的第一贴合面(40)和第二贴合面(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凸起(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牙身(3)的外侧面齐平,所述啮合凸起(2)的内侧面用于与所述啮合槽(1)啮合,且当所述第一牙身(4)和所述第二牙身(3)相互啮合后,所述啮合凸起(2)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牙身(3)的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牙身(4)的外侧面呈一平面。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微微余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