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34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单元管体,单元管体的内壁靠近其上端面处具有一段内锥面,内锥面位于单元管体上端面处的内径较大,单元管体的侧壁上绕其轴线均布多个金属导热翅片,金属导热翅片的内端位于单元管体内部,外端伸出单元管体的外壁之外,单元管体的外壁靠近其下端处具有一段外锥面,外锥面位于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较小,外锥面位于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大于内锥面上较小的内径,小于内锥面上位于单元管体上端处的内径,外锥面的表层盘绕电熔丝,电熔丝的一端伸出单元管体外,且具有电源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能大幅增加热交换面积和热交换效率。

Heat exchanger tube structure for ground sourc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 tube structure for a ground source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unit tube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and the e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unit tube body has an inner cone near the upper end of the unit, and the inner cone is located at a larger inner diameter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nit tube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metal conducting fin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axis of the unit tube body on the axis. The inner end of the metal heat conduction fin lies inside the unit tube body, and the out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unit tube body. The outer wall of the unit tube body has an outer cone near its lower end, the outer cone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outer diameter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unit tube body,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outer cone is larger than the smaller inner diameter on the inner cone.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inner cone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nit tube body, the surface of the outer cone coils the electric fuse, and one end of the electric fuse extends the unit tube outside, and has the power supply join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the heat exchange area 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多采用PE管结构,其缺陷是换热效率低,换热面积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壁靠近其上端面处具有一段内锥面,所述内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上端面处的内径较大,所述单元管体的侧壁上绕其轴线均布多个金属导热翅片,所述金属导热翅片的内端位于所述单元管体内部,外端伸出所述单元管体的外壁之外,所述单元管体的外壁靠近其下端处具有一段外锥面,所述外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较小,所述外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大于所述内锥面上较小的内径,小于所述内锥面上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上端处的内径,所述外锥面的表层盘绕电熔丝,所述电熔丝的一端伸出所述单元管体外,且具有电源接头。进一步,所述单元管体的内壁位于所述内锥面内径较小处具有截止环台。进一步,所述金属导热翅片为向下弯折的弧形金属片。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能大幅增加热交换面积和热交换效率,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元管体;2-金属导热翅片;3-截止环台;4-内锥面;5-外锥面;6-电熔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单元管体1,单元管体1的内壁靠近其上端面处具有一段内锥面4,内锥面4位于单元管体1上端面处的内径较大,单元管体1的侧壁上绕其轴线均布多个金属导热翅片2,金属导热翅片2的内端位于单元管体1内部,外端伸出单元管体1的外壁之外,单元管体1的外壁靠近其下端处具有一段外锥面5,外锥面5位于单元管体1下端处的外径较小,外锥面5位于单元管体1下端处的外径大于内锥面4上较小的内径,小于内锥面4上位于单元管体1上端处的内径,外锥面5的表层盘绕电熔丝6,电熔丝6的一端伸出单元管体1外,且具有电源接头(图中未示)。上述结构中,通过多个单元管体1相互密封连接形成整条管体,其中金属导热翅片2起到增加传热面积和传热效率的作用,根据所需管体的长度确定连接单元管体1的个数,相邻单元管体1之间的连接密封方式为:将具有外锥面5的一端插入另一个单元管体1具有内锥面4的管体内,外界电源通电后,电熔丝6加热使外锥面5的表面融化,此时对单元管体1施力,使外锥面5一段伸入内锥面4段中,由于外锥面5表面的融化使得其在挤压推进过程中发生变形,冷却后可将外锥面5的表面和与内锥面4的内壁相互密封粘合。单元管体1的内壁位于内锥面4内径较小处具有截止环台3。截止环台3的设置在限制内锥面5一段继续推进的同时,也可将融化的管料留存在内锥面4处,避免融化的管料向下流失,使熔融粘合的效果变差。金属导热翅片2为向下弯折的弧形金属片。弧形金属片的结构设置可增加金属翅片的面积,同时减少管体外部轴向的占用空间。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

【技术保护点】
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壁靠近其上端面处具有一段内锥面,所述内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上端面处的内径较大,所述单元管体的侧壁上绕其轴线均布多个金属导热翅片,所述金属导热翅片的内端位于所述单元管体内部,外端伸出所述单元管体的外壁之外,所述单元管体的外壁靠近其下端处具有一段外锥面,所述外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较小,所述外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大于所述内锥面上较小的内径,小于所述内锥面上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上端处的内径,所述外锥面的表层盘绕电熔丝,所述电熔丝的一端伸出所述单元管体外,且具有电源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地源换热器用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的内壁靠近其上端面处具有一段内锥面,所述内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上端面处的内径较大,所述单元管体的侧壁上绕其轴线均布多个金属导热翅片,所述金属导热翅片的内端位于所述单元管体内部,外端伸出所述单元管体的外壁之外,所述单元管体的外壁靠近其下端处具有一段外锥面,所述外锥面位于所述单元管体下端处的外径较小,所述外锥面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新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