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廊道系统及通风建筑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4215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廊道系统和通风建筑物,涉及通风组件技术领域。该通风廊道系统包括集风设备和导风设备。集风设备包括支撑壳体和侧向围护组件,侧向围护组件包括多个可旋转打开的叶片件,叶片打开时,可形成集风口。侧向围护组件与支撑壳体能够围合成具有集风口和导流口的容纳腔。导风设备具有相对的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能够形成“窄巷”效应,将自然风由集风设备导入室内,形成立体环绕风后,再由相应的横向风道、对流风道或天井流入室外,从而形成一个畅通的气流循环回路。这种通风系统具有引风、导风及加大风速的作用,具有不受室外自然风入射角限制的特点,其环保及绿色节能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Ventilation corridor system and ventilation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ntilation corridor system and a ventilation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ntilation components. The ventilation gallery system includes wind collecting equipment and wind guiding equipment. The wind collector consists of a support shell and a lateral enclosure. The side enclosure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rotatable open blade parts. When the blade is opened, the air collector can be formed. The lateral enclosure assembly and the support housing can be used to synthesize a bearing chamber with air collecting outlets and diversion ports. The air guide equipment has a relative guide air inlet and guide outlet, which can form a \narrow lane\ effect, and the natural win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room by the wind collecting equipment, forming a three-dimensional encircling wind, and then flowing into the outdoor by the corresponding lateral duct, convective duct or well, thus forming an unblocked circulation loop. The ventilation system has the effect of air diversion, wind guide and increasing wind speed. It is not restricted by the incidence angle of outdoor natural wind. I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energy sav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has a broad market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廊道系统及通风建筑物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通风组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风廊道系统及通风建筑物。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中,往往采用传统窗户通风或者空调暖通系统通风这两种方式进行通风及降温,通风降温效果很受限制,同时不利于自然环保和节约能源。当采用传统窗户通风时,通风效果会严重受自然风的入射角影响,如果自然风的入射角偏小,则风无法吹进室内,当自然风的入射角接近90度时,才会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由于实际生活中,自然风的大小、风向都是随意变换的,往往导致室内的通风效果受限。当采用封闭式的空调暖通系统送风时,即封闭式制冷和空气净化新风系统同时使用,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通风效果,但不利于低碳环保和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人工送风的风速、流向以及温度均不如自然风舒适,还容易使人对空调产生依赖,不利于身体健康。综上所述,如何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设计一种开放式的自然通风廊道系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廊道系统,设计合理,能够加速室内与室外气流的交换与流通,进而形成风速可控的自然环绕风,通风效果好,从而在室内形成“开放式”的自然通风环境,使人们在室内能够感受到舒适、凉快的自然风。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通风建筑物,具有上述通风廊道系统的优点,符合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空间。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廊道系统,所述通风廊道系统包括集风设备和导风设备;所述集风设备包括支撑壳体和侧向围护组件,所述侧向围护组件包括多个可旋转打开的叶片件,所述侧向围护组件具有至少部分所述叶片件完全打开的第一状态、半开的第二状态以及完全闭合的第三状态,同时打开的所述叶片件形成集风口,所述侧向围护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能够围合成具有所述集风口和导流口的容纳腔;所述导风设备具有相对的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所述导风进口与所述导流口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出口能够与建筑物的入风口固定连接,使所述容纳腔、所述导风设备以及建筑物的室内空间依次连通。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廊道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围护组件和遮阳顶棚组件,所述遮阳顶棚组件与所述围护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围护组件为空心圆柱结构,全部所述叶片件依次连接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围护组件的边缘,所述集风口为部分连接打开的叶片件。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围护组件包括底部构件和顶部构件;所述底部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立柱、侧杆以及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于地面以下的独立基础,所述侧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杆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叶片件与所述侧杆连接且能够绕所述侧杆转动。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围护组件包括底部构件和顶部构件;所述底部构件包括护板和固定连接的侧杆、底板以及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于地面以下的独立基础,所述侧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杆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护板设置于所述侧杆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且所述护板能够绕所述侧杆旋转;所述顶部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边缘均匀横向设置有多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数量与所述侧杆的数量匹配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侧杆交错设置,所述叶片件与所述顶板连接且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遮阳顶棚组件为倒圆台结构,所述遮阳顶棚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中心喷雾系统,所述中心喷雾系统能够向所述侧向围护组件360°连续旋转喷雾。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廊道系统还包括鱼嘴式分流器,所述鱼嘴式分流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导风设备与所述建筑物的室内房间连接处;所述鱼嘴式分流器包括角度可调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设备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温度的温度调节系统。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集风设备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直径尺寸为2.5-3.5米,高度尺寸为2-3米;所述导风设备为细长结构且宽度尺寸为0.5-1米,长度尺寸为2-3米。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设备与所述集风设备的连接处圆弧过渡,所述导风设备与所述建筑物圆弧过渡。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风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本体、控制装置以及通风廊道系统,所述建筑物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房间,所述房间设置有进出门,所述进出门为所述通风廊道系统的出风口,所述房间的墙壁设置有入风口,所述通风廊道系统的所述导风设备与所述入风口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通风廊道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风口的动作、温度调节系统以及中心喷雾系统。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加速室内与室外气流的交换与流通,进而形成风速可控的自然环绕风,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可以根据自然风的风量大小来调节进入室内的风向,使人们感觉到舒适、凉快,从而形成“开放式”的自然通风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通风廊道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侧向围护组件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侧向围护组件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侧向围护组件的第三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图1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通风廊道系统中集风设备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通风建筑物的第一种连接示意图;图9为图8的第二种连接示意图;图10为图8的第三种连接示意图。图标:100-通风廊道系统;10-集风设备;1032-围护组件;1035-遮阳顶棚组件;105-侧向围护组件;107-叶片件;108-护板;132-集风口;135-中心喷雾系统;14-导风设备;143-导风进口;145-导风出口;148-温度调节系统;18-鱼嘴式分流器;183-第一部;186-第二部;192-出风口;195-入风口;196-横廊;197-对侧房间;198-天井。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通风廊道系统及通风建筑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廊道系统包括集风设备和导风设备;所述集风设备包括支撑壳体和侧向围护组件,所述侧向围护组件包括多个可旋转打开的叶片件,所述侧向围护组件具有至少部分所述叶片件完全打开的第一状态、半开的第二状态以及完全闭合的第三状态,同时打开的所述叶片件形成集风口,所述侧向围护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能够围合成具有所述集风口和导流口的容纳腔;所述导风设备具有相对的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所述导风进口与所述导流口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出口能够与建筑物的入风口固定连接,使所述容纳腔、所述导风设备以及建筑物的室内空间依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廊道系统包括集风设备和导风设备;所述集风设备包括支撑壳体和侧向围护组件,所述侧向围护组件包括多个可旋转打开的叶片件,所述侧向围护组件具有至少部分所述叶片件完全打开的第一状态、半开的第二状态以及完全闭合的第三状态,同时打开的所述叶片件形成集风口,所述侧向围护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能够围合成具有所述集风口和导流口的容纳腔;所述导风设备具有相对的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所述导风进口与所述导流口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出口能够与建筑物的入风口固定连接,使所述容纳腔、所述导风设备以及建筑物的室内空间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围护组件和遮阳顶棚组件,所述遮阳顶棚组件与所述围护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围护组件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全部所述叶片件依次连接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围护组件的边缘,所述集风口为部分连接打开的叶片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组件包括底部构件和顶部构件;所述底部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立柱、侧杆以及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于地面以下的独立基础,所述侧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杆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叶片件与所述侧杆连接且能够绕所述侧杆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组件包括底部构件和顶部构件;所述底部构件包括护板和固定连接的侧杆、底板以及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用于固定设置于地面以下的独立基础,所述侧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杆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构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祚菊王德华何开明于忠马杰吴体冮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