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71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路结构设计新颖、电动机工作和启停时能够提供节省电能的电机节电器;它包括:电流互感器L1,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一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一可控硅G1,可控硅G1的一个主电极与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另一端连接,可控硅G1的另一个主电极为输出端;中间级电路,中间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中间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中间级电路根据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大小选择性的通断,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瞬时加大时中间级电路导通;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或低于阈值时中间级电路截止断开;电流的输入端通过一可变电阻R10可控硅G1的控制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节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节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工业领域的电动机在工作时有空载和有载两种状态,而且在工作中需要频繁的交替转换,受不同工作性质所限,部分电机的空载率高达60%以上,而电动机空载时消耗的电能多半属于浪费,而电动机在工作时设置的额定功率是最大负荷功率增加一定的功率余度,所以电动机在载工作时一般也达不到电机的额定功率,此情况也造成一定的电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设计新颖、电动机工作和启停时能够提供节省电能的电机节电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电机节电器,它包括:一电流互感器L1,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一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一可控硅G1,可控硅G1的一个主电极与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另一端连接,可控硅G1的另一个主电极为输出端;中间级电路,中间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中间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中间级电路根据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大小选择性的通断,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瞬时加大时中间级电路导通;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或低于阈值时中间级电路截止断开;电流的输入端通过一可变电阻R10可控硅G1的控制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阻R10的输出端与可控硅G1输出端主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4。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与可控硅G1的主电极之间串联有一电容C1。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I的两端并联有一电感L2。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阻R10的输出端与可控硅G1的控制极之间依次串联有双向触发二极管D1、电阻R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级电路包括:一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电流互感器L1的其中一个副边连接;一桥式电路Q1,桥式电路Q1的直流正极通过电容C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桥式电路Q1的直流负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桥式电路Q1的直流负极同时还与电流互感器L1的另一个副边连接;桥式电路Q1的其中一个交流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桥式电路Q1的另一个交流端通过电阻R6连接于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输入端。进一步的,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的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上串联有电阻R1、稳压管W1,其中电阻R1位于电流的输入端方向上。进一步的,与所述中间级电路输入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上串联有稳压管W2。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L1的两个副边之间连接有一电阻R2。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级电路为至少两个并并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的电路在使用中可根据电动机空载和有载时的电流大小自动输出电动机所需的电流,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本电路的使用可以提高电动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电机节电器,参见图1所示。它包括一电流互感器L1,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一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还包括一可控硅G1,可控硅G1的一个主电极与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另一端连接,可控硅G1的另一个主电极为输出端;电流的输入端通过一可变电阻R10可控硅G1的控制极连接,同时,可变电阻R10的输出端与可控硅G1输出端主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4。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与可控硅G1的主电极之间串联有一电容C1,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I的两端并联有一电感L2。所述可变电阻R10的输出端与可控硅G1的控制极之间依次串联有双向触发二极管D1、电阻R9。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互感器L1的两个副边之间连接有一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的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上串联有电阻R1、稳压管W1,其中电阻R1位于电流的输入端方向上。本电路它还包括中间级电路,中间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中间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中间级电路根据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大小选择性的通断,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瞬时加大时中间级电路导通;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或低于阈值时中间级电路截止断开。进一步的,与所述中间级电路输入端连接的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上串联有稳压管W2。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的,所述中间级电路为三个且并联连接。为便于理解和说明,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中间级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中间级电路它包括一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电流互感器L1副边上的稳压管W2连接。中间级电路还包括一桥式电路Q1,桥式电路Q1的直流正极通过电容C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桥式电路Q1的直流负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桥式电路Q1的直流负极同时还与电流互感器L1的另一个副边连接;桥式电路Q1的其中一个交流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桥式电路Q1的另一个交流端通过电阻R6连接于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输入端。同理,第二个中间级电路它包括一三极管Q2、桥式电路Q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电流互感器L1副边上的稳压管W2连接。桥式电路Q2的直流正极通过电容C5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桥式电路Q2的直流负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桥式电路Q2的直流负极同时还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桥式电路Q2的其中一个交流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桥式电路Q2的另一个交流端通过电阻R7连接于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输入端。同理,第三个中间级电路它包括一三极管Q3、桥式电路Q3;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电流互感器L1副边上的稳压管W2连接。桥式电路Q3的直流正极通过电容C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桥式电路Q3的直流负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桥式电路Q3的直流负极同时还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桥式电路Q3的其中一个交流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桥式电路Q3的另一个交流端通过电阻R7连接于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输入端。本电路在工作时,当电动机接通电流时,此时电机的启动瞬时增大,此时电路的电流瞬时加大,电流互感器L1输出瞬时大电流,此时三个桥式电路全部导通,电容C2、C5、C3被击穿三极管亦导通,此时可控硅G1的导通角最大,电动机正常、快速响应,此时本电路中的中间级电路导通,本电路作为通路使用,不节能。当电机启动后其电流稳定,当电机处于空载运行时,此时电机的电流远低于额定电流,电流互感器L1输出小电流,此时,三个桥式电路均不导通,而当电流互感器L1输出的小电流大于桥式电路导通电流而仍处于空载时(此情况多数由于电网电流不稳定导致),由电容C2、C5、C3对其进行截止,避免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导通,此时可控硅G1的导通角由可变电阻R10决定并保持最小,此时达到节能的目的,而通过改变可变电阻R10的大小则可以改变可控硅G1的导通角大小,此时可改变节电效率和节电精度。当电动机负载工作时,电机的负载不确定,此时电动机介于空载和满载之间,电流互感器L1输出电流大小进行变化,此时,各中间级中的桥式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可控硅G1的导通角也根据负载的变化进行变化,此时通过中间级电路进行瞬时实时节能的目的,同时实现分级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都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节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节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电流互感器L1,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一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一可控硅G1,可控硅G1的一个主电极与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另一端连接,可控硅G1的另一个主电极为输出端;中间级电路,中间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中间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中间级电路根据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大小选择性的通断,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瞬时加大时中间级电路导通;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或低于阈值时中间级电路截止断开;电流的输入端通过一可变电阻R10可控硅G1的控制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节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电流互感器L1,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一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一可控硅G1,可控硅G1的一个主电极与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另一端连接,可控硅G1的另一个主电极为输出端;中间级电路,中间级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L1的副边连接,中间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中间级电路根据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大小选择性的通断,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瞬时加大时中间级电路导通;当电流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或低于阈值时中间级电路截止断开;电流的输入端通过一可变电阻R10可控硅G1的控制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R10的输出端与可控硅G1输出端主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L1的原边与可控硅G1的主电极之间串联有一电容C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I的两端并联有一电感L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阻R10的输出端与可控硅G1的控制极之间依次串联有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