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45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包括移动载体和值勤装置外壳,移动载体设置身份验证模块,值勤装置外壳设置红外感应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身份识别模块与身份验证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红外感应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和自动报警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贴合日常工作实际需要,具有识别率高、识别准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安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
技术介绍
电力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或者输电线路维修检修过程中,要求必须进行围栏警示和遮挡,但是这种遮挡并不能有效阻止非工作人员或者动物的进入,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工作人员无法察觉到工作区域是否被侵入。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20507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快速识别的报警系统,包括报警系统和与报警系统相连的目标识别装置,目标识别装置基于视觉特征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包括依次连接的怀疑目标获取模块、颜色信息处理模块、轮廓信息处理模块、特征评估模块,其中颜色信息处理模块对所述原始桢图像进行从RGB颜色空间到HSV颜色空间的转换并构建所述怀疑目标在HSV颜色空间的色调颜色模型,轮廓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桢图像的实际轮廓进行特征区域与非特征区域的区域类型划分、对相邻的同类型区域进行合并,并选取不同参数的滤波器对合并后的特征区域与非特征区域分别进行平滑处理。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整个系统结构复杂,而且不适合随身携带,无法适应电力日常检修工作的预警。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383071A的专利文献一种利用红外线探测、方向触发报警的防盗装置,尤其是能够有效地通过识别入侵者的方向,达到合法不报警、非法报警的目的,分布在矩形框或非矩形框的多束红外线发射器和与之相对应的多束红外线接收器构成红外线栅栏探测器网,每束红外线接收器中的一前一后两只红外线接收头中前红外线接收头为触发红外线接收头或后红外线接收头为非触发红外线接收头,当人或物从位于触发红外线接收头的方向进入时,红外线触发头触发红外线栅栏探测器网报警,当人或物从非触发红外线接收头方向进入时,红外线触发头不触发红外线栅栏探测器网报警。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仅通过红外感应进行检测,无法对工作人员和非工作人员进行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本专利技术将红外感应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和自动报警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贴合日常工作实际需要,具有识别率高、识别范围广,无死角,识别准确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包括多个移动载体和值勤装置,每个移动载体上均设置身份验证模块,所述值勤装置包括值勤装置外壳,所述值勤装置外壳设置红外感应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与身份验证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进一步的,所述值勤装置外壳为两端敞口的柱状结构,所述值勤装置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报警装置外壳,所述报警模块设置在报警装置外壳内,所述值勤装置外壳内设置定位板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定位板的下端,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均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值勤装置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底座,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上端面,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面设置电源仓和盖板,所述电源仓内设置电源模块。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为多个,多个定位板中的相邻两个之间的夹角相同,每个定位板的外端面均设置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外侧设置环形护板,所述环形护板固定在支撑底座的上端面。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护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值勤装置外壳的内壁之间预留缝隙,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编码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Zigbee无线发送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Zigbee无线接收模块、数据分析调用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基于上述设备的智能预警值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红外感应模块检测一定范围内是否有红外线主体,当检测到有红外线主体进入该范围内时,发送信号给中央处理模块;步骤2)中央处理模块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工作,身份识别模块检测红外线主体是否携带身份验证模块,并发送反馈信号给中央处理模块,若红外线主体携带身份验证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控制身份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否则,进入下一步骤;步骤3)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报警模块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的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进行360°旋转,当身份识别模块中未检测到红外线主体的身份验证模块时,中央处理模块控制驱动电机停止旋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包括移动载体和值勤装置外壳,移动载体上身份验证模块,值勤装置外壳上设置红外感应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身份验证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无线通信协议可以采用Zigbee通信协议,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其工作原理为:安装在值勤装置外壳上的红外感应模块检测一定范围内是否有红外线主体,当检测到有红外线主体进入该范围内时,发送信号给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开始工作,身份识别模块检测红外线主体是否携带移动载体,并发送反馈信号给中央处理模块,若红外线主体携带身份验证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关闭,否则,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报警模块工作;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将红外感应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和自动报警技术进行有效组合使用,实际应用过程中,身份识别模块根据是否佩戴具有身份验证模块的移动载体(例如胸牌),来判断是否为工作人员或者非工作人员、动物,对于意欲闯入工作区域的非工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确认;如果被警示移动目标继续接近,则发出强烈告警声提示闯入,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安全。2.将整个设备设计成柱状结构,有利于减少其占地面积,而且将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设置在值勤装置外壳的内部,有效避免其受潮造成灵敏度变弱的问题;需指出的是,值勤装置外壳采用透明塑胶(例如亚克力)制成,便于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对外部的检测,电源仓内的电源模块为设备上的各电气元件提供电力供应。3.中央处理模块外侧设置环形护板,环形护板固定在支撑底座的上端面,环形护板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中央处理模块的安全性,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4.将定位板为多个(例如3-6个),多个定位板中的相邻两个之间的夹角相同,每个定位板上均设置一组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多组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均与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本结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现场值勤,有效提高整个设备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强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5.环形护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固定座与值勤装置外壳的内壁之间预留缝隙;本结构设计中,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进行360°旋转,进行无死角检测,当身份识别模块中未检测到红外线主体的身份验证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移动载体和值勤装置,每个移动载体上均设置身份验证模块,所述值勤装置包括值勤装置外壳,所述值勤装置外壳设置红外感应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与身份验证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移动载体和值勤装置,每个移动载体上均设置身份验证模块,所述值勤装置包括值勤装置外壳,所述值勤装置外壳设置红外感应模块、身份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与身份验证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预警值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值勤装置外壳为两端敞口的柱状结构,所述值勤装置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报警装置外壳,所述报警模块设置在报警装置外壳内,所述值勤装置外壳内设置定位板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定位板的下端,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均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值勤装置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底座,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铮杰张磊王逸超白杨兰宁远郭毅鹏付晓张彦兵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