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01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柱轴(3),在上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4),在上支撑板(1)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5),在上支撑板(1)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6),从连接部(4)处引出的分离管(7)穿过分离管入口(5)后螺旋缠绕在柱轴(3)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6)重新回到连接部(4)处,在下支撑板(2)的下方则设置有驱动轮(8)。这是一种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固定牢固、分离性能良好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流色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型逆流色谱分离柱。
技术介绍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无需任何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的色谱技术,由于没有固态载体,因而避免了样品的不可逆吸附、失活和变性等问题。逆流色谱仪的种类很多,包括:J型、I型、X型、L型,以及众多混合类型。其中,I型逆流色谱仪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其分离柱由数十个螺旋管单元组成,管的入口和出口由设在螺旋管顶部的旋转盘支撑,一个固定盘装在仪器的上框架的中心部位,螺旋管和旋转盘绕仪器的中轴线转动,但是不产生相对于固定盘的转动。用一条履带将装在螺旋管柱轴上的履带轮与装在仪器中轴线上的相同履带轮偶联起来,以保证螺旋管的特定的运转方式:柱轴按ω角速度转动,螺旋管按-ω角速度转动,随时抵消由绕中心轴的转动所导致的角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螺旋管的入口和出口管相对于固定盘是不转动的,因此,不会相会缠绕。该逆流色谱技术对中等极性的样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然而,传统的I型逆流色谱柱是缠绕在单独的螺旋管单元上的,因此只适合小管径分离柱的使用。如果采用1.6毫米或2.6毫米以上直径的管柱时,制作螺旋管单元的过程中,管柱容易弯曲打折,造成分离管柱堵塞。另外,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场下,固定后的螺旋管柱也十分容易移位或脱落。此外,组成分离柱的螺旋管单元制作复杂,而且固定相对困难,为实际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固定牢固、分离性能良好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柱轴,在上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在上支撑板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在上支撑板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从连接部处引出的分离管穿过分离管入口后螺旋缠绕在柱轴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重新回到连接部处,在下支撑板的下方则设置有驱动轮,所述的分离管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所述的压扁部在分离管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压扁部之间的间距为0.3-2cm,而压扁部的长度为0.3-5cm。所述的分离管由聚四氟乙烯、尼龙、不锈钢、玻璃、或耐腐蚀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的缠绕方式比传统的I型逆流色谱柱的缠绕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I型逆流色谱柱管柱管径的使用范围,与传统的0.85毫米直径的管柱相比,本色谱柱的柱轴可以进一步增大至1.6毫米、2.6毫米,甚至更大的直径。因此,提高了样品的处理量,从而提高了样品的产率;并且由于本色谱柱的分离管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在工作时,压扁部处会形成椭圆形的通道,由于由于椭圆形截面积的短半径低于传统分离管圆形截面积的半径,因此可以加强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传递速度,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分离效率,也提高了化合物间的分离度。本种逆流色谱柱可应用于中等极性溶剂体系和大极性溶剂体系逆流色谱分离,使I型逆流色谱仪的应用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可适应性更强、效率更高、功能更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离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柱轴3,在上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4,在上支撑板1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5,在上支撑板1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6,从连接部4处引出的分离管7穿过分离管入口5后螺旋缠绕在柱轴3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6重新回到连接部4处,在下支撑板2的下方则设置有驱动轮8;在分离管7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9,所述的压扁部9在分离管7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压扁部9之间的间距为0.3-2cm,而压扁部9的长度为0.3-5cm;这个分离管7由聚四氟乙烯、尼龙、不锈钢、玻璃、或耐腐蚀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分离管7从上支撑板1上的分离管入口5穿入,并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式,由下至上地缠绕在柱轴3上,一层缠绕结束后,继续缠绕第二层,直至柱轴3全部缠满,在经过分离管出口6穿出,并与连接部4连通,使用时,将本种逆流色谱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传统的I型逆流色谱仪上,并通过电机和传动副带动驱动轮8转动,进而驱动本色谱柱转动,产生固定相逆流的效果,造成化合物的连续萃取过程,实现样品分离;本种逆流色谱柱的缠绕方式比传统的I型逆流色谱柱的缠绕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I型逆流色谱柱管柱管径的使用范围,与传统的0.85毫米直径的管柱相比,本色谱柱的柱轴可以进一步增大至1.6毫米、2.6毫米,甚至更大的直径。因此,提高了样品的处理量,从而提高了样品的产率;由于本色谱柱的分离管7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9,在工作时,压扁部9处会形成椭圆形的通道,由于由于椭圆形截面积的短半径低于传统分离管圆形截面积的半径,因此可以加强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传递速度,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分离效率,也提高了化合物间的分离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柱轴(3),在上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4),在上支撑板(1)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5),在上支撑板(1)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6),从连接部(4)处引出的分离管(7)穿过分离管入口(5)后螺旋缠绕在柱轴(3)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6)重新回到连接部(4)处,在下支撑板(2)的下方则设置有驱动轮(8),所述的分离管(7)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压扁部(9),所述的压扁部(9)在分离管(7)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压扁部(9)之间的间距为0.3‑2cm,而压扁部(9)的长度为0.3‑5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I型逆流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色谱柱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柱轴(3),在上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4),在上支撑板(1)的内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入口(5),在上支撑板(1)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分离管出口(6),从连接部(4)处引出的分离管(7)穿过分离管入口(5)后螺旋缠绕在柱轴(3)上,并通过分离管出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冬雨房晨樊晓茹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