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40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包括反应器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反应腔体,所述反应腔体包括反应区和储气区,所述反应区的顶部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管网和排泥管,所述布水管网包括同圆心设置且半径依次扩大的三组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网,所述排泥管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所述反应区还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布水管网和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分别连接所述循环管和所述布水管网。本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的USR工艺中存在液面易形成浮渣层,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
本技术属于有机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畜禽集约化养殖场迅速发展,产生了高度集中的高浓度污水,特别是氨氮和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给环境造成极大污染。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集约化养殖污水综合治理已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重点。目前成功应用于畜禽废水处理的厌氧工艺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等。厌氧处理工艺可产生沼气、沼渣、沼液,是畜禽粪污能得以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USR)(UpflowSolidReactor,简称USR),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悬浮固体有机物原料的反应器。原料从底部进入消化器内,与消化器里的活性污泥接触,使原料得到快速消化。未消化的有机物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消化器内,上清液从消化器上部溢出,这样可以得到比水力滞留期高得多的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从而提高了固体有机物的分解率和消化器的效率。在当前畜禽养殖行业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有较多的应用。USR工艺适用于高悬浮固体含量原料的工艺,无搅拌装置依靠反应器底部产生沼气的翻动作用使新料迅速分散到污泥层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后的熟料是由反应器上层出料口靠重力流出。在反应器内,不可降解的木质素类物质、可降解但未与微生物充分接触的悬浮固体以及死亡微生物板结在一起,容易在液面上形成浮渣层,影响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以解决现有的USR工艺中存在液面易形成浮渣层,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该高固污水处理器能够使反应器本体中的污水形成上下循环,避免浮渣层的产生。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包括反应器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反应腔体,所述反应腔体包括反应区和储气区,所述反应区位于所述储气区的底部,所述储气区为封闭的拱形结构,所述反应区的顶部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管网和排泥管,所述布水管网包括同圆心设置且半径依次扩大的三组环形管道,且三组所述环形管道的水平高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所述环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网,所述排泥管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所述反应区还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布水管网和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分别连接所述循环管和所述布水管网。进一步的,所述排泥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外壁,多根所述排泥管的另一端呈放射状延伸至所述反应腔体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的数量为2组,2组所述循环泵并联接入所述循环管和所述布水管网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布水管网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阀。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底部环形布水方式,通过布置不同大小的环形管道达到均匀布水的效果,而且通过设置不同的高程的布水管网达到对底部污泥的搅动作用。通过增加外部的循环系统,将位于反应区顶部的污水进行部分的回流运行,在回流的同时循环泵的叶片转动能够对较大的固体浮渣进行剪切破碎,回流的水量通过进水的布水管网一起进入到反应器本体中,通过回流系统冲击布水管网,增大对底部污泥的搅拌作用,使得整个反应器的泥水充分混合。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反应器本体短流的缺憾,还可以通过调整回流量控制反应器的上升流速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其布水管网的俯视图;图3是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其排泥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该高固污水处理器能够使反应器本体7中的污水形成上下循环,避免浮渣层的产生。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包括反应器本体7、进水管1、出水管8和排泥管10,所述反应器本体7内部形成有反应腔体,所述反应腔体包括反应区5和储气区6,所述反应区5位于所述储气区6的底部,所述储气区6为封闭的拱形结构,所述反应区5的顶部连接所述出水管8,所述反应区5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管网9和排泥管10,所述布水管网9包括同圆心设置且半径依次扩大的三组环形管道11,且三组所述环形管道11的水平高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所述环形管道11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进水管1连接所述布水管网9,所述排泥管10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7的外部,所述反应区5还连接有循环管4,所述循环管4位于所述布水管网9和所述出水管8之间,所述反应器本体7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泵2,所述循环泵2分别连接所述循环管4和所述布水管网9。所述排泥管1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排泥管10的一端穿过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外壁,多根所述排泥管10的另一端呈放射状延伸至所述反应腔体的底部,所述排泥管10用于所述反应区5底部污泥的排出。所述循环泵2的数量为2组,2组所述循环泵2并联接入所述循环管4和所述布水管网9之间,2组循环泵2可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所述循环泵2与所述布水管网9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阀3,用于调节内部污水的循环速度。本高固污水处理器采用底部环形布水方式,通过布置不同大小的环形管道11达到均匀布水的效果,而且通过设置不同的高程的布水管网9达到对底部污泥的搅动作用。通过增加外部的循环系统,将位于反应区5顶部的污水进行部分的回流运行,在回流的同时循环泵2的叶片转动能够对较大的固体浮渣进行剪切破碎,回流的水量通过进水的布水管网9一起进入到反应器本体7中,通过回流系统冲击布水管网9,增大对底部污泥的搅拌作用,使得整个反应器的泥水充分混合。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反应器本体7短流的缺憾,还可以通过调整回流量控制反应器的上升流速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污水由底部的布水管网9均匀进入到反应器本体7内,通过设置三组不同大小的环形管道11,让水质能够充分的与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接触,避免局部的进水浓度过高影响生物活性。废水由反应器底部布水区均匀进入反应区5后,向上流的水利搅拌和气体上升的气力搅拌,强化了基质和厌氧颗粒污泥(絮状污泥)的传质作用,而在污泥床上部的污泥悬浮层基质进一步得到去除。未消化的有机物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反应器本体7内,上清液从反应器本体7上部溢出。通过增加额外的循环系统将反应区5出水重新导入到布水管网9,增加有机物在反应器本体7中的停留时间。反应器本体7通过排泥管10进行定期的排泥操作,确保反应器内的生物浓度及活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反应腔体,所述反应腔体包括反应区和储气区,所述反应区位于所述储气区的底部,所述储气区为封闭的拱形结构,所述反应区的顶部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管网和排泥管,所述布水管网包括同圆心设置且半径依次扩大的三组环形管道,且三组所述环形管道的水平高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所述环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网,所述排泥管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所述反应区还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布水管网和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分别连接所述循环管和所述布水管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固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反应腔体,所述反应腔体包括反应区和储气区,所述反应区位于所述储气区的底部,所述储气区为封闭的拱形结构,所述反应区的顶部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布水管网和排泥管,所述布水管网包括同圆心设置且半径依次扩大的三组环形管道,且三组所述环形管道的水平高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所述环形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网,所述排泥管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部,所述反应区还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劲松戴睿智伊彬林海泽候要华陈元辉黎小辉林跃王腊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益康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