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631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应用于电机控制器,包括主进流道、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至少一个过渡流道和主出流道;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和至少一个过渡流道组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进流道和主出流道;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第一类功率模块和第二类功率模块,所述槽式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类功率模块配合设置,所述柱式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二类功率模块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根据不同发热模块的散热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流道设计、提升了发热模块散热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A hybrid cooling channel and motor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technology of the motor controller, and discloses a hybrid cooling channel and a motor controller. The mixed cooling channel is applied to the motor controller, including the main inlet channel, at least one slot cooling channel, at least one column cooling channel, at least one transition passage and main outlet channel; At least one slot cooling channel, at least one column cooling channel and at least one transition channel are connected to the main inlet channel and main outlet channel respectively, and the motor controller includes the first class power module and the second power module, and the slot cold channel channel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class power module. In addition, the column cooling channel is fitted with the second power modules, and the mixed cooling channel and the motor controll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heat dissipation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heating modules,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the heating module,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器散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电机控制器的集成电路中往往存在多种大功率模块,它们往往是电机控制器中比较核心的模块,工作负荷高,发热严重;有必要采用一些降温措施对这些大功率模块进行降温,使它们的工作温度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数值范围内,避免它们发热失控而损坏,影响它们乃至整个电机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以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模块为例,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是一个发热量较大的部件,且其内部存在多个发热源,集成电路中常用的金属传导散热或者风扇散热不适于或者无法满足它的散热需要,所以一般采用冷却流道散热;当前用于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散热的冷却流道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冷却流道结构单一,没有根据多个发热模块的自身结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冷却流道设计;2、对于发热量大且散热接触面较小的模块,现有单一的冷却流道结构未能良好解决散热问题;3、对于某些模块局部不发热区域也设计了冷却流道,增加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流道结构单一、没有根据散热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冷却流道设计、散热效果不理想且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应用于电机控制器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包括主进流道、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至少一个过渡流道和主出流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和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中相邻的冷却流道通过所述过渡流道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和至少一个过渡流道组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进流道和主出流道。进一步的,所述槽式冷却流道包括固定在其流道内的分流板以及被所述分流板分隔成的分流槽。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呈S形分布,将所述槽式冷却流道分隔成若干呈S形的分流槽。进一步的,所述柱式冷却流道包括固定在其流道内的分流柱以及被所述分流柱分隔形成的分流网。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柱在所述柱式冷却流道内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上还设置有流道盖板;所述流道盖板和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的外形相适配,并盖住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形成流道腔。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如上述的混合式冷却流道以及第一类功率模块、第二类功率模块;所述第一类功率模块的散热接触面大于所述第二类功率模块,所述槽式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类功率模块配合设置,所述柱式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二类功率模块配合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柱式冷却流道和槽式冷却流道相结合的冷却流道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电机控制器集成电路各大小发热模块的散热问题,尤其针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功率模块分别适配了槽式冷却流道和柱式冷却流道,极大地的提高了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和电机控制器工作时的稳定性;2、在不需要冷却流道进行散热的电机控制器集成电路模块区域不设置冷却流道,并在冷却流道之间采用较窄的过渡流道连接,降低了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进流道、11-主进口、12-第一流道、21-槽式冷却流道、211-分流板、212-分流槽、22-柱式冷却流道、221-分流柱、222-分流网、3-过渡流道、4-主出流道、5-流道盖板、6-导入管、7-导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全面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给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属于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式冷却流道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包括:主进流道1、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至少一个过渡流道3和主出流道4;其中,主进流道包括第一流道12以及设置在第一流道12一端的主入口11;主出流道4包括第二流道42以及设置在第二流道42一端的主出口41;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和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中相邻的冷却流道通过过渡流道3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和至少一个过渡流道3组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进流道1和主出流道4。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应用于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第一类功率模块和第二类功率模块,所述第一类功率模块的散热接触面大于所述第二类功率模块,所述槽式冷却流道21与所述第一类功率模块配合设置,所述柱式冷却流道22与所述第二类功率模块配合设置。具体的,槽式冷却流道21和柱式冷却流道22均含有供冷却液流入的端口(图未示)和供冷却液流出的端口(图未示);槽式冷却流道21适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发热量高、体积较大,散热接触面较大的功率模块,柱式冷却流道22则适用于发热量高、体积较小、散热接触面较小的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的散热接触面即为功率模块能与外界接触的外表面,根据功率模块的散热接触面大小将功率模块划分为第一类功率模块和第二类功率模块;划分方法是:按实际情况设定一个散热接触面面积标准值,功率模块的散热接触面大小超过所述标准值的即划分到第一类功率模块,低于所述标准值的即划分到第二类功率模块,其中散热接触面面积标准值根据电机控制器的散热设计要求具体设定。电机控制器一般兼有多个尺寸大小不一的功率模块,分别采用槽式冷却流道21和柱式冷却流道22对第一类功率模块和第二类功率模块进行冷却散热;在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和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之间、或者两个槽式冷却流道21之间,又或者两个柱式冷却流道22之间通过过渡流道3进行连接,此时,各冷却流道之间通过过渡流道3顺畅衔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剩下两个冷却流道还保留有未连接过渡流道3的端口,将主进流道1的第一流道12、主出流道4的第二流道42分别和这两个端口连接,构成混合式冷却流道的设计。比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对集成电机控制器中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DCDC(高低电压直流电源转换器)、OBC(机载控制器)等功率模块配合设置槽式冷却流道21,对IPM(智能功率模块)等功率模块配合设置柱式冷却流道22;当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集成电机控制的功率模块上设置槽式冷却流道21、柱式冷却流道22,并不一定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式冷却流道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槽式冷却流道21包括固定在其流道内的分流板211以及被分流板211分隔成的分流槽2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211呈S形分布,将槽式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应用于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包括主进流道(1)、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至少一个过渡流道(3)和主出流道(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和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中相邻的冷却流道通过所述过渡流道(3)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和至少一个过渡流道(3)组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进流道(1)和主出流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冷却流道,应用于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冷却流道包括主进流道(1)、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至少一个过渡流道(3)和主出流道(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和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中相邻的冷却流道通过所述过渡流道(3)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槽式冷却流道(21)、至少一个柱式冷却流道(22)和至少一个过渡流道(3)组成的流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进流道(1)和主出流道(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冷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冷却流道(21)包括固定在其流道内的分流板(211)以及被所述分流板(211)分隔成的分流槽(2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冷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11)呈S形分布,将所述槽式冷却流道(21)分隔成若干呈S形的分流槽(2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