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746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的左臂、右臂、喷射单元及输送单元,所述喷射单元设置在机身的中部,所述输送单元在机身中部;所述左臂上设置有挖掘托举单元,所述右臂上设置有锚杆单元及铣挖单元,各单元模块化安装在机身的左臂及右臂;所述浅埋暗挖系统还包括出土单元;所述出土单元上的轨道设置在正线隧道内,传送带设置在与正线隧道垂直的横通道内,电动运输车设置在轨道上,抓斗吊设置在竖井的端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浅埋暗挖系统,实现集成机械化环保施工,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大幅提高隧道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
技术介绍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在城镇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和喷锚作为初期支护手段,称之为浅埋暗挖法。浅埋暗挖工艺技术虽然在不断完善发展,但是各施工环节依然主要靠人力施工,在施工中存在以下不足:(1)施工效率低,平均日施工生产效率仅为实现隧道机械化作业的盾构法的8.3%。(2)人工使用铲、锹、镐挖掘土方,劳动强度大;(3)作业环境差,洞内粉尘污染比较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其结构合理,实现了集成机械化环保施工,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大幅提高隧道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水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的左臂、右臂、喷射单元及输送单元;所述喷射单元设置在机身的中部,所述输送单元在机身中部,由头部至尾部贯通设置,所述左臂上设置有挖掘托举单元,所述右臂上设置有锚杆单元及铣挖单元,各单元模块化安装在机身的左臂及右臂;所述浅埋暗挖系统还包括出土单元;所述出土单元包括电动运输车、轨道A、传送带及抓斗吊,轨道A设置在正线隧道内,传送带设置在与正线隧道垂直的横通道内,电动运输车设置在轨道A上,抓斗吊设置在竖井的端口处。进一步地,所述横通道内设置有轨道B,横通道内的轨道B与正线隧道内的轨道A通过弧形对接;横通道内的轨道B与横通道内的传送带平行设置。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结构合理,实现了集成机械化环保施工,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大幅提高隧道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水平。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浅埋暗挖系统(不含出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浅埋暗挖系统之出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施工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之打设超前小导管的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之开挖掌子面的土方的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之格栅槽位铣剖的流程图;图7是本技术之出土单元实时运输土方的流程图;图8是本技术之喷射混凝土的流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左臂;2.右臂;3.喷射单元;4.挖掘托举单元;5.锚杆单元;6.铣挖单元;7.出土单元;8.电动运输车;9.轨道;10.传送带;11.抓斗吊;12.正线隧道;13.横通道;14.竖井;15.输送单元(包括输送带和铲板);16.铲板;17.输送带;18.轨道B。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8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及施工方法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出土单元未示出),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的左臂1及右臂2及喷射单元3及输送单元15,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单元3设置在机身的中部,所述输送单元15在机身中部,由头部至尾部贯通设置,所述左臂1上设置有挖掘托举单元4,所述右臂2上设置有锚杆单元5及铣挖单元6,各单元模块化安装在机身的左臂1及右臂2。所述浅埋暗挖系统还包括出土单元7,图2是本技术所述浅埋暗挖系统之出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电动运输车8、轨道A9、传送带10及抓斗吊11,轨道A9设置在正线隧道12内,传送带10设置在与正线隧道12垂直的横通道13内,电动运输车8设置在轨道A9上,抓斗吊11设置在竖井14的端口处。所述横通道3内设置有轨道B18,横通道13内的轨道B18与正线隧道12内的轨道A9通过弧形对接;横通道13内的轨道B18与横通道13内的传送带10平行设置。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施工方法,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调研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及施工空间信息,根据调研信息配置浅埋暗挖系统对应各单元模块的尺寸;具体地,施工准备阶段,应充分熟悉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施工前,应复核水文地质资料,复查场地范围内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文件及现行监测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进场验收应满足本工法的相关规定;隧道结构断面需调整满足机械安置及周边空间作业安全要求,仰拱宜选择平底形式。施工人员应根据场地条件、浅埋暗挖装备的外形尺寸及重量合理选用吊装起重设备;设备占用场地应满足设备选型的需要,设备吊装下井占用面积宜大于15m×8m,地面承载力宜大于2t/m2。S2,将浅埋暗挖系统各单元模块下井、组装,在掌子面就位并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地,按照浅埋暗挖装备转场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浅埋暗挖装备的下井和组装工作,完成组装验收;设备使用单位应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设备吊运下井前应制定专项方案,报监理审批后方可吊运,起吊设备的起吊能力应经过验算满足使用要求,起重吊装作业各项工作应满足安全技术规程要求;竖井净空尺寸不应小于5m×4m(横通道码头门设置在短边处),并且此范围内不应存在任何形式的内支撑,以保证设备下井的净空要求。S3,启动右臂2上的锚杆单元5,打设超前小导管;在该步骤中,所述打设超前小导管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操作系统右臂2,使右臂滑台前移至最前端;S3-2,调整系统右臂2,使锚杆单元5上的锚杆对位准确;S3-3,开启小导管打设装置,将导管打入预定深度;S3-4,控制小导管打设装置的后退,复位系统右臂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浅埋暗挖装备滑台移动、右臂剧烈震动和晃动时,严禁钻孔作业;右臂移动到指定位置附近后,应保证右臂缓慢平稳的运动到钻孔位置;钻孔到位后宜降低锚杆单元转速,平稳后退撤出作业孔;钻孔作业过程中应设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如需抵近检查需提前停机。钻孔作业过程中不得用手试握钻杆;如遇钻进受阻可采取辅助冲击方式,如仍不能解决,应停机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的左臂(1)、右臂(2)、喷射单元(3)及输送单元(15),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单元(3)设置在机身的中部,所述输送单元(15)在机身中部,由头部至尾部贯通设置;所述左臂(1)上设置有挖掘托举单元(4),所述右臂(2)上设置有锚杆单元(5)及铣挖单元(6),各单元模块化安装在机身的左臂(1)及右臂(2);所述浅埋暗挖系统还包括出土单元(7);所述出土单元(7)包括电动运输车(8)、轨道A(9)、传送带(10)及抓斗吊(11),轨道A(9)设置在正线隧道(12)内,传送带(10)设置在与正线隧道(12)垂直的横通道(13)内,电动运输车(8)设置在轨道A(9)上,抓斗吊(11)设置在竖井(14)的端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系统,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的左臂(1)、右臂(2)、喷射单元(3)及输送单元(15),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单元(3)设置在机身的中部,所述输送单元(15)在机身中部,由头部至尾部贯通设置;所述左臂(1)上设置有挖掘托举单元(4),所述右臂(2)上设置有锚杆单元(5)及铣挖单元(6),各单元模块化安装在机身的左臂(1)及右臂(2);所述浅埋暗挖系统还包括出土单元(7);所述出土单元(7)包括电动运输车(8)、轨道A(9)、传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韩竹青王浩张宏刘硕刘耀轩孙青龙李春茂杜明山黄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