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447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导光板包括主体及多个棱镜部。主体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及第二延伸方向。主体包括入光面及光学面。入光面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光学面连接入光面,且具有靠近入光面的第一侧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侧。第二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延伸方向。光学面具有沿着第二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棱镜部设置在光学面上,且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棱镜部位于第一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大于棱镜部位于第二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且小于棱镜部位于第三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ght guide plate,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light guide plate consists of a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prism parts. The main body has a first extension direction and a two extension direction mutually perpendicular. The main body consists of the light surface and the optical surface.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extends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optical surface is connected to the smooth surface, and has the second side of the first side near the light entering surface and the far side from the light entering surface. Second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is parallel to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ide to the second side. The optical mask has a first area, a second region and a three region arranged in a second extension direction. The prism portion is arranged on the optical surface and extends along the second extension direc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rtion of the prism in the first reg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ortion of the prism in the second region, and is less tha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rtion of the prism in the third reg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涉及导光板与该导光板在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从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并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为了使得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源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反射面设置微结构,但一般的微结构具有在入光侧较稀疏且朝向反入光侧逐渐密集的线性分布趋势,该线性分布趋势容易在入光侧产生亮暗纹从而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该导光板具有棱镜的设计,其可分别控制导光板各处的出光量,进而使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产生较高的均齐度以及外观品味。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主体以及多个棱镜部。主体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主体包括入光面以及光学面。入光面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光学面连接入光面,其中,光学面具有靠近入光面的第一侧以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侧。第二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延伸方向。而且,光学面具有沿着第二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棱镜部设置在光学面上,且每一个棱镜部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棱镜部位于第一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大于棱镜部位于第二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且小于棱镜部位于第三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部具有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宽度、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宽度、以及位于第三区域的第三宽度。而且,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三宽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其中,位于第一区域中的每一个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宽度,位于第二区域中的每一个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宽度,且位于第三区域中的每一个棱镜结构具有第三宽度。其中,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三宽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其中,位于第一区域中的棱镜结构的排列密集度大于位于第二区域中的棱镜结构的排列密集度,但小于位于第三区域中的棱镜结构的排列密集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其中,位于第一区域中沿着第二延伸方向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棱镜结构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位于第二区域中沿着第二延伸方向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棱镜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间距,位于第三区域中沿着第二延伸方向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棱镜结构之间具有第三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且第一间距大于第三间距。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每一个棱镜结构互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导光板还包括多个混光结构。混光结构设置在光学面上,且混光结构位于第一侧与第一区域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每一个棱镜结构包括第一光学面以及第二光学面。第一光学面相对入光面倾斜,第一光学面形成从底部延伸至顶部的第一倾角。第二光学面相对入光面倾斜,第二光学面形成从底部延伸至顶部的第二倾角。其中,第一倾角小于第二倾角,而且第一光学面靠近入光面,第二光学面远离该入光面。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个棱镜结构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相互连接形成了脊线,且脊线实质上平行于第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前述导光板以及光源。光源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前述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前方。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导光板具有多个棱镜部,且每一个棱镜部分别在靠近导光板入光面、远离导光板入光面(反入光面)以及导光板的中间所占的面积不同,故可分别控制导光板不同位置处的出光量,进而可提升整体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附图说明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附图做出下列描述,其中:图1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图1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棱镜部在导光板的光学面上不同位置处所占面积比的变化曲线图;图2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2B示出了沿着图2A的A-A剖面线所剖切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4B示出了沿着图4A的B-B剖面线所剖切的剖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主要包括导光板200以及光源300。导光板200包括主体210以及多个棱镜部220。这些棱镜部220设置在主体210上。通过设置棱镜部220,可调整导光板200的光学趋势,并可提升导光板200的出光外观的均匀性。请继续参照图1A,在导光板200中,主体210可为透光板或其他等效的透光件。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10具有第一延伸方向D1以及第二延伸方向D2,且第一延伸方向D1垂直第二延伸方向D2。此外,主体210主要包括入光面211以及光学面212。其中,入光面211沿着第一延伸方向D1延伸。光学面212连接入光面21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面212为出光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面212亦可为反射面。光源300设置在入光面211旁,且光源300所产生的光线可从入光面211进入导光板200。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面2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212a及第二侧212b,其中,第一侧212a较靠近入光面211,第二侧212b较远离入光面211。其中,第二延伸方向D2平行于第一侧212a朝向第二侧212b的延伸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面212具有沿着第二延伸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三区域A3。应理解,图1A所示的虚线方框仅用来示意本技术所指的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三区域A3,该虚线方框本身并不属于本技术的导光板200的结构。请继续参照图1A,棱镜部220设置在光学面212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棱镜部220沿着第二延伸方向D2延伸,并同时跨越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三区域A3。请同时参照图1B,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棱镜部在导光板的光学面上不同位置处所占面积比的变化曲线图。其中,纵轴的0mm代表光学面212与入光面211连接的位置,且纵轴的数值越大代表位置距离入光面211越远。如图1A及图1B所示,棱镜部220位于第一区域A1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大于棱镜部220位于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且小于棱镜部220位于第三区域A3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藉此,当光源300所产生的光线从入光面211进入导光板200后,分别由棱镜部220位于第一区域A1中的部分、棱镜部220位于第二区域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其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入光面,其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以及光学面,其连接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光学面具有靠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侧以及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的延伸方向,且所述光学面具有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以及多个棱镜部,其设置在所述光学面上,且每一个所述棱镜部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棱镜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大于所述棱镜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且小于所述棱镜部位于所述第三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其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入光面,其沿着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以及光学面,其连接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光学面具有靠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侧以及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的延伸方向,且所述光学面具有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以及多个棱镜部,其设置在所述光学面上,且每一个所述棱镜部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棱镜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大于所述棱镜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且小于所述棱镜部位于所述第三区域中的部分所占面积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棱镜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宽度、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宽度、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三宽度,且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且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每一个所述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宽度,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每一个所述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宽度,且位于所述第三区域中的每一个所述棱镜结构具有第三宽度,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且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每一个所述棱镜部由多个棱镜结构沿着所述第二延伸方向排列形成,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棱镜结构的排列密集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棱镜结构的排列密集度,但小于位于所述第三区域中的所述棱镜结构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尹翁巾婷陈昊钟翌菁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