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荣专利>正文

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90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包括外壳体,网状内壳体,设于内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排气管以及尾管,内壳体的外侧包覆有消音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内壳体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连通管,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连通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第一连通管管壁上以及位于第二腔室内的第二连通管管壁上均设有气孔;尾管的前端连接有后催化转化器,后催化转化器的进气端设于第三腔室内,尾管的出气端自第一腔室伸出消声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内、外壳体之间设置消音棉,气流穿过网状内壳体上的孔被消音棉阻隔,不会直接冲击金属外壳体,使得金属壳体振动小,噪声降低,提高摩托车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消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衰减噪声的装置,是摩托车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消声器性能的好坏不仅影响摩托车噪声的大小,而且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扭矩等性能都有较大影响。摩托车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是利用腔与管的适当组合,产生两种作用来消声的:一是利用管道截面突变(即声抗的变化)使沿管道传播的声波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从而使声能反射回原处;而是利用几个界面的反射,使原来第一个向前传播的声波又回到原点,并再次折回向前传播,该点与尚未被反射的第二个向前传播的声波汇合,而且两者在振动幅上相等,在相位上相差180度的奇数倍,从而互相干涉而抵消。然而,现有的消声器虽然具有一定的消声作用,但是消声效果不明显;并且气流直接冲击金属壳体,使得金属壳体振动大,金属壳体振动大引起的噪声也较大,从而影响摩托车的整体性能。随着欧Ⅲ标准的严格贯彻,摩托车消声器中加双催化转化器的越来越多,废气经前催化转化器净化后,仍有部分废气未被净化,但此时消声器内的新鲜空气不足,将导致后催化转化器转化有毒气体的效率降低,不能保证排出摩托车消声器的废气为环保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消声效果好、废气转化率高、气体排放更加环保的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包括外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网状内壳体,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内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排气管以及尾管,其中,具有与所述外壳体相同形状的内壳体由金属网板焊接而成,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包覆有消音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内壳体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连通管管壁上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连通管管壁上均设有气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上对应设有排气管插入孔,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经排气管插入孔伸至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尾管的前端连接有后催化转化器,所述后催化转化器的进气端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尾管的出气端自第一腔室伸出所述消声器;所述排气管包括前排气管和后排气管,所述前、后排气管之间设有前催化转化器,所述后排气管的后端插入所述排气管插入孔内;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加热电阻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电阻的两端分别外接电源的正、负极。进一步,所述前催化转化器与前排气管的后端焊接,与后排气管的前端可分离式连接,便于单独更换前催化转化器。其中,所述前排气管包括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所述左、右排气管通过一三通接头与所述前催化转化器的前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腔室处的内壳体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大于金属网板上网孔。其中,所述后排气管上连接一补气管,用于向消声器内补充新鲜空气。上述的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外侧的护罩,所述护罩沿与第一隔板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护罩的前端通过螺钉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后端设有供尾管穿过的出气孔。其中,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安装吊耳。其中,所述左、右排气管上均焊接有安装螺母。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在内、外壳体之间设置消音棉,气流穿过网状内壳体上的孔被消音棉阻隔,不会直接冲击金属外壳体,使得金属壳体振动小,噪声降低,提高摩托车的整体性能。2.本专利技术在后排气管上连接一补气管,向消声器内补充新鲜空气,以提高后催化转化器的废气转化效率,保证排出摩托车消声器的废气为环保气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消声器本体部分的剖视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消声器本体部分的另一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消声器本体部分的剖视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100、安装吊耳;2、内壳体;20、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第一腔室;23、第二腔室;24、第三腔室;25、第一连通管;26、第二连通管;27、气孔;3、排气管;30、前排气管;300、左排气管300;301、右排气管;302、安装螺母;31、后排气管;4、尾管;5、消音棉;6、后催化转化器;7、前催化转化器;8、护罩;80、出气孔;9、补气管;10、加热电阻;11、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包括外壳体1,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网状内壳体2,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内壳体2内的第一隔板20和第二隔板21,排气管3以及尾管4,其中,具有与所述外壳体1相同形状的内壳体2由金属网板焊接而成,所述内壳体2的外侧包覆有消音棉5。所述第一隔板20和第二隔板21将内壳体2分割成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和第三腔室24,所述第一隔板20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的第一连通管25,所述第二隔板21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23和第三腔室24的第二连通管26,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2内的第一连通管25管壁上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23内的第二连通管26管壁上均设有气孔27。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2上对应设有排气管插入孔,所述排气管3的一端经排气管插入孔伸至所述第一腔室内22。所述尾管4的前端连接有后催化转化器6,所述后催化转化器6的进气端设于第三腔室24内,所述尾管4的出气端自第一腔室22伸出所述消声器。所述排气管3包括前排气管30和后排气管31,所述前、后排气管之间靠近外壳体1处设有前催化转化器7,所述后排气管31的后端插入所述排气管插入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催化转化器7与前排气管30的后端焊接,与后排气管31的前端通过卡箍可分离式连接,便于单独更换前催化转化器。所述前排气管30包括左排气管300和右排气管301,所述左、右排气管通过一三通接头与所述前催化转化器7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腔室23处的内壳体2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大于金属网板上网孔。所述的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1外侧的护罩8,所述护罩8沿与第一隔板20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护罩8的前端通过螺钉与外壳体固定连接,后端设有供尾管穿过的出气孔80。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安装吊耳100。所述左、右排气管上均焊接有安装螺母302。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腔室24内还可以设置加热电阻10和温度传感器11,所述加热电阻10的两端分别外接电源的正、负极,提高进入后催化转化器的气体温度至其正常工作温度,提高后催化转化器的废气净化率。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后排气管31上连接一补气管9,用于向消声器内补充新鲜空气,以提高后催化转化器的废气转化效率,保证排出摩托车消声器的废气为环保气体。本专利技术在内、外壳体之间设置消音棉,气流穿过网状内壳体上的孔被消音棉阻隔,不会直接冲击金属外壳体,使得金属壳体振动小,噪声降低,提高摩托车的整体性能。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网状内壳体,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内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排气管以及尾管,其中,具有与所述外壳体相同形状的内壳体由金属网板焊接而成,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包覆有消音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内壳体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连通管管壁上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连通管管壁上均设有气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上对应设有排气管插入孔,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经排气管插入孔伸至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尾管的前端连接有后催化转化器,所述后催化转化器的进气端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尾管的出气端自第一腔室伸出所述消声器;所述排气管包括前排气管和后排气管,所述前、后排气管之间设有前催化转化器,所述后排气管的后端插入所述排气管插入孔内;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加热电阻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电阻的两端分别外接电源的正、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用方形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网状内壳体,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内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排气管以及尾管,其中,具有与所述外壳体相同形状的内壳体由金属网板焊接而成,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包覆有消音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内壳体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连通管管壁上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连通管管壁上均设有气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上对应设有排气管插入孔,所述排气管的一端经排气管插入孔伸至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尾管的前端连接有后催化转化器,所述后催化转化器的进气端设于第三腔室内,所述尾管的出气端自第一腔室伸出所述消声器;所述排气管包括前排气管和后排气管,所述前、后排气管之间设有前催化转化器,所述后排气管的后端插入所述排气管插入孔内;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加热电阻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电阻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
申请(专利权)人:刘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