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框内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950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框内开窗,包括窗扇、扇料框、窗框以及设置在窗扇两侧的内胶条与外胶条,其中窗框呈“L”型;扇料框为仅处于窗扇的底部和靠近窗扇打开一侧的半框结构,远离窗扇打开一侧的外胶条与处于扇料框上的第一隔热断桥之间则通过一竖直设置的支撑型材连接;当窗扇闭合时,外胶条与窗框相接触且支撑型材隐含于窗框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半框结构的扇料框与支撑型材相配合、同时将窗框设计成“L”型的技术方案,相比传统技术手段不仅使扇料框和窗框的宽度及高度变得更为纤细、轻薄,符合美观又节省了型材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Open window in a hidden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dden frame opening window, including window fan, fan frame, window frame and inner glue bar and outer glue bar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window sash, in which the window frame is \L\, the fan frame is only at the bottom of the window fan and the half frame on the side of the window fan, and the outer rubber strip on one side and the fan frame away from the window fan. The first insulation between the broken bridges is connected by a vertical support profile; when the window fan is closed, the outer rubber bar contacts with the window frame and supports the profile in the window frame. The invention adopts a half frame structure fan frame to match the supporting profile and design the window frame into a \L\ type technical schem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ical means, th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fan frame and window frame are more thin and light, and the cost of reducing the amount of the profil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框内开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窗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框内开窗。
技术介绍
内开窗包括内平开窗和内开内倒窗。传统内开窗往往采用扇压框形式,即闭合后扇料框的底面与窗框的上表面贴合,无论是从窗外向内看还是窗内向外看,均能同时看到扇料框和窗框,从而降低了内开窗的美观性和通透性;同时,设有隔热断桥的窗框与扇料框通常采用两腔结构,使得扇料框和窗框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因而显得较为笨重不够轻巧且同样存在不够通透的问题。在用户日渐追求透光性、视眼开阔性以及建筑师的要求越来越独特的现状下,如何在保证内开窗框架结构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减少框架的可视性以满足用户及设计者各方面要求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窗扇闭合时扇料框不可见从而提高内开窗整体通透性和美观性的隐框内平开窗及内开内倒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隐框内开窗,包括窗扇、扇料框、窗框以及设置在窗扇两侧的内胶条与外胶条,其中窗框呈“L”型;扇料框为仅处于窗扇的底部和靠近窗扇打开一侧的半框结构,远离窗扇打开一侧的外胶条与处于扇料框上的第一隔热断桥之间则通过一竖直设置的支撑型材连接;当窗扇闭合时,外胶条与窗框相接触且支撑型材隐含于窗框中。进一步的,外胶条的底面和第一隔热断桥的端面均设有内壁带凸起的凹槽;支撑型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处于两凹槽中并通过设置于支撑型材上的开口与对应凸起的卡接而固定。进一步的,在窗框内的第二隔热断桥的上方还设有隔热件,当窗扇闭合后隔热件与第一隔热断桥相接触。进一步的,两开口分别处于支撑型材的两侧。进一步的,第一隔热断桥内部设有支撑梁。本专利技术采用半框结构的扇料框与支撑型材相配合、同时将窗框设计成“L”型的技术方案,相比传统技术手段不仅使扇料框和窗框的宽度及高度变得更为纤细、轻薄,符合美观又节省了型材的使用量降低成本;而且当窗扇闭合时整个扇料框都处于窗框中,因此从室外朝向内看时只能看到窗框而扇料框几乎不可见,从而在保证了内开窗的安全性和隔热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增大玻璃尺寸进而提高了内开窗的视野开阔性、通透性及美观性,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1,在本实施例中规定:靠近窗扇1打开一侧为内侧,远离窗扇1打开一侧为外侧。本专利技术设有窗扇1、扇料框2、窗框3以及设置在窗扇1两侧的内胶条4与外胶条5。其中扇料框2为仅处于窗扇1底部和窗扇1内侧的半框结构,远离窗扇1打开一侧的外胶条5与处于扇料框2上的第一隔热断桥21之间则通过一竖直设置的支撑型材6连接。因此,处于窗扇1外侧的支撑型材6和扇料框2可以将窗扇1牢固地固定,且相比现有技术扇料框2的厚度和宽度都更为纤薄。为了增加扇料框2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在第一隔热断桥21的内部对角线上还设有支撑梁7。本专利技术的窗框3呈“L”型,具体地,最外侧的窗框高度满足当窗扇1闭合时,外胶条5能与最外侧的窗框顶端相接触且支撑型材6隐含于窗框中,即扇料框2和支撑型材6落于窗框3的直角所构成的空间中,从而从室外向室内看时,仅能看到窗框3结构,呈现“隐框”效果,提高了内开窗的美观性。特别的,外胶条5的底面和第一隔热断桥21的端面均设有内壁带凸起的凹槽;支撑型材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处于两凹槽中并通过设置于支撑型材6上的开口与对应凸起的卡接而固定。其中支撑型材6上的两开口分别处于支撑型材6的两侧,从而支撑型材6不易因长期的使用受力发生松动或偏移,进而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安全性和良好的结构性能。在窗框3内的第二隔热断桥31的上方还设有隔热件8,当窗扇1闭合后隔热件与第一隔热断桥21相接触,使本产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本专利技术的外胶条5为专门开模的EPDM胶条,具有优异的耐臭氧、耐热、耐候等耐老化性能。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隐框内开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框内开窗,包括窗扇、扇料框、窗框以及设置在所述窗扇两侧的内胶条与外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呈“L”型;所述扇料框为仅处于所述窗扇的底部和靠近所述窗扇打开一侧的半框结构,其中远离所述窗扇打开一侧的外胶条与处于所述扇料框上的第一隔热断桥之间则通过一竖直设置的支撑型材连接;当所述窗扇闭合时,所述外胶条与所述窗框相接触且所述支撑型材隐含于所述窗框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框内开窗,包括窗扇、扇料框、窗框以及设置在所述窗扇两侧的内胶条与外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呈“L”型;所述扇料框为仅处于所述窗扇的底部和靠近所述窗扇打开一侧的半框结构,其中远离所述窗扇打开一侧的外胶条与处于所述扇料框上的第一隔热断桥之间则通过一竖直设置的支撑型材连接;当所述窗扇闭合时,所述外胶条与所述窗框相接触且所述支撑型材隐含于所述窗框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内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条的底面和所述第一隔热断桥的端面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吝淑红张夏辉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宏厦装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