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朝木专利>正文

黏扣织物及其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977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13:48
一种黏扣织物,其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及至少一环部织物。该钩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的平面织物,并具有多根卷曲状及/或珠状末端的羁绊纤维;而该环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并具有多个纤维纱环,该等纤维纱环各自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其中该钩部织物是结合在该环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或该环部织物是结合在该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当该钩部织物和该环部织物贴合接触时,该等羁绊纤维和该等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

Clasp fabric and its products

A clasp fabric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hook fabric and at least one ring fabric. The hook fabric is a flat fabric consisting of at least a plurality of hot fusing fiber yarns, and has a fetter fiber with multiple curls and / or bead shaped ends, and the ring fabric is woven by at least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heat shrinkable yarns and has a plurality of fiber rings, each of which has a number of superfine fibers. The hooked fabric is at least one default position combined with the ring fabric, or the ring fabric is at least one default position in which the woven fabric is combined; when the hook fabric is in contact with the ring fabric, the same fetter fiber and the superfine fiber ring will hook or fetter each other to provide each other. The effect of clas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黏扣织物及其制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黏扣织物,尤指一种具有类似于传统衣服所用织物但却具有黏扣效果的柔软黏扣织物。此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利用该黏扣织物所制成的制品。
技术介绍
黏扣带,或习称的魔鬼毡于人们生活周围多有所见,其广泛地用于成衣、皮件、鞋子、纸尿片、安全帽、包巾...等,究其原因,是因为黏扣带使用方便,可快速地黏扣或撕离,而免除,例如钮扣扣接和拉链开合的不便。然而,不可讳言地,该黏扣带在使用上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例如钩部织物过于刚硬,且具有相当的厚度,容易破坏对应的环部织物;作为包巾使用时更容易勾伤衣物,例如毛衣等最为严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厚度很薄且生产方法简便的黏扣织物,乃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很薄且生产方法简便的黏扣织物,该黏扣织物的一环部织物与一钩部织物分属于两种织物,且两者间具有足够数量的超细纤维环圈和羁绊纤维,使该等羁绊纤维和该等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黏扣织物,其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各所述钩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的平面织物,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面经一起毛工序及一烧毛工序,以产生多根卷曲状及/或珠状末端的羁绊纤维;以及至少一环部织物,各所述环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环部织物具有一地组织及突出于所述地组织的一表面的多个纤维纱环,所述纤维纱环各自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其中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或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当所述钩部织物和所述环部织物贴合接触时,所述羁绊纤维和所述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黏扣织物,其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各所述钩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的平面织物,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面经一起毛工序及一烧毛工序,以产生多根卷曲状及/或珠状末端的羁绊纤维;以及至少一平面环部织物,各所述平面环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平面环部织物具有分布在一平面上的多个平面纤维纱环,所述平面纤维纱环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其中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或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当所述钩部织物和所述环部织物贴合接触时,所述羁绊纤维和所述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前述黏扣织物制成的制品,该制品是选自由包巾、围巾及包袋所组成的群组。附图说明为进一步公开本专利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含热熔性纤维纱的钩部织物表面经一起毛与一烧毛工序后的放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环部织物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超细纤维环圈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平面环部织物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为本专利技术黏扣织物做为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a及图6b为本专利技术黏扣织物做为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a及图7b为本专利技术黏扣织物做为制品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a及图8b为本专利技术黏扣织物做为制品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9a及图9b为本专利技术黏扣织物做为制品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黏扣织物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1及至少一环部织物2。如图1所示,该钩部织物1为一梭织织物,其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11,该热熔性纤维纱11可选自短纤维纱或长纤维纱,并经由一起毛工序,例如磨毛及/或刷毛,以及一烧毛工序后,使该热熔性纤维纱11产生多根卷曲状13及/或珠状末端14的羁绊纤维12。该钩部织物1若为短纤维纱时,其可选自热熔性短纤维纱或天然短纤维纱与热熔性短纤维纱的混纺纱。其中,该天然短纤维纱是选棉纱或羊毛纱,而该热熔性短纤维纱则选自热熔性多元酯纤维纱、聚丙烯纤维纱、尼龙纤维纱或聚丙烯腈纤维纱等。由于该钩部织物1中的该天然短纤维会在一烧毛工序中被烧除,仅留下该热熔性短纤维,因此该热熔性纤维占该混纺纱重量的50%以上为佳,才能提供足够的羁绊纤维12。接着,将该钩部织物施予一磨毛(peached)或一刷毛的该起毛工序处理,以产生浓密毛羽状的多根羁绊纤维12,最后再经由该烧毛工序,使含热熔性短纤维的该等羁绊纤维12形成卷曲状13及/或珠状末端14。因此,该热熔性纤维纱11表面的该等羁绊纤维12数量越多则黏扣效果越佳,所以在该烧毛工序之前,可按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该磨毛工序或该刷毛工序,以达成该等羁绊纤维12数量变多的效果。进一步地,该热熔性短纤维纱11的支数为5支至80支(或称Ne5至Ne80)为佳;而该热熔性长纤维纱粗细为75丹尼至450丹尼,其单根纤维粗细为5单尼以下为佳。特别是,该钩部织物1的背面施予涂胶、贴防水膜等工序,以达到防水功能;或者将该钩部织物1施予防泼水工序,以达到防泼水功能。针对终端产品的特性,该钩部织物1的织造及形成方式计有如下所示:(1)、围巾需要柔软与吸湿性,因此该钩部织物1可使用天然短纤维纱与热熔性短纤维纱的混纺纱,该热熔性短纤维纱所占比率为50%以上为佳,并将该混纺纱经梭织机或针织机织造成为一平面织物,例如热熔性多元酯短纤维纱与棉纱或羊毛纱的混纺纱,以梭织机或针织机织造成该钩部织物1,并可视需要经由前述磨毛或刷毛工序,以及烧毛工序加工而成。(2)、包巾、绷带或捆绑带等需要较强的黏扣效果,因此该钩部织物1可全部使用热熔性纤维纱,例如热熔性多元酯纤维纱、聚丙烯纤维纱、尼龙纤维纱或聚丙烯腈纤维纱等,以梭织机或针织机织造成该钩部织物1,并经由前述磨毛或刷毛工序,以及烧毛工序加工而成。如图2所示,其显示环部织物的示意图,该环部织物2为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21的毛圈织物,其具有由以一X轴与一Y轴方向交构的一平面状地组织22,以及以一Z轴方向突出于该地组织22的一表面的多个纤维纱环23,且各该纤维纱环23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24。如图3所示,显示图2的一个纤维纱环2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异热收缩纤维纱21为一复合纺丝纤维纱21a与热收缩率为10%以上的一热收缩纤维纱21b的并纱。该复合纺丝纤维纱21a,例如分割型(segmentpie)聚酯复合纺丝纤维纱80de/72x12f(PET/Co-PET)或海岛型(Sea&Islands)复合纺丝纤维纱75de/24x37f等。而该热收缩纤维纱21b可选自经低温延伸或改质的聚酯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等,例如聚酯30de/12f热收缩纤维纱。该热收缩纤维纱21b热收缩率在10%以上为佳。该复合纺丝纤维纱21a与该热收缩纤维纱21b可经由捻合或空气喷节固定,再经由化学开纤或染色时的热度,而产生差异性热收缩率,使得在同一纤维纱环23的热收缩纤维纱21b因具有较大的收缩率而缩小其自身环圈,此举使得开纤后的超细纤维环圈24具有较大的蓬松性。其中,该复合纺丝纤维纱21a与该热收缩纤维纱21b的热收缩率差异在7%以上为佳。该超细纤维环圈24的丹尼数在0.5de/fiber以下,经开纤加工后的该等超细纤维环圈24突出于该地组织22的高度在0.5mm至3mm之间为佳。此举,使得该等超细纤维环圈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黏扣织物及其制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各所述钩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的平面织物,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面经一起毛工序及一烧毛工序,以产生多根卷曲状及/或珠状末端的羁绊纤维;以及至少一环部织物,各所述环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环部织物具有一地组织及突出于所述地组织的一表面的多个纤维纱环,所述纤维纱环各自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其中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或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当所述钩部织物和所述环部织物贴合接触时,所述羁绊纤维和所述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各所述钩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的平面织物,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面经一起毛工序及一烧毛工序,以产生多根卷曲状及/或珠状末端的羁绊纤维;以及至少一环部织物,各所述环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环部织物具有一地组织及突出于所述地组织的一表面的多个纤维纱环,所述纤维纱环各自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其中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或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当所述钩部织物和所述环部织物贴合接触时,所述羁绊纤维和所述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2.一种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钩部织物,各所述钩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热熔性纤维纱所织成的平面织物,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面经一起毛工序及一烧毛工序,以产生多根卷曲状及/或珠状末端的羁绊纤维;以及至少一平面环部织物,各所述平面环部织物是由至少包含多条异热收缩纤维纱所织成,所述平面环部织物具有分布在一平面上的多个平面纤维纱环,所述平面纤维纱环具有多个超细纤维环圈;其中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或至少一所述环部织物是结合在至少一所述钩部织物的至少一默认位置上;当所述钩部织物和所述环部织物贴合接触时,所述羁绊纤维和所述超细纤维环圈会互相钩合或羁绊,以提供黏扣效果。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熔性纤维纱是选自热熔性短纤维纱或天然短纤维纱与热熔性短纤维纱的混纺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熔性短纤维纱的粗细为5支至80支。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起毛工序为磨毛及/或刷毛。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异热收缩纤维纱为一复合纺丝纤维纱及热收缩率为10%以上的一热收缩纤维纱的并纱。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超细纤维环圈是由所述复合纺丝纤维纱经化学方式或机械方式的开纤工序处理后而得,使所述超细纤维环圈中具有小于0.5丹尼的超细纤维。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黏扣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熔性纤维的单根纤维粗细小于5丹尼。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2述的黏扣织物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选自由包巾、围巾及包袋所组成的群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品的适当位置设有一可透视区,所述可透视区选自一可透视织物、一透明薄膜或所述可透视织物贴合所述透明薄膜。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制品为围巾时,所述钩部织物为一片矩形钩部织物,另将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环部织物结合在所述钩部织物后表面的两对向角隅位置,并将所述钩部织物分隔成一前片及一后片;所述前片折迭于所述后片前方,并将对向任一角隅的所述环部织物黏扣于所述钩部织物的外表面;或者所述钩部织物为一片矩形钩部织物,另将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平面环部织物结合在所述钩部织物后表面的两对向角隅位置,并将所述钩部织物分隔成一前片及一后片;所述前片折迭于所述后片前方,并将对向任一角隅的所述平面环部织物黏扣于所述钩部织物的外表面。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制品为围巾时,所述环部织物为一片矩形环部织物,另将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钩部织物结合在所述环部织物后表面的两对向角隅位置,并将所述环部织物分隔成一前片及一后片;所述前片折迭于所述后片前方,并将对向任一角隅的所述钩部织物黏扣于所述环部织物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平面环部织物为一片矩形平面环部织物,另将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钩部织物结合在所述平面环部织物后表面的两对向角隅位置,并将所述环部织物分隔成一前片及一后片;所述前片折迭于所述后片前方,并将对向任一角隅的所述钩部织物黏扣于所述平面环部织物的外表面。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制品为包巾时,所述钩部织物为一片矩形钩部织物,另将至少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环部织物结合在所述钩部织物后表面的至少两个角隅位置,且所述钩部织物后表面的四角隅各自分隔成一第一襟片、一第二襟片、一第三襟片和一第四襟片,以及中央供放置至少一待包装物品的一包装区;将各所述襟片向内折迭,使任一所述襟片角隅的所述环部织物黏扣于所述钩部织物其余所述襟片的外表面;或者所述钩部织物为一片矩形钩部织物,另将至少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平面环部织物结合在所述钩部织物后表面的至少两个角隅位置,且所述钩部织物后表面的四角隅各自分隔成一第一襟片、一第二襟片、一第三襟片和一第四襟片,以及中央供放置至少一待包装物品的一包装区;将各所述襟片向内折迭,使任一所述襟片角隅的所述平面环部织物黏扣于所述钩部织物其余所述襟片的外表面。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制品为包巾时,所述环部织物为一片矩形环部织物,另将至少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钩部织物结合在所述环部织物后表面的至少两个角隅位置,且所述环部织物后表面的四角隅各自分隔成一第一襟片、一第二襟片、一第三襟片和一第四襟片,以及中央供放置至少一待包装物品的一包装区;将各所述襟片向内折迭,使任一所述襟片角隅的所述钩部织物黏扣于所述环部织物其余所述襟片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平面环部织物为一片矩形平面环部织物,另将至少两片适当面积的所述钩部织物结合在所述平面环部织物后表面的至少两个角隅位置,且所述环部织物后表面的四角隅各自分隔成一第一襟片、一第二襟片、一第三襟片和一第四襟片,以及中央供放置至少一待包装物品的一包装区;将各所述襟片向内折迭,使任一所述襟片角隅的所述钩部织物黏扣于所述平面环部织物其余所述襟片的外表面。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制品为包巾时,所述钩部织物为一片矩形钩部织物,其内表面供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朝木
申请(专利权)人:周朝木郑秀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