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泽安专利>正文

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91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若干外筒体,外筒体内设有能将内腔分割成上下设置的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的隔离板,第一放置腔轴向插接有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养殖腔的养殖筒体,外筒体上侧具有第一连通结构,外筒体下侧具有第二连通结构,养殖筒体两端分别敞口,在养殖筒体端部设有能将敞口封闭的封闭结构,且相邻两个外筒体可拆卸相连从而将各个外筒体拼接成环形结构。优点在于:通过将带有蝉若虫幼苗的蝉卵枝条放置在养殖筒体内,并将多个外筒体组合使用,这样能对蝉若虫进行集中管理,利用树根的趋肥性引导树根向外筒体下侧生长,从而满足蝉若虫正常的采食。

Cicadas rearing device used in assembling and assembl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icada nymph feeding device assembled and assembled. It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design of existing technology. It includes a number of outer cylinder bodies, and the out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lacing cavity and a isolation plat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upper and lower chambers and second placing cavities. The first placing cavity is axially inserted in a aquaculture cylinder with a split body structure and a culture cavity. The upper side of the outer cylinder has a first connected structure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outer barrel has a second connected structure. The end of the breed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 closed structure at the end of the aquaculture barrel, and the adjacent two outer canister bodies can be disassembled to join each outer cylinder into a ring structure. It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by placing the cicadas eggs with cicadas seedlings in the aquaculture canister and combining several outer canister bodies, it can manage the nymph of cicadas centrally, and use the fertilizer to guide the growth of the root to the lower side of the tube, so as to satisfy the normal feeding of the cicad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设备
,涉及一种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蝉幼虫又称幼蝉猴,学名蝉若虫,也叫“爬拉猴”或者称为“爬嚓”,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猴性寒、味香,具有解热定惊等功能。蝉猴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采用人工养殖蝉猴技术简单,投资极少,见效较快。以吸食树根汁生长,当年夏季产卵入土,生长两年后出土;它全身是宝,若虫含有大量的高蛋白,可食用,蝉壳是中药的明目药材;若虫夏季收购后,装入冰柜冷冻保鲜,可全年食用。蝉幼虫人工养殖需要进行采卵、孵化、养殖,采集等步骤,其中,采卵是以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农历七月份左右。金蝉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将卵产入枝内,多以果树等多汁树枝为主,产卵后树枝多会干枯,所以大多数下端青绿而末梢干枯的枝条都有蝉卵。孵化是将有蝉卵的卵枝采集后,去除干叶,剪去两端,三十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铺一层沙,将捆好的枝条立着放入盆内,温度保持在28—34度,湿度是保持湿润,即遇干即喷,用喷雾器照准枝条喷洒湿透为止,直至幼虫被孵化。养殖是将大约孵化出幼虫20%的时候进行掩埋,埋坑选择多细软毛根的地区,以便幼虫能吸取根上的养分。现有的蝉若虫的养殖一般采用撒播或埋播的方式,撒播主要是先对树木下的土壤进行松土,然后将蝉若虫幼苗和沙土混合在一起均匀洒在土壤表面,依靠蝉若虫幼苗自己钻入土壤内,但是由于蝉若虫幼苗刚孵化出来,比较脆弱,该种方式成活率低,同时该种养殖方式不便于管理,第二种是埋播,通过在树木下的土壤内挖掘坑洞将带有蝉若虫幼苗的蝉卵枝条埋入坑洞内,但是该种方式在土壤出现板结或地表受到踩踏时透气性不佳的情况会导致土壤内的蝉若虫幼苗成活率降低,由于蝉若虫主要依靠树根来吸收养分,但是对于蝉若虫幼苗来说,难以顺利靠近树根,这样容易导致蝉若虫幼苗营养不够,极大地影响了蝉若虫的养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金蝉的工厂化养殖方法[申请号:201410439124.X],包括工厂化孵化车间的建设、种植树林建设和具体养殖方法;所述的工厂化孵化车间的建设包括⑴建立蝉卵枝条存放室,蝉卵枝条存放室为塑料大棚式,其棚布为双层塑料膜,其中一层为黑色;枝条存放室中设置多层存放架用于存放蝉卵枝条;⑵建立幼虫孵化房,幼虫孵化房建立在枝条存放室旁或与蝉卵枝条存放室连体,为普通塑料大棚式,幼虫孵化房中建立多个孵化池,孵化池的内腔尺寸为100cm*100cm*50cm。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人工养殖蝉若虫成活率低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投入成本大,不适合大规模推广,蝉若虫幼苗难以顺利靠近树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引导树根功能从而满足蝉若虫养殖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包括若干水平埋设在土壤内且位于树木周向外围的外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呈中空弧形管状且具有内腔,所述的外筒体横截面呈上侧窄下侧宽结构,所述的外筒体内设有能将内腔分割成上下设置的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的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沿外筒体轴向延伸设置且隔离板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筒体内壁上,所述的第一放置腔轴向插接有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养殖腔的养殖筒体,所述的外筒体上侧具有能将养殖腔和外界土壤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所述的外筒体下侧具有能将第二放置腔和外界土壤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的养殖筒体两端分别敞口,在养殖筒体端部设有能将敞口封闭的封闭结构,且各个外筒体周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外筒体可拆卸相连从而将各个外筒体拼接成环形结构。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封闭结构包括设置在外筒体端部且具有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封闭座,所述的第一堵头插接在养殖筒体端部,所述的第一堵头插接在第二槽体内。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相邻两个外筒体端部的封闭座可拆卸相连或者相邻两个外筒体端部的封闭座连为一体式结构。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外筒体由无毒塑料材料制成,在外筒体周向内侧对应设有插接槽,且所述的隔离板由弹性片制成且隔离板两侧分别插接在插接槽内。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隔离板横截面呈具有朝向养殖筒体一侧的凹陷槽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养殖筒体部分嵌于所述的凹陷槽内,所述的养殖筒体上部外壁与外筒体上部内壁相吻合,所述的养殖筒体下部外壁紧贴于隔离板上的凹陷槽内。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连通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养殖筒体周向外侧且与养殖腔相连通的出入孔,所述的外筒体周向外侧具有若干和出入孔相连通的第一槽体;所述的第二连通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外筒体周向外侧且和第二放置腔相连通的第二槽体。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在养殖筒体内设有若干位于养殖腔内的分割板,且相邻两个分割板之间对应至少一个出入孔。所述的养殖筒体由两个弧形块径向对接而成,所述的出入孔分别设置在弧形块上,所述的分割板分别轴向依次均匀设置在弧形块上且两个弧形块上的分割板一一错位设置。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养殖筒体内设有用于定位存放蝉若虫的蝉卵枝的卡接结构。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由两个弧形块上的分割板之间形成的卡接间隙,且当两个弧形块相互径向对接时,所述的蝉卵枝卡接设置在卡接间隙之间。在上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中,所述的出入孔的孔径大小为2-6cm,且所述的出入孔的孔径大小大于第二槽体的宽度大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小,适合大规模推广,通过将带有蝉若虫幼苗的蝉卵枝条放置在养殖筒体内,并将多个外筒体组合使用,这样能对蝉若虫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蝉若虫幼苗成活率,利用树根的趋肥性引导树根向外筒体下侧生长,从而满足蝉若虫正常的采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筒体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筒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剖视图。图中,外筒体1、第一槽体11、第二槽体12、第一堵头13、第二堵头14、封闭座15、养殖筒体2、养殖腔21、出入孔22、分割板23、弧形块24、插接槽3、放置腔31、溢出孔32、隔离板4、凹陷槽41、卡接结构5、卡接间隙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包括若干水平埋设在土壤内且位于树木周向外围的外筒体1,外筒体1呈中空弧形管状且具有内腔,外筒体1横截面呈上侧窄下侧宽结构,外筒体1内设有能将内腔分割成上下设置的第一放置腔31和第二放置腔31的隔离板4,隔离板4沿外筒体1轴向延伸设置且隔离板4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筒体1内壁上,优选地,这里的所述的外筒体1由无毒塑料材料制成,在外筒体1周向内侧对应设有插接槽3,且所述的隔离板4由弹性片制成且隔离板4两侧分别插接在插接槽3内。这里的第一放置腔31轴向插接有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养殖腔21的养殖筒体2,外筒体1上侧具有能将养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包括若干水平埋设在土壤内且位于树木周向外围的外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1)呈中空弧形管状且具有内腔,所述的外筒体(1)横截面呈上侧窄下侧宽结构,所述的外筒体(1)内设有能将内腔分割成上下设置的第一放置腔(31)和第二放置腔(31)的隔离板(4),所述的隔离板(4)沿外筒体(1)轴向延伸设置且隔离板(4)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筒体(1)内壁上,所述的第一放置腔(31)轴向插接有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养殖腔(21)的养殖筒体(2),所述的外筒体(1)上侧具有能将养殖腔(21)和外界土壤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所述的外筒体(1)下侧具有能将第二放置腔(31)和外界土壤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的养殖筒体(2)两端分别敞口,在养殖筒体(2)端部设有能将敞口封闭的封闭结构,且各个外筒体(1)周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外筒体(1)可拆卸相连从而将各个外筒体(1)拼接成环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包括若干水平埋设在土壤内且位于树木周向外围的外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1)呈中空弧形管状且具有内腔,所述的外筒体(1)横截面呈上侧窄下侧宽结构,所述的外筒体(1)内设有能将内腔分割成上下设置的第一放置腔(31)和第二放置腔(31)的隔离板(4),所述的隔离板(4)沿外筒体(1)轴向延伸设置且隔离板(4)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筒体(1)内壁上,所述的第一放置腔(31)轴向插接有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养殖腔(21)的养殖筒体(2),所述的外筒体(1)上侧具有能将养殖腔(21)和外界土壤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所述的外筒体(1)下侧具有能将第二放置腔(31)和外界土壤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的养殖筒体(2)两端分别敞口,在养殖筒体(2)端部设有能将敞口封闭的封闭结构,且各个外筒体(1)周向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外筒体(1)可拆卸相连从而将各个外筒体(1)拼接成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结构包括设置在外筒体(1)端部且具有第一堵头(13)和第二堵头(14)的封闭座(15),所述的第一堵头(13)插接在养殖筒体(2)端部,所述的第一堵头(13)插接在第二槽体(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外筒体(1)端部的封闭座(15)可拆卸相连或者相邻两个外筒体(1)端部的封闭座(15)连为一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1)由无毒塑料材料制成,在外筒体(1)周向内侧对应设有插接槽(3),且所述的隔离板(4)由弹性片制成且隔离板(4)两侧分别插接在插接槽(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组合使用的蝉若虫饲养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泽安
申请(专利权)人:韦泽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