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8348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供电电源、第一接收电路、第二接收电路、第一反相电路、第二反相电路和隔离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第一参考地耦接,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与第二参考地耦接,所述供电电源直接输出第一电源信号给第一接收电路,所述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并产生第一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和第二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并通过隔离转换电路输出第二电源信号给第二接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一个供电电源同时给多个不共地的接收电路供电,减小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具体但不限于涉及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子电路系统的应用中,往往有多个不共地的电路系统,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多个不共地的供电电源分别给这些不共地的电路系统供电。如图1所示,一个电子电路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共地的接收电路,分别为第一接收电路10和第二接收电路20,所述第一接收电路10与第一参考地GND1耦接,所述第二接收电路20与第二参考地GND2耦接,在系统中,电源P1为第一接收电路10提供电源信号Vdc1,电源P2为第二接收电路20提供电源信号Vdc2,其中电源P1与参考地GND1耦接,电源P2与参考地GND2耦接,但是这种利用多个供电电源的解决方案增加了系统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二参考地;供电电源,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与第一参考地耦接;第一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第二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接收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以及隔离转换电路,根据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信号向接收电路提供第二电源信号,并且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所述隔离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和接收电路的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二参考地;供电电源,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与第一参考地耦接;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电源转换电路,将第一电源信号转换成第二电源信号,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以及隔离转换电路,根据反相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信号向接收电路提供第三电源信号,并且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所述隔离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和接收电路的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提供第一电源信号的供电电源、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将第一接收电路与供电电源耦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供电电源均与第一参考地耦接;利用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将第一电源信号转换成第一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和第二反相电路输出信号,所述第二反相电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将一反相电路控制信号与第一反相电路耦接,用以控制第一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和第二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将隔离转换电路与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耦接,接收第一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和第二反相电路输出信号,产生第二电源信号,所述隔离转换电路也用于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以及将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与隔离转换电路耦接,接收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与第二参考地耦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提供第一电源信号的供电电源、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将第一接收电路与供电电源耦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供电电源均与第一参考地耦接;利用反相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将第一电源信号转换成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两端,所述反相电路也耦接于供电电源的两端;将一反相电路控制信号与反相电路耦接,用以控制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将隔离转换电路分别与反相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耦接,用以接收反相电路输出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产生第三电源信号,所述隔离转换电路也用于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以及将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与隔离转换电路耦接,接收第三电源信号,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与第二参考地耦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实现了一个供电电源同时给多个不共地的接收电路供电,缩小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传统供电电路00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转换电路23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隔离转换电路23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3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4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5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6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7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8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009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隔离型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贯穿所有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特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来举例说明,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材料或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二参考地;供电电源,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与第一参考地耦接;第一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第二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接收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以及隔离转换电路,根据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信号向接收电路提供第二电源信号,并且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所述隔离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和接收电路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二参考地;供电电源,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与第一参考地耦接;第一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第二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接收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以及隔离转换电路,根据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信号向接收电路提供第二电源信号,并且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所述隔离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和接收电路的第二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路的第一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收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参考地和供电电源的第二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所述隔离转换电路包括:隔离电路,用于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整流电路,与隔离电路耦接,用于接收隔离电路的输出信号,并进行整流,输出第二电源信号,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隔离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隔离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二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端耦接于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电容,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耦接于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端耦接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隔离电路的第一输出端,阴极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隔离电路的第二输出端,阴极耦接于第二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第二参考地,阴极耦接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隔离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第二参考地,阴极耦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隔离电路的第一输出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还包括:反相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出反相电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端耦接于第一参考地,所述反相电路控制信号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控制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信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还包括:反相控制电路,根据第二电源信号控制反相电路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出反相电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端耦接于隔离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采样第二电源信号,所述反相电路控制信号耦接于第一反相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控制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出信号。9.一种隔离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参考地;第二参考地,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二参考地;供电电源,为隔离型供电电路提供第一电源信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与第一参考地耦接;反相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电源转换电路,将第一电源信号转换成第二电源信号,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供电电源的第二端;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接收电路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以及隔离转换电路,根据反相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信号向接收电路提供第三电源信号,并且隔离第一参考地和第二参考地,所述隔离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于反相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耦接于接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参考地和接收电路的第二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型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接收电路,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伊珂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