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34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包括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光耦反馈电路第二受光器、电子开关S1、待机电源变压器、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以及连接于交流市电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控制芯片IC1连接交直流转换电路;光耦反馈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包括有相匹配的第一发光器和第二受光器IC4;当电子开关S1闭合,第二受光器IC4就被短路,不能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当电子开关S1断开,则输出+5V待机电压。藉此,其通过电子开关S1来控制待机电源的输出,不会产生很大的瞬间电流、打火、氧化、接触不良等现象,延长计算机电源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箱电源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计算机主要是ATX电源,ATX电源功能在于将交流220V的电源转换成计算机内部所需的直流+5V、-5V、+12V、-12V、+3.3V、+5VSB的电源,采用“+5VSB”、“PS-ON”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与关闭是ATX电源最主要的特点,只要控制“PS-ON”信号电平的变化便可控制电源的开启与关闭;现有的控制方法是,于交流市电的输出端设置机械开关直接开关控制计算机电源的开启与关闭,继而实现+5VSB电源的开启与关闭,然而机械开关采用机械触碰方式改变电路的通断,由于机械开关需要3C认证,成本较高,而且机械开关直接在强电电路接通时会产生很大的瞬间电流,开关弹片的触点容易产生打火,打火也就容易使触点氧化造成开关接触不良,可能导致开关功能失效,同时触碰会有误差、磨损、有寿命次数,从而影响计算机电源的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来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其通过电子开关S1来控制待机电源的输出,不会产生很大的瞬间电流、打火、氧化、接触不良等现象,延长计算机电源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成本。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其用于计算机ATX电源电路中控制待机电源输出,包括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光耦反馈电路第二受光器、电子开关S1、待机电源变压器、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以及连接于交流市电的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前述控制芯片IC1连接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光耦反馈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有相匹配的第一发光器和第二受光器IC4,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连接第二受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第一引脚4,第二受光器IC4的第一引脚3接地,电子开关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6连接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电子开关S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IC1连接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第一发光器连接于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当电子开关S1闭合,第二受光器IC4就被短路,待机电源变压器20的二次侧经第一发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配合后,不能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当电子开关S1断开,待机电源变压器20的二次侧经第一发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配合后,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所述控制芯片IC1输出电压至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经待机电源变压器的的二次侧所输出电压,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控制输出+5V待机电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机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22、电阻R14、电阻R34、电容C2、电阻R39、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11、电阻R17、电阻R20、电阻R1、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电容C5、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6、电容C26、稳压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38、二极管D39、二极管D1、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4以及第二受光器IC3A;前述控制芯片IC1具有控制引脚1至控制引脚8,所述控制引脚1通过电阻R22接地,前述COMP引脚为控制引脚2,所述控制引脚2还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控制引脚3为CS引脚,所述控制引脚3同时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引脚4接地;所述控制引脚5为G引脚,所述控制引脚5连接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开关管的控制端,电阻R3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直流电压源VDC;所述控制引脚6为VCC引脚,所述控制引脚6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电阻R24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阻R17接地,极性电容C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极性电容C6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1的一端、开关管Q1的输出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受光器IC3A的第二引脚4,第二受光器IC3A的第二引脚3通过电容C26接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压源VCC;所述控制引脚8为HV引脚,所述控制引脚8通过电阻R21连接电阻R25,电阻R25连接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39的负极、二极管D38的负极,二极管D39的正极连接交流市电的火线L,极管D38的正极连接交流市电的零线N。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引脚7为备用引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机电源变压器有待机电源引脚2、待机电源引脚4、待机电源引脚5以及待机电源引脚6,所述待机电源引脚2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待机电源引脚4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待机电源引脚5连接电阻R20的一端,所述待机电源引脚6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一电容电感滤波模块,前述待机电源变压器连接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连接第一电容电感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接收待机电源变压器的输出信号处理后输出,所述第一电容电感滤波模块接收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信号处理后输出+5V待机电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容电感滤波模块连接有第一电压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压控制器连接待机电源控制电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桥式整流模块、PFC电感、PFC-PWN控制器、高压二极体滤波模块、高压电容滤波模块、主电源变压器、第二电容电感滤波模块、第二整流模块、储能电感、第一DC-DC转换器、第二DC-DC转换器、第三电容电感滤波模块、第二电压控制器、保护IC模块、VCC电源模块以及连接于交流市电的EMI电路;所述EMI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桥式整流模块,所述桥式整流模块连接PFC电感,所述PFC电感连接高压二极体滤波模块,所述高压二极体滤波模块连接高压电容滤波模块,所述高压电容滤波模块连接主电源变压器,所述主电源变压器连接第二整流模块,所述第二整流模块连接储能电感,所述储能电感同时连接第二电容电感滤波模块、第一DC-DC转换器、第二DC-DC转换器以及第三电容电感滤波模块,第二电容电感滤波模块接收储能电感的输出信号处理后输出+12V的电压,第一DC-DC转换器接收储能电感的输出信号处理后输出+5V的电压,第二DC-DC转换器接收储能电感的输出信号处理后输出+3.3V的电压,第三电容电感滤波模块接收储能电感的输出信号处理后输出-12V的电压,第二电容电感滤波模块、第一DC-DC转换器、第二DC-DC转换器、第三电容电感滤波模块以及第一电容电感滤波模块均连接保护IC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其用于计算机ATX电源电路中控制待机电源输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光耦反馈电路第二受光器、电子开关S1、待机电源变压器、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以及连接于交流市电的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前述控制芯片IC1连接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光耦反馈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有相匹配的第一发光器和第二受光器IC4,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连接第二受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第一引脚4,第二受光器IC4的第一引脚3接地,电子开关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6连接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电子开关S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IC1连接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第一发光器连接于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当电子开关S1闭合,第二受光器IC4就被短路,待机电源变压器20的二次侧经第一发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配合后,不能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当电子开关S1断开,待机电源变压器20的二次侧经第一发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配合后,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所述控制芯片IC1输出电压至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经待机电源变压器的的二次侧所输出电压,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控制输出+5V待机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其用于计算机ATX电源电路中控制待机电源输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光耦反馈电路第二受光器、电子开关S1、待机电源变压器、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以及连接于交流市电的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待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前述控制芯片IC1连接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光耦反馈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有相匹配的第一发光器和第二受光器IC4,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连接第二受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第一引脚4,第二受光器IC4的第一引脚3接地,电子开关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6连接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电子开关S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IC1连接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第一发光器连接于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当电子开关S1闭合,第二受光器IC4就被短路,待机电源变压器20的二次侧经第一发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配合后,不能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当电子开关S1断开,待机电源变压器20的二次侧经第一发光器、第二受光器IC4的配合后,由第二受光器IC4反馈输入电流至控制芯片IC1的COMP引脚;所述控制芯片IC1输出电压至待机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经待机电源变压器的的二次侧所输出电压,待机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电路控制输出+5V待机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电控制强电的电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22、电阻R14、电阻R34、电容C2、电阻R39、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11、电阻R17、电阻R20、电阻R1、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电容C5、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6、电容C26、稳压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38、二极管D39、二极管D1、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4以及第二受光器IC3A;前述控制芯片IC1具有控制引脚1至控制引脚8,所述控制引脚1通过电阻R22接地,前述COMP引脚为控制引脚2,所述控制引脚2还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控制引脚3为CS引脚,所述控制引脚3同时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引脚4接地;所述控制引脚5为G引脚,所述控制引脚5连接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开关管的控制端,电阻R3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直流电压源VDC;所述控制引脚6为VCC引脚,所述控制引脚6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电阻R24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阻R17接地,极性电容C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极性电容C6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1的一端、开关管Q1的输出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受光器IC3A的第二引脚4,第二受光器IC3A的第二引脚3通过电容C26接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压源VCC;所述控制引脚8为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復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育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