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347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二极管D1‑D3、三极管T1‑T3、电容C1‑C3、电阻R1‑R8、运算放大器N;解决了现有的不足,实现了大大降低开机瞬间冲击电流,对电源系统有效保护,减小常规二极管防反接功耗,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降低电源的设计和维修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在诸如通信、程控、雷达系统等领域对电子设备供电电源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研发、生产、检验过程需要对开关电源进行大量的试验。为提高电源可靠性以便应对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拥有具备完善的“防反接、抑制输入尖峰电流”功能的隔离型电源变换器显得尤为重要。市面上虽有一些模块具备尖峰电流抑制能力,但无法同时拥有防反接能力,同时无法根据工程随机改变抑制能力及相关参数。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维修性差,对供电系统地冲击等关联损坏,缺点比较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解决了现有的不足,实现了大大降低开机瞬间冲击电流,对电源系统有效保护,减小常规二极管防反接功耗,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降低电源的设计和维修成本的技术效果。在误操作的情况下,为保证电源模块及其后端负载不受到影响,电源板必须具备“防反接”功能;在开机瞬间会产生过大的冲击电流,为保证设备在开机瞬间对供电设备不会造成损伤,电源板必须具备能够“抑制电流尖峰”的功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二极管D1-D3、三极管T1-T3、电容C1-C3、电阻R1-R8、运算放大器N;其中,D1的正极与正输入端和正输出端均连接,D1的负极与R1的一端、C1的正极、T1的集电极均连接;T1的基极与R1的另一端、D2的负极均连接;T1的发射极与C2的正极、T3的基极、R2的一端、R6的一端、D3的负极均连接;负输入端与C1的负极、D2的正极、C2的负极、T3的集电极均连接;R2的另一端与R3的一端、N的负输入端连接;R6的另一端与R4的一端、R5的一端、D3的正极、C3的正极均连接,R8的一端、T2的集电极、R3的另一端、R5的另一端、C3的负极均与负输出端连接;R4的另一端与N的正输入端和R7的一端均连接,R7的另一端与N的输出端、T2的基极均连接,R8的另一端与T3的发射极和T2的发射极均连接。其中,电源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电压均为28V。在电路方案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防反接保护,由T3构成,利用场效应管导通,低电阻特性相比传统二极管具有明显优势。第二部分为延时充电电路由N1,R2,R3,R4,R5,R6,D3及C3构成具有比较器延时充放电功能的电路,第三部分为抑制尖峰电流的主电路T2和R8构成开机瞬间尖峰电流抑制电路。开机时,T2因充放电延时电路作用处于截止状态,电流经过R8(R8采用专用电阻,具有耐瞬时功率的特点),利用C3,R5(R5构成RC积分充电网络),一定时间后,N输出高电压,T2导通,旁路R8达到开机浪涌抑制电流目的,正常工作后,减少损耗。第一部分,防反接保护功能电路。介于开关电源需具备小型化要求,此在防反接保护电路中,选用具有低导通电阻的场效应管作为防反接二极管,其选型参数需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确定,如电压和电流大小决定;第二部分,延时充电电路。电源开机瞬间会产生过大的浪涌电流,该电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给输入滤波电容充电瞬间,电容在开机类似于瞬间短路,产生一时间极短、幅值极大的冲击。这一冲击与后端负载的冲击叠加后将形成更大的冲击电流,为减小冲击电流,需将电容产生的冲击和后端负载产生的冲击错开,因此在不启动负载的情况下,先利用延时电路将电容充满电,已达到减小浪涌冲击电流的目的。第三部分,抑制尖峰电流电路。在大多数情况下,延时电路虽可减少一定的电流冲击,但仍无法将尖峰电流抑制到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里,特别是开机瞬间给电容充电时的冲击电流。此时需增加抑制尖峰电流电路来调整尖峰电流值以使其满足设计标准。综上,辅以周边电路实现电流抑制器的正常、高效、可靠地工作。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大大降低开机瞬间冲击电流,对电源系统有效保护,减小常规二极管防反接功耗,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降低电源的设计和维修成本;可应用到其它如高电压、中大功率的电路变换中,应用前景广泛。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图1是本申请中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解决了现有的不足,实现了大大降低开机瞬间冲击电流,对电源系统有效保护,减小常规二极管防反接功耗,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降低电源的设计和维修成本的技术效果。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二极管D1-D3、三极管T1-T3、电容C1-C3、电阻R1-R8、运算放大器N;其中,D1的正极与正输入端和正输出端均连接,D1的负极与R1的一端、C1的正极、T1的集电极均连接;T1的基极与R1的另一端、D2的负极均连接;T1的发射极与C2的正极、T3的基极、R2的一端、R6的一端、D3的负极均连接;负输入端与C1的负极、D2的正极、C2的负极、T3的集电极均连接;R2的另一端与R3的一端、N的负输入端连接;R6的另一端与R4的一端、R5的一端、D3的正极、C3的正极均连接,R8的一端、T2的集电极、R3的另一端、R5的另一端、C3的负极均与负输出端连接;R4的另一端与N的正输入端和R7的一端均连接,R7的另一端与N的输出端、T2的基极均连接,R8的另一端与T3的发射极和T2的发射极均连接。在28V通电瞬间,主回路上的防反接场效应管工作,通过转换电路向电容C3充电,当比较器判断电容充满电后,开通后端负载,利用R8和T2抑制主电路上的大电流,并在电路稳定工作后,将R8旁路,保证整个电路及R8的可靠性。尽管已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

【技术保护点】
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二极管D1‑D3、三极管T1‑T3、电容C1‑C3、电阻R1‑R8、运算放大器N;其中,D1的正极与正输入端和正输出端均连接,D1的负极与R1的一端、C1的正极、T1的集电极均连接;T1的基极与R1的另一端、D2的负极均连接;T1的发射极与C2的正极、T3的基极、R2的一端、R6的一端、D3的负极均连接;负输入端与C1的负极、D2的正极、C2的负极、T3的集电极均连接;R2的另一端与R3的一端、N的负输入端连接;R6的另一端与R4的一端、R5的一端、D3的正极、C3的正极均连接,R8的一端、T2的集电极、R3的另一端、R5的另一端、C3的负极均与负输出端连接;R4的另一端与N的正输入端和R7的一端均连接,R7的另一端与N的输出端、T2的基极均连接,R8的另一端与T3的发射极和T2的发射极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防反接和抑制输入尖峰电流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二极管D1-D3、三极管T1-T3、电容C1-C3、电阻R1-R8、运算放大器N;其中,D1的正极与正输入端和正输出端均连接,D1的负极与R1的一端、C1的正极、T1的集电极均连接;T1的基极与R1的另一端、D2的负极均连接;T1的发射极与C2的正极、T3的基极、R2的一端、R6的一端、D3的负极均连接;负输入端与C1的负极、D2的正极、C2的负极、T3的集电极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芝刘高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