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33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U相导线和V相导线;定子铁芯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圆柱形,在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两个以上绕线单元沿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绕线单元包括U相绕组和V相绕组;在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沿定子铁芯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和第二绕线板,U相导线能够绕设在第一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绕线单元中的U相绕组上;V相导线能够绕设在第二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绕线单元中的V相绕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保证各相绕组的过线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防止相间短路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作
,特别涉及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定子骨架绕组线的齿间过线均是通过定子的一侧来完成的,电机定子骨架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多个绕线柱(过线柱)来实现不同相之间的绝缘。目前多个绕线柱均是设置在以电机定子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同时由于电机定子的高度有限,留给三相间的过线高度空间也是有限,存在三相绕组的过线之间的距离较近,容易出现相间短路,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其能够保证各相绕组的过线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防止相间短路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U相导线和V相导线;所述定子铁芯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圆柱形,在所述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两个以上所述绕线单元沿所述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绕线单元包括U相绕组和V相绕组;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和第二绕线板,所述U相导线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中的所述U相绕组上,所述V相导线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中的所述V相绕组上。较优地,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绝缘骨架,所述支撑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骨架上。较优地,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单元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较优地,所述第二绕线板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板和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之间;所述第一绕线板上具有第一左绕线柱和第一右绕线柱,二者之间形成第一过线槽;所述U相导线依次穿过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板上的所述第一过线槽,并绕设在在所述第一绕线板的第一左绕线柱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绕线板的第一右绕线柱上。较优地,还包括W相导线,所述绕线单元包括W相绕组;在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绝缘骨架,所述第二绝缘骨架上绕线机构,所述W相导线绕设在所述绕线机构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中的所述W相绕组上。较优地,所述绕线机构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单元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较优地,所述W相导线包括左W相导线和右W相导线;所述W相绕组包括第一W相绕组、第二W相绕组和第三W相绕组,所述第一W相绕组位于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左侧,所述第三W相绕组位于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右侧;所述左W相导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右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W相绕组的左端;所述右W相导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W相绕组的右端。较优地,所述W相导线包括左W相导线和右W相导线;所述左W相导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W相绕组的右端,另一端连接在右侧的所述W相绕组的左端;所述右W相导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W相绕组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左侧的所述W相绕组的右端。较优地,所述W相导线包括左W相导线和右W相导线;所述W相绕组包括第一W相绕组、第二W相绕组和第三W相绕组,所述第一W相绕组位于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左侧,所述第三W相绕组位于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右侧;所述右W相导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W相绕组的右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三W相绕组的左端;所述左W相导线的一端连接在第二W相绕组的左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W相绕组的右端。较优地,当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单元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时,所述第三绕线板上具有第二左绕线柱和第二右绕线柱,二者之间形成第二过线槽;所述W相导线依次穿过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三绕线板上的所述第二过线槽,并绕设在在所述第三绕线板的第二左绕线柱和相邻的所述第三绕线板的第二右绕线柱上。本专利技术有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定子的绕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的定子的绕线结构,采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径向依次布设的第一绕线板和第二绕线板,所述U相导线能够绕设所述第一绕线板,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中的所述U相绕组上;所述V相导线能够绕设所述第二绕线板,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中的所述V相绕组上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各相绕组的过线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防止相间短路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定子的绕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图1中局部仰视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定子的绕线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子铁芯;11、第一端面;111、第一绝缘骨架;12、第二端面;121、第二绝缘骨架;122、绕线机构;2、绕线单元;21、U相绕组;211、U相导线;22、V相绕组;221、V相导线;23、W相绕组;231、W相导线;232、左W相导线;233、右W相导线;3、支撑部件;31、第一绕线板;311、第一左绕线柱;312、第一右绕线柱;313、第一过线槽;32、第二绕线板;33第三绕线板;331第二左绕线柱;332、第二右绕线柱;333、第二过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1、U相导线211和V相导线221。定子铁芯1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圆柱形,在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2,两个以上绕线单元2沿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绕线单元2包括U相绕组21和V相绕组22。在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支撑部件3,支撑部件3包括沿定子铁芯1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31和第二绕线板33,U相导线211能够绕设在第一绕线板31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绕线单元2中的U相绕组21上。V相导线221能够绕设在第二绕线板33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绕线单元2中的V相绕组22上。具体制作时,应以第一绕线板31与V相导线221之间不出现干涉为原则。由于第一绕线板31和第二绕线板33在沿定子铁芯1径向上存在距,并且U相导线211能够绕设在第一绕线板31上,V相导线221能够绕设在第二绕线板33上,能够使U相导线211和V相导线221在沿定子铁芯1径向上拉开距离,进而避免二者之间距离过近而出现相间短路的现象,提高了安全性。其中,支撑部件3的数量与绕线单元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第一绝缘骨架111,支撑部件3固定连接在第一绝缘骨架111上。支撑部件3和第一绝缘骨架11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二绕线板32位于第一绕线板31和定子铁芯1的轴线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U相导线(211)和V相导线(221);所述定子铁芯(1)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圆柱形,在所述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2),两个以上所述绕线单元(2)沿所述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绕线单元(2)包括U相绕组(21)和V相绕组(22);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支撑部件(3),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1)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31)和第二绕线板(32),所述U相导线(21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U相绕组(21)上,所述V相导线(22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板(32)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V相绕组(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U相导线(211)和V相导线(221);所述定子铁芯(1)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圆柱形,在所述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2),两个以上所述绕线单元(2)沿所述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绕线单元(2)包括U相绕组(21)和V相绕组(22);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支撑部件(3),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1)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31)和第二绕线板(32),所述U相导线(21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U相绕组(21)上,所述V相导线(22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板(32)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V相绕组(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第一绝缘骨架(111),所述支撑部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骨架(1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单元(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线板(32)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板(31)和所述定子铁芯(1)的轴线之间;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具有第一左绕线柱(311)和第一右绕线柱(312),二者之间形成第一过线槽(313);所述U相导线(211)依次穿过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的所述第一过线槽(313),并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31)的第一左绕线柱(311)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绕线板(31)的第一右绕线柱(312)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相导线(231),所述绕线单元(2)包括W相绕组(23);在所述第二端面(12)上设置有第二绝缘骨架(121),所述第二绝缘骨架(121)上绕线机构(122),所述W相导线(231)绕设在所述绕线机构(122)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W相绕组(2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宇王旭阳焦雷肖智勇刘伟健郜曦谢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