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永胜专利>正文

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8012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确定建筑项目,然后将需要进行建筑的场地进行模拟建模,根据所建成的场地模型进行环境的模拟,根据场地的环境进行建筑项目方案的确定,提出多种不同的建筑方案,然后在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环境的模拟,最终确定较优的建筑方案,将BIM技术与建筑进行结合,梳理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使建筑设计可视化,便于进行最优的建筑设计,使建造出的建筑项目更加的符合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方法
,具体为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设计行业,设计方法也在迅速从公式计算、经验推理、图形陈述等传统方式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向着可视化设计方向转变。在以前,设计主要是通过在头脑内部的思维,通过抽象地思考来推导出设计的结果,这个过程中用计算公式和图形图纸作为思维辅助工具,并且用公式和图形以及文字陈述作为设计结果输出。这需要大量和长时间的思维训练才能熟练运用,而且结果的读取和理解也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成。同时也造成了由于专业内部自组织性过强形成一定的惯性,设计结果重复和公式化现象也较重,不易打破巢臼。即使像建筑设计这样形象化很强的专业,多数时间也是在通过脑内“黑箱”思考来进行设计,形成结果后再通过几幅画面来传达给观众,而中间的设计过程基本除了使用专业内部语言——平面、立面、剖面等来交流外,设计过程基本是不可视的,而且设计出的建筑不一定非常符合建筑场地的地理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第一步,确定建立的目标;第二步,进行场地的建模;第三步,对场地进行分析;第四步,设定建筑的基本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第五步,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对比;第六步,确定最终的建筑方案。优选的,第一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确定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确定建筑项目建成后的评价等级,搭建交流平台让各参与方探讨建筑项目的定位,统一成共同的设计理念。优选的,第二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建模,建立场地模型的数据来源有多种,通常使用地图矢量化采集、地面人工测绘和航空航天影响测量,随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普及,可免费获取的DEM地形数据越来越多,通过获得的DEM地形数据,通过通用的软件Revit、Civil3D等BIM软件创建场地的地形模型,以Revit场地建模为例,首先设置“绝对标高”的数值,然后导入DWG或DGN等格式的三维等高线数据,最后通过点文件导入的方式创建地形模型。优选的,在第二步的操作过程中,当无法获取DEM数据或获取的时效性差,需要获取周围的现有建筑,周围的植物密度、树形和溪流宽窄等以上的情况时,需要自行获取地形数据,通过采用无人机扫描或是无人机摄影测量两种方式,主要通过扫描和摄影,结合全站仪和测量型GPS给出的坐标控制点,把这些导入软件并处理形成DEM数据。优选的,第三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场地的模型,对场地的风环境和其他主要的自然环境进行模拟和分析,场地的风环境模拟采用CFD仿真工具,CFD仿真分析所反映的自然风气流密度、气流主导的方向、最大流速点等信息可为建筑的合理间距、建筑造型、朝向和布局等方面提供合理依据。优选的,第四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前期场地模拟和分析的结果,使用BIM参数化、可视化技术进行各种体量、形体的建模,形成多种不同的建筑模型的方案。优选的,第五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五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不同的建筑模型方案分别对应建立在模拟的场地模型上,通过对不同建筑方案模型的建筑体量外形进行各种性能模拟分析和简单的耗能模拟,得出分析结果进行建筑最佳朝向,最佳体形的选择,确定最佳的建筑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确定建筑项目,然后将需要进行建筑的场地进行模拟建模,根据所建成的场地模型进行环境的模拟,根据场地的环境进行建筑项目方案的确定,提出多种不同的建筑方案,然后在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环境的模拟,最终确定较优的建筑方案,将BIM技术与建筑进行结合,梳理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使建筑设计可视化,便于进行最优的建筑设计,使建造出的建筑项目更加的符合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技术流程特点:第一步,确定建立的目标;第二步,进行场地的建模;第三步,对场地进行分析;第四步,设定建筑的基本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第五步,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对比;第六步,确定最终的建筑方案。具体而言,第一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确定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确定建筑项目建成后的评价等级,搭建交流平台让各参与方探讨建筑项目的定位,统一成共同的设计理念。具体而言,第二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建模,建立场地模型的数据来源有多种,通常使用地图矢量化采集、地面人工测绘和航空航天影响测量,随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普及,可免费获取的DEM地形数据越来越多,通过获得的DEM地形数据,通过通用的软件Revit、Civil3D等BIM软件创建场地的地形模型,以Revit场地建模为例,首先设置“绝对标高”的数值,然后导入DWG或DGN等格式的三维等高线数据,最后通过点文件导入的方式创建地形模型。具体而言,在第二步的操作过程中,当无法获取DEM数据或获取的时效性差,需要获取周围的现有建筑,周围的植物密度、树形和溪流宽窄等以上的情况时,需要自行获取地形数据,通过采用无人机扫描或是无人机摄影测量两种方式,主要通过扫描和摄影,结合全站仪和测量型GPS给出的坐标控制点,把这些导入软件并处理形成DEM数据。具体而言,第三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场地的模型,对场地的风环境和其他主要的自然环境进行模拟和分析,场地的风环境模拟采用CFD仿真工具,CFD仿真分析所反映的自然风气流密度、气流主导的方向、最大流速点等信息可为建筑的合理间距、建筑造型、朝向和布局等方面提供合理依据。具体而言,第四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前期场地模拟和分析的结果,使用BIM参数化、可视化技术进行各种体量、形体的建模,形成多种不同的建筑模型的方案。具体而言,第五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五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不同的建筑模型方案分别对应建立在模拟的场地模型上,通过对不同建筑方案模型的建筑体量外形进行各种性能模拟分析和简单的耗能模拟,得出分析结果进行建筑最佳朝向,最佳体形的选择,确定最佳的建筑方案。工作原理: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当需要进行建筑设计时,先确定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确定建筑项目建成后的评价等级,搭建交流平台让各参与方探讨建筑项目的定位,统一成共同的设计理念,使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建模,建立场地模型的数据来源有多种,通常使用地图矢量化采集、地面人工测绘和航空航天影响测量,随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普及,可免费获取的DEM地形数据越来越多,通过获得的DEM地形数据,通过通用的软件Revit、Civil3D等BIM软件创建场地的地形模型,然后根据场地的模型,对场地的风环境和其他主要的自然环境进行模拟和分析,场地的风环境模拟采用CFD仿真工具,根据前期场地模拟和分析的结果,使用BIM参数化、可视化技术进行各种体量、形体的建模,形成多种不同的建筑模型的方案,将不同的建筑模型方案分别对应建立在模拟的场地模型上,通过对不同建筑方案模型的建筑体量外形进行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技术流程特点:第一步,确定建立的目标;第二步,进行场地的建模;第三步,对场地进行分析;第四步,设定建筑的基本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第五步,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对比;第六步,确定最终的建筑方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技术流程特点:第一步,确定建立的目标;第二步,进行场地的建模;第三步,对场地进行分析;第四步,设定建筑的基本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第五步,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对比;第六步,确定最终的建筑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确定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确定建筑项目建成后的评价等级,搭建交流平台让各参与方探讨建筑项目的定位,统一成共同的设计理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建模,建立场地模型的数据来源有多种,通常使用地图矢量化采集、地面人工测绘和航空航天影响测量,随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普及,可免费获取的DEM地形数据越来越多,通过获得的DEM地形数据,通过通用的软件Revit、Civil3D等BIM软件创建场地的地形模型,以Revit场地建模为例,首先设置“绝对标高”的数值,然后导入DWG或DGN等格式的三维等高线数据,最后通过点文件导入的方式创建地形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无法获取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侯永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