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792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包括:包括基底膜;设置于基底膜上的驱动线层;设置于驱动线层上的隔离层;设置于隔离层上的感应线层;设置于感应线层上的保护胶层;和导线;所述导线部分与所述驱动线层的驱动线连接并引出,部分与所述感应线层的感应线连接并引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大致涉及一种超薄触膜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触摸屏制作领域。
技术介绍
电容触摸屏利用人体的电流感进行工作,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会影响电路整体电容特性。电容屏的种类按感应电容的方式分类,可分为表面电容式和投射电容式,投射式电容触摸屏根据扫描的方式可分为自电容和互电容。自电容扫描X/Y电极与地构成的电容,互电容扫描X/Y电极之间的电容。现有的投射式电容屏需要一个或多个被蚀刻的ITO层,ITO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由一个电容式感应芯片来驱动。该芯片即能将数据传送到主处理器,也能自己处理触点的XY轴位置。当水平和垂直电极都通过单端感应方法来驱动,即一行和一列的驱动电路相同,称为“单端”感应,即为自电容。当一根轴通过一套AC信号来驱动,而穿过触摸屏的响应则通过其它轴上的电极感测出。这种方式称为“横穿式”感应,因为电场足以横穿的方式通过上层面板的电介层从一个电级组(如行)传递到另一个电极组(如列),则为互电容。互电容触摸屏相对于自电容触膜屏无需校准,且避免了“鬼点”效应,可以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同时,互电容触摸屏不受温度、湿度、手指湿润程度、人体体重、地面干燥程度影响,不会产生“漂移”现象。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的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均由ITO制作而成,一般最优质和常见的有三种:1、单层双面ITO结构的PET膜,即PET作为基底膜,两面各设有一层ITO,两面的ITO分别制作成横向电极(X电极)和纵向电极(Y电极);2、单层单面ITO结构的PET膜,一般将ITO蚀刻为菱形或三角形,通过特殊的结构把X和Y电极在每个节点上分隔开,如用MEMS技术将节点处类似立交桥架起来;3、使用双层单面ITO结构的PET,PET与PET之间需用OCA粘连。这样,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扫摸的就是节点电容,而不是电极电容了。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主要有三种制作方案:一、采用单层双面ITO结构的PET膜,正反两面ITO都需加工;由于ITO的不耐弯折性,以及PET膜材很薄,且正反面ITO需要经过两次单独的加工,工序繁杂,因而ITO折伤不良很高,良品率低;同时由于有两层ITO,成品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弯折导致功能不良。二、单层单面ITO结构的PET加金属搭桥;由于金属搭桥工艺精度要求高,在PET上制作困难且不耐弯折,同时金属搭桥结构划线体验效果差,做成成品时可看到里面的金属亮点。三、使用双层单面ITO结构的PET,PET与PET之间需用OCA粘连;由于使用双层PET,整体厚度偏厚,以目前最薄的50m厚度的单面ITO结构PET为例,使用双层PET,中间贴合一层50mOCA,整体厚度达到150m,是前两种方案厚度的3倍。申请号201080007319.7用于制造薄触摸传感器面板的方法中详细介绍了DITO结构的触摸屏功能片的制作方法,但他介绍的方案如果在材料的正反面加工ITO薄膜,工艺难度仍然很大。本申请的申请人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201611227656.2《一种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及其制备方法》也介绍了与本专利技术类似的方法,但工艺相对复杂,对材料要求更高,良率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正是在这项专利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专利技术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容易且厚度更薄的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由于本专利技术都在基底膜的同一面进行,降低了工艺难度,而且驱动层和感应层导线可以同时作业,也简化工艺流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工艺流程少,成品划线效果与双层单面ITO结构效果相当的情况下,但厚度只有其1/3。一种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包括:包括基底膜;设置于基底膜上的驱动线层;设置于驱动线层上的隔离层;设置于隔离层上的感应线层;设置于感应线层上的保护胶层;和导线;所述导线部分与所述驱动线层的驱动线连接并引出,部分与所述感应线层的感应线连接并引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底膜为透明基底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底膜选自PET、PMMA、PVC、PC、PI、COP、COC等材料中的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基底膜的厚度为10-200μm。例如:10μm、20μm、3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线层的驱动线为透明导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线层选自ITO、纳米银、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网格等透明导电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感应线层的感应线为透明导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感应线层选自ITO、纳米银、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网格等透明导电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线层由透明导电材料图案化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感应线层由透明导电材料图案化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感应线层的图案化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一、先在载体膜表面制作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并图案化,然后将已经图案化的透明导电材料完好地转移至隔离层表面;二、先在隔离层表面制作整面的透明导材料,然后再图案化;三、将静电转移、溅镀、涂布、喷涂、印刷等工艺与黄光、酸碱蚀刻、蚀刻膏、激光等工艺结合,在隔离层直接制作成图案化的透明导电材料作为感应线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线层的厚度为0.1-200nm。例如:0.1nm、0.3nm、0.35nm、0.5nm、0.6nm、0.8nm、1nm、2nm、5nm、7nm、10nm、15nm、20nm、50nm、60nm、80nm、100nm、120nm、150nm、170nm、190nm、200nm,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感应线层的厚度为0.1-200nm。例如:0.1nm、0.3nm、0.35nm、0.5nm、0.6nm、0.8nm、1nm、2nm、5nm、7nm、10nm、15nm、20nm、50nm、60nm、80nm、100nm、120nm、150nm、170nm、190nm、200nm,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隔离层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线层,露出驱动线层的边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设置在驱动线层和感应线层的边缘,部分导线与驱动线层的驱动线连接并引出与电容感应芯片连接,部分导线与感应线层的感应线连接并引出与电容感应芯片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的厚度高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隔离层采用透明绝缘胶,优选选自OC、SiO2、SiN、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30-10000nm。例如:30nm、50nm、65nm、90nm、100nm、200nm、300nm、500nm、600nm、700nm、1000nm、1300nm、1450nm、1500nm、1800nm、1900nm、2000nm、2400nm、2500nm、2850nm、3000nm、3500nm、4000nm、4500nm、4700nm、5000nm、5250nm、5500nm、6000nm、6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包括:包括基底膜;设置于基底膜上的驱动线层;设置于驱动线层上的隔离层;设置于隔离层上的感应线层;设置于感应线层上的保护胶层;和导线;所述导线部分与所述驱动线层的驱动线连接并引出,部分与所述感应线层的感应线连接并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包括:包括基底膜;设置于基底膜上的驱动线层;设置于驱动线层上的隔离层;设置于隔离层上的感应线层;设置于感应线层上的保护胶层;和导线;所述导线部分与所述驱动线层的驱动线连接并引出,部分与所述感应线层的感应线连接并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膜为透明基底膜,选自PET、PMMA、PVC、PC、PI、COP、COC等材料中的一种;和/或,所述基底膜的厚度为10-2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层的驱动线为透明导线,优选选自ITO、纳米银、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网格等透明导电材料;和/或,所述感应线层的感应线为透明导线,优选选自ITO、纳米银、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网格等透明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驱动线层由透明导电材料图案化而成,和/或所述感应线层由透明导电材料图案化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层的图案化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一、先在载体膜表面制作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并图案化,然后将已经图案化的透明导电材料完好地转移至隔离层表面;二、先在隔离层表面制作整面的透明导材料,然后再图案化;三、将静电转移、溅镀、涂布、喷涂、印刷等工艺与黄光、酸碱蚀刻、蚀刻膏、激光等工艺结合,在隔离层直接制作成图案化的透明导电材料作为感应线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层的厚度为0.1-200nm;和/或,所述感应线层的厚度为0.1-20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电容触膜屏功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线层,露出驱动线层的边缘;和/或,所述导线设置在驱动线层和感应线层的边缘,部分导线与驱动线层的驱动线连接并引出与电容感应芯片连接,部分导线与感应线层的感应线连接并引出与电容感应芯片连接;和/或,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凯刘海滨谭化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