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850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液晶电视领域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直下式结构背板、设置在直下式结构背板的底部大面上的LED灯条组件和反射纸,其特征是: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的左右两侧采用弧形过渡面与底部大面连接,所述LED灯条组件包括一条,且沿底部大面竖向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反射纸铺设在底部大面和两侧的弧形过渡面上,LED灯条组件穿过所述反射纸。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直下式结构背板的两侧设置成弧形过渡面,背光腔体呈现中间厚边缘薄的形态,消费者从左右侧边看产品有视觉薄的效果,配合此直下式结构,只用一根灯条竖直放置于屏幕中间,可减少了灯条数量,相比传统直下式模组具有降低材料成本、组装简单便捷等优点,产品成本和形态具有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电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电视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随着科技技术进步,发光二极管(LED)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逐步取代冷阴极管(CCFL)成为背光模组中的光源。背光模组依照背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LED背光模组是将LED光源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后方,通过LED灯条和背光中多种膜片配合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由于直下式背光相比侧入式背光没有价值昂贵的导光板,所以直下式背光成本大幅降低,并被广泛引用于液晶电视中。而传统直下式背光是通过灯条上的二次透镜对背光进行匀化处理,需要有足够光腔距离来匀光,所以直下式背光做出的整机较厚,外观视觉不好。如果把直下式光腔做薄就需要增加背光中灯珠数量和光学膜片,成本增加较多,缺乏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具有视觉薄效果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直下式结构背板、设置在直下式结构背板的底部大面上的LED灯条组件和反射纸,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的左右两侧采用弧形过渡面与底部大面连接,所述LED灯条组件包括一条,且沿底部大面竖向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反射纸铺设在底部大面和两侧的弧形过渡面上,LED灯条组件穿过所述反射纸。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大面保证直下式背光中间的混光距离H偏差≤1mm,底部大面的长度L不大于整个直下式结构背板长度A的30%。进一步的是,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的两侧与底部大面为一体成型的弧面结构。进一步的是,所述LED灯条组件包括PCB电路板、安装在PCB电路板上的LED灯珠以及罩在LED灯珠上的透镜,所述LED灯珠发出的光经过透镜折射匀化后,大部分光线从透镜左右两侧射出,少部分光线从透镜正面射出。进一步的是,所述透镜呈中间薄两端厚的蝴蝶结形状,透镜正面为两个弧面,两侧为喇叭型开口,且朝向直下式结构背板的两侧弧形过渡面的中心。进一步的是,所述透镜在竖直方向上为一体的长条形或是分为多段拼接的结构,其中每一段透镜对应3~4个LED灯珠。进一步的是,所述透镜正面的两个弧面采用透光率在50%~60%的材质,两侧采用透光率大于80%的材质。进一步的是,所述透镜整体采用透光率大于80%的材质,在透镜正面的弧面上设有一层吸光涂料或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将直下式结构背板的两侧设置成弧形过渡面,背光腔体呈现中间厚边缘薄的形态,消费者从左右侧边看产品有视觉薄的效果,其次,配合此直下式结构,只用一根灯条竖直放置于屏幕中间,可减少了灯条数量,相比传统直下式模组具有降低材料成本、组装简单便捷等优点,产品成本和形态具有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是现有背光模组结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1-直下式结构背板,2-LED灯条组件,3-反射纸,11-底部大面,12-弧形过渡面,21-PCB电路板,22-LED灯珠,23-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直下式结构背板1、设置在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底部大面11上的LED灯条组件2和反射纸3,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左右两侧采用弧形过渡面12与底部大面11连接,所述LED灯条组件2包括一条,且沿底部大面11竖向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反射纸3铺设在底部大面11和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上,LED灯条组件2穿过所述反射纸3。如图3所示,传统的直下式结构背板的两侧为大角度下沉,消费者从左右侧边看电视机整机厚度较厚,视觉感不好;本专利技术采用弧形过渡面12,能给人以视觉薄的效果。此外,由于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具有汇光效果,因此可以只在底部大面11竖向的中轴线上设置一条LED灯条组件2即可保证光照效果,相比传统直下式模组,本专利技术减少了灯条数量,具有降低材料成本、组装简单便捷等优点。为了使底部大面11中间的LED灯条组件2达到良好的光照效果,所述底部大面11应保证直下式背光中间的混光距离H偏差≤1mm,底部大面11的长度L不大于整个直下式结构背板1长度A的30%。根据实际液晶电视大小的不同或者是对外观的特殊要求,也可以将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两侧与底部大面11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弧面结构。所述LED灯条组件2包括PCB电路板21、安装在PCB电路板21上的LED灯珠22以及罩在LED灯珠22上的透镜23,所述LED灯珠22发出的光经过透镜23折射匀化后,大部分光线从透镜23左右两侧射出,少部分光线从透镜23正面射出。传统的透镜多为半球形,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光线向透镜球面周围均匀散射,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屏幕的光照条件,需要多条LED灯条组件。本专利技术由于主要利用直下式结构背板1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来反射光线,因此对透镜23有特殊要求,采用类似于凹透镜散射的原理将大部分光线往两侧折射,然后利用反射纸3反射到背光模组正面。为了达到最佳的折射效果,将所述透镜23设置成中间薄两端厚的类似于蝴蝶结的形状,透镜23正面为两个弧面,并且弧面最好从中间往两侧逐渐放缓,以便达到良好的匀光效果,两侧为喇叭型开口,且朝向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两侧弧形过渡面12的中心。经过该透镜的折射后,只有少部分光线会从透镜正面的弧面射出,而大部分的光线会从两侧的喇叭形开口照射到直下式结构背板1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的反射纸3上,从而达到匀光效果。传统的LED灯条组件的透镜和LED灯是一一对应的,即1颗灯珠对应1颗透镜,在装配时透镜和LED灯珠要分别贴到灯条PCB电路板上面,LED灯珠的数量越多,透镜就越多,加工工序也就越复杂。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成型的长条形透镜或是多段条形拼接的结构形式,3~4颗LED灯珠22对应1段透镜23,相较传统方案可以降低透镜总数量,减少加工程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的,如果透镜23达不到预定的匀光效果,可以采用不同透光率的材质进行辅助实现,比如所述透镜正面的两个弧面采用透光率在50%~60%的材质,两侧采用透光率大于80%的材质,这样便能保证大部分光线从透镜两侧射出;或者是所述透镜整体采用透光率大于80%的材质,然后在透镜正面的弧面上设置一层吸光涂料或薄膜。本专利技术将直下式结构背板的两侧设置成弧形过渡面,背光腔体呈现中间厚边缘薄的形态,消费者从左右侧边看产品有视觉薄的效果,配合此直下式结构,只用一根灯条竖直放置于屏幕中间,可减少了灯条数量,相比传统直下式模组具有降低材料成本、组装简单便捷等优点,产品成本和形态具有竞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直下式结构背板(1)、设置在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底部大面(11)上的LED灯条组件(2)和反射纸(3),其特征是: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左右两侧采用弧形过渡面(12)与底部大面(11)连接,所述LED灯条组件(2)包括一条,且沿底部大面(1)竖向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反射纸(3)铺设在底部大面(11)和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上,LED灯条组件(2)穿过所述反射纸(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包括直下式结构背板(1)、设置在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底部大面(11)上的LED灯条组件(2)和反射纸(3),其特征是: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左右两侧采用弧形过渡面(12)与底部大面(11)连接,所述LED灯条组件(2)包括一条,且沿底部大面(1)竖向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反射纸(3)铺设在底部大面(11)和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上,LED灯条组件(2)穿过所述反射纸(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部大面(11)保证直下式背光中间的混光距离H偏差≤1mm,底部大面(11)的长度L不大于整个直下式结构背板(1)长度A的3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直下式结构背板(1)的两侧与底部大面(11)为一体成型的弧面结构。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LED灯条组(2)件包括PCB电路板(21)、安装在PCB电路板(2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治强汤毅任峰伟杨超杨光苏恩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