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7750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属于生物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方法。将关节软骨置于金属试样杯中,通过接触力学判断准则,获得每条划痕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位置。以矩形区域左下角顶点为零点,建立包括全部划痕路径的直角坐标系,并将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依次连接成线。将计算得到的结构柔度与仪器框架的结构柔度相加得到修正后的框架柔度,重新计算骨与钙化骨弹性模量,获得修正后的骨与钙化骨弹性模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判断一定深度下的骨‑钙化骨界面影响区,当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时,可以有效避免压痕压入在骨‑钙化骨复合相,获得钙化骨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方法,特别是通过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进行实验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成熟的关节软骨自关节面向深部可分为浅表层、过渡层、辐射层和钙化骨4层结构。未成熟的关节软骨仅具软骨细胞增殖区,以满足生长。其中,关节面的浅表层增殖区扩大了关节软骨的范围,而深层增殖区则以成骨方式形成软骨下骨,此时软骨钙盐沉积与吸收处于平衡,使骨骼继续长粗、长长。骨骼发育成熟后,即17岁以后,软骨内骨化生长随之停止,此时基质沉积的钙盐不再被吸收,形成钙化骨结构。钙化骨位于潮线与黏合线之间,结构致密,内有少量软骨细胞。潮线结构是关节软骨成熟的标志,是钙化骨与未钙化软骨之间分界线,利用特异性染色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潮线结构。关节软骨的非钙化骨与钙化骨之间存在间隙,骨刀垂直关节表面,通过骨锤敲击后,可使软骨的非钙化骨从潮线处与钙化骨分开。扫描电镜观察界面结果显示,非钙化骨呈现沟壑状结构,沟面为分布均匀的絮状突起;钙化骨表面为分布均匀的沙硕状突起。将界面相互铆合的沟壑状结构为一种界面之间的连接方式――“沟壑铆合”,非钙化骨的细小絮状突起与钙化骨的沙硕状突起之间形成另外一种连接方式――“沙硕镶嵌”。虽然两种连接方式均以突起与凹陷铆合,但两者存在明显不同。“沟壑铆合”连接方式中,非钙化骨主要呈现壑状凸起,钙化骨主要呈现沟状凹陷;在“沙硕镶嵌”连接方式中,钙化骨表面的沙硕状突起被镶嵌在非钙化骨表面的絮状突起之间。这不但增加了界面之间的连接面积,也增加了连接强度。尽管如此,潮线结构依然是关节最脆弱的地方,在外伤或病变导致软骨分离时,剥离的位置往往在潮线结构。由于骨-钙化骨之间是交错铆合的,所报道文献在钙化骨上的测试点均是随机选择,使得在钙化骨上的测试结果常常受到基底效应和周边效应的影响,需要设计一种方法来避免这些影响。通常采用组织形态学相关技术与方法,可以对骨组织的形态结构进行有效的研究。可以取骨包埋块连续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获得组织的染色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采集界面轮廓,再通过建模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也可以将组织固定后选用CT、micro-CT、X-ray等对骨组织进行逐层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片拼接重建。前一种方法分辨力高,理论上可以将通过纳米压痕法测试完的试样通过此方法筛选不受基底效应和周边效应的影响的点,然而由于生物材料性能分散度高,常常需要大量实验,此方法显然不适于批量实验研究。后一种方法较易完成,依然需要后期建模研究,而且十微米左右的精度也难于满足选择的要求。纳米压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原位扫描模式提供了一种接触扫描的方法,施加微小的力使得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通过往复的接触扫描使得压头以一定的力同试样保持接触,进而输出试样的形貌、接触刚度、相位角和简谐位移等一系列材料性能,可以用来描述材料表面形貌、表面刚度的变化,然而这些都是材料表面性能,依然难于描述当压头压入一定深度后基底效应和周边效应的影响。纳米划痕法作为复杂磨损的简化,可以评估薄膜与基材的结合能力,测试界面结合强度和摩擦系数。可以用于测定粘弹性材料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划入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粘弹性对划入阻力的影响。随着生物科学和仿生科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材料及其仿生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人们越来越关心生物材料表面及内部的微观乃至纳观力学性能,因此,纳米划痕测试在生物材料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专利技术将纳米划痕测试做为一种原位的实验方法用于判断骨-钙化骨界面影响区,然而由于使用载荷线性增加加载方式和载荷恒定加载方式时,压头划入被测试样深度非恒定值,划过不同相的载荷不能定量比较,所以本章提出了通过反馈划入深度不变的方法来定量研究载荷变化,通过其判断界面影响区形貌,在界面影响区外的划痕间设置压痕,得到骨区和钙化骨区进行压痕测试的结果,并引入边界接触理论中的经典修正公式,考虑了结构柔度引起的纳米压痕仪框架柔度的变化,重新计算后得到骨与钙化骨的弹性模量,避免了压痕实验的盲目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现将常规划痕方法和钙化骨测量中的问题概述如下:第一,常规接触扫描的方法(原子力显微镜或者纳米压痕仪)可以根据扫描得到接触刚度或者接触力,进而计算出骨-钙化骨区域的弹性模量,但是测得结果会受到表面特性影响,而且无法准确区分一定区域的骨和钙化骨测试结果。第二,常规获得钙化骨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钙化骨界面,进而在钙化骨区进行定位压痕,这种方法无法确定一定深度下是钙化骨还是骨,测得结果受不确定的基底效应影响。第三,常规获得钙化骨力学性能的方法先在骨-钙化骨混合区设置大量的压痕点,压痕实验完成后,对试样脱水、切片、染色和观察,判断压头位置受到基底相的影响。观察时,压痕常常不准,而且对一次压痕需要反复对比多张染色后图像,分析困难,测试效率很低。第四,常规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的划痕方法通过法相力变化控制划痕过程,这使得在不同材料上划痕深度不同,即在不同相上进行划痕时压头与试样相对位置是不同的,这使得无法通过接触力学判断准则获得界面影响区的宽度。第五,常规通过纳米压痕仪进行的划痕方法基底效应和周边效应、试样粗糙度、磨抛引起的亚表面损伤、表面粘性、凸起或者凹陷等影响不是恒定的,通过非恒深度划痕测得的影响区难于分析,无法得到定量的结论。第六,引入边界接触理论中的经典修正公式,考虑了结构柔度引起的纳米压痕仪框架柔度的变化,重新计算后得到骨与钙化骨的弹性模量,避免了压痕实验的盲目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origin是一款专业函数绘图软件,主要拥有两大功能:数据分析和绘图。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统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峰值分析和曲线拟合等各种完善的数学分析功能;绘图是基于模板的,origin本身提供了几十种二维和三维绘图模板而且允许定制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判断一定深度下的骨-钙化骨界面影响区,当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时,可以有效避免压痕压入在骨-钙化骨复合相,获得钙化骨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关节软骨置于金属试样杯中,提动关节韧带,保证被测关节软骨表面高于试样杯口0.5毫米-1毫米。对高于试样杯口的关节表面通过生物材料研磨、抛光方法,制成用于纳米压痕实验的试样。通过纳米压痕仪自带光学显微镜定位一定范围骨-钙化骨的矩形区域。划痕起始位置为矩形区域的左边界,划痕开始之前在起始点进行预压入五次。通过反馈调节方法,使得压头保持恒定划入深度,慢速划过骨、界面和钙化骨,接下来按照平行、等间距、等深度进行划痕操作。通过接触力学判断准则,获得每条划痕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位置。以矩形区域左下角顶点为零点,建立包括全部划痕路径的直角坐标系,将划痕路径上采集点的坐标导入origin,并将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依次连接成线。在起始点连线左侧相邻划痕间中心位置进行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的压痕实验,即测得未修正的骨弹性模量;在结束点连线右侧相邻划痕间中心位置进行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的压痕实验,即测得未修正的钙化骨弹性模量。将测得弹性模量带入修正公式,计算获得划痕引起的结构柔度。将计算得到的结构柔度与仪器框架的结构柔度相加得到修正后的框架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关节软骨置于金属试样杯中,提动关节韧带,保证被测关节软骨表面高于试样杯口0.5毫米‑1毫米;对高于试样杯口的关节表面通过生物材料研磨、抛光方法,制成用于纳米压痕实验的试样;通过纳米压痕仪自带光学显微镜定位一定范围骨‑钙化骨的矩形区域;划痕起始位置为矩形区域的左边界,划痕开始之前在起始点进行预压入五次;通过反馈调节方法,使得压头保持恒定划入深度,慢速划过骨、界面和钙化骨,接下来按照平行、等间距、等深度进行划痕操作;通过接触力学判断准则,获得每条划痕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位置;以矩形区域左下角顶点为零点,建立包括全部划痕路径的直角坐标系,将划痕路径上采集点的坐标导入origin,并将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依次连接成线;在起始点连线左侧相邻划痕间中心位置进行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的压痕实验,即测得未修正的骨弹性模量;在结束点连线右侧相邻划痕间中心位置进行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的压痕实验,即测得未修正的钙化骨弹性模量;将测得弹性模量带入修正公式,计算获得划痕引起的结构柔度;将计算得到的结构柔度与仪器框架的结构柔度相加得到修正后的框架柔度,重新计算骨与钙化骨弹性模量,获得修正后的骨与钙化骨弹性模量。...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关节软骨置于金属试样杯中,提动关节韧带,保证被测关节软骨表面高于试样杯口0.5毫米-1毫米;对高于试样杯口的关节表面通过生物材料研磨、抛光方法,制成用于纳米压痕实验的试样;通过纳米压痕仪自带光学显微镜定位一定范围骨-钙化骨的矩形区域;划痕起始位置为矩形区域的左边界,划痕开始之前在起始点进行预压入五次;通过反馈调节方法,使得压头保持恒定划入深度,慢速划过骨、界面和钙化骨,接下来按照平行、等间距、等深度进行划痕操作;通过接触力学判断准则,获得每条划痕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位置;以矩形区域左下角顶点为零点,建立包括全部划痕路径的直角坐标系,将划痕路径上采集点的坐标导入origin,并将过渡区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依次连接成线;在起始点连线左侧相邻划痕间中心位置进行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的压痕实验,即测得未修正的骨弹性模量;在结束点连线右侧相邻划痕间中心位置进行压入深度小于划痕深度的压痕实验,即测得未修正的钙化骨弹性模量;将测得弹性模量带入修正公式,计算获得划痕引起的结构柔度;将计算得到的结构柔度与仪器框架的结构柔度相加得到修正后的框架柔度,重新计算骨与钙化骨弹性模量,获得修正后的骨与钙化骨弹性模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矩形区域延划痕方向的长度为100微米-20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反馈调节方法,对PID控制器进行调解时,P值为10000至1000000,I值为100至500,D值为1000至10000,调节时力的变化速度是±0.1毫牛/秒至±1毫牛/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力学判断准则,实验用Berkovich压头是三棱锥压头,在划痕过程中通过棱划开试样,为分析方便简化为二维模型的一个边,叫做前边;由于划痕过程中后侧面不与被测材料接触,将后侧面简化为二维模型的一个边,叫做后边;由于当划入深度为数微米时,压头在划痕过程中不会划到骨与钙化骨多相交叉在一起的情况,因此将划入过程中骨与钙化骨间的边界简化成一条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钙化骨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边与划痕方向的夹角α1同边界与划痕方向的夹角α2会有三种关系,即:(1).α1>α2;(2).α1<α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生刘志远郭志明刘扶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