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7749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破碎后的岩石样品置于溶质质量浓度为5%~15%的稀酸溶液中浸泡至岩石疏松,浸泡后的样品利用由上筛和下筛组成的套筛进行洗样,洗样后对上筛、下筛上的样品进行烘干,分别得到上筛样块、下筛样品;对上筛样块进行碎样、洗样和烘样,得到上筛样品;对下筛样品和上筛样品进行挑样即可。传统“酸解法”的处理过程,岩样全过程、长时间浸泡在酸液中,导致微体化石酸蚀严重而影响收获率和完整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使用稀酸溶液浸泡仅起到“围岩疏松”的作用,避免围岩内部的化石受到酸蚀,经疏松后的围岩,碎样、洗样操作易于进行,可方便得到符合要求的样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微体化石是借助显微镜进行研究的小个体化石和一些群体的小碎片,或某些大化石的微小部分。目前常接触到微体化石的是介形类、有孔虫、轮藻、放射虫、牙形刺、苔藓虫、海胆刺、海绵骨针以及小个体的腹足类、腕足类、瓣鳃类和早古生代的单板类小个体的动、植物化石。微体化石的属种及个体数量异常丰富,常常富集成层。它们在地层上分布极广,地质历程也很长。微体化石研究可以为地质学各专业研究提供地质时间标尺。微体化石分离鉴定在古地理、古环境研究,恢复古沉积盆地沉积发展史、有机质充填史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从围岩中将微体化石完整无损地分离出来,更多更好地获得满足研究需求的化石标本,是开展上述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522-92微体化石(介形腹足轮藻类)分析鉴定方法》规定了微体化石的采样要求、分析方法等内容,微体化石采样后经历雕样、碎样、洗样、烘样、筛样、挑样步骤将微体化石分离出来。然而对于成岩作用强的致密、块状、高钙质岩石,使用该标准处理的效果极差,几乎不能获得化石。对于围岩性质为上述致密、块状、高钙质类岩石,目前多采用“酸解法”进行处理,如王元顺介绍了一种用醋酸分离碳酸盐岩中介形类化石的方法(化石,1987年04期),该方法先将岩样碎成胡桃大小的碎块,然后用质量浓度为5~10%的醋酸溶液浸泡,待反应停止后,及时换酸或周期性换酸;待溶解下来的细渣较多时,用上筛和下筛组成的套筛进行洗样,下筛中的残渣烘干备挑,上筛中的岩样继续用醋酸浸泡,如此反复直至把所有岩样分解。介形类化石的壳体主要是钙质成分,上述“酸解法”处理过程中,化石遭到酸蚀的情况严重,导致所得介形类化石的收获率和完整度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从而解决现有分离方法对微体化石的酸蚀严重,所得微体化石的收获率和完整度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破碎后的岩石样品置于溶质质量浓度为5%~15%的稀酸溶液中浸泡至岩石疏松,浸泡后的样品利用由上筛和下筛组成的套筛进行洗样,洗样后对上筛、下筛上的样品进行烘干,分别得到上筛样块、下筛样品;2)对上筛样块进行碎样、洗样和烘样,得到上筛样品;3)对步骤1)所得下筛样品和步骤2)所得上筛样品进行挑样即可。传统“酸解法”的处理过程,采取的是“围岩溶解”的分离思路,岩样全过程、长时间浸泡在酸液中,依靠酸液对围岩溶解至细颗粒状态来分离微体化石,这是导致微体化石酸蚀严重而影响收获率和完整度的内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使用稀酸溶液浸泡仅起到“围岩疏松”的作用,避免围岩内部的化石受到酸蚀,经疏松后的围岩,碎样、洗样操作易于进行,可方便得到符合要求的化石。该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采用化学溶蚀和物理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体化石分离,尤其适用于介形类化石的分离,处理出的介形类化石极少受到破坏,表面洁净、纹饰清晰。该方法全处理过程无需换酸,避免了化学试剂的过度使用,降低了工作量,显著缩短了分析周期、降低了分析成本,所得微体化石的收获率和完整度得到同步提高。步骤1)中,所述破碎后的岩石样品的体积为3cm3~5cm3。破碎后的岩石样品控制在上述体积大小便于后续浸泡过程的进行。步骤1)中,所述稀酸溶液为冰醋酸溶液。浸泡的时间为24~48h。在上述浸泡时间内,可实现岩石样品基本完全疏松。该步骤中,冰醋酸溶液的浓度在以5%~15%为宜,高于15%会不同程度地腐蚀化石,低于5%会起不到疏松围岩的作用,导致化石分离困难。步骤1)避免使用盐酸、氢氟酸等强酸,以免直接将岩石溶解至细渣状态,导致化石被酸蚀殆尽。步骤1)中,套筛中,下筛的孔径不大于0.1mm,上筛的孔径为1~1.5mm。上筛孔径在上述范围内,具有最佳的筛分效果;上筛孔径过大会使粒径较大的岩石颗粒直接进入下筛而未进入步骤2)进行二次碎样处理,导致围岩内的化石依然难以分离出来。步骤2)中,碎样后的样品的粒径不大于2mm。步骤2)的碎样、洗样和烘样操作,可参考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522-92微体化石(介形腹足轮藻类)分析鉴定方法》的规定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在常温即可进行,试验设备和材料成本低,试验过程无毒害,操作流程简单,可适用于碳酸盐岩、高钙质致密块状岩类等多种岩性,可以高效、完整地分离出介形类化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1号样品进行处理所得化石的图片;图3为现有酸解法对1号样品进行处理所得化石的图片;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7号样品进行处理所得化石的图片;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9号样品进行处理所得化石的图片;图6为现有酸解法对9号样品进行处理所得化石的图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以下选取伊犁盆地XX井8个岩心样品、柴达木盆地1个剖面样品,每个样品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均为100g),分别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和
技术介绍
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采用以下步骤:1)使用碎样机或手锤将岩石样品碎成3cm3的小块,统一编号置于样品缸中;2)常温下,向样品缸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5%的冰醋酸溶液,冰醋酸溶液完全没过样品,样品浸泡24h后完全疏松开来;3)浸泡后的样品利用由上筛和下筛组成的套筛进行洗样(边冲洗、边过筛),洗样后对上筛(孔径为1mm)、下筛(孔径为0.09mm)上的样品进行烘干,分别得到上筛样块、下筛样品;4)上筛样块用岩石破碎机或手锤破碎至粒径不大于2mm,然后经洗样、烘干,得到上筛样品;5)将上筛样品、下筛样品合并后进行挑样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主要是利用稀醋酸浸泡对围岩进行疏松,浸泡的时间可以根据岩石疏松程度在24h~48h内调整,可起到同实施例相当的效果。对比例对比例按照
技术介绍
介绍的分析方法分离介形类化石。试验例实施例的分离方法和对比例的分离方法的对比结果如表1、图2~图6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与对比例的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由上述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从9个样品中分离出了8个样品的化石,对比例的方法仅分离出了2个样品的化石;针对同一样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分离出的的化石数量更多,具有更高的收获率,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进行样品评价;对于同一井深的样品,对比例的方法收获的化石的破碎率较高,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分离出的化石完整程度好、纹饰清晰,为后续的化石鉴定和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破碎后的岩石样品置于溶质质量浓度为5%~15%的稀酸溶液中浸泡至岩石疏松,浸泡后的样品利用由上筛和下筛组成的套筛进行洗样,洗样后对上筛、下筛上的样品进行烘干,分别得到上筛样块、下筛样品;2)对上筛样块进行碎样、洗样和烘样,得到上筛样品;3)对步骤1)所得下筛样品和步骤2)所得上筛样品进行挑样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破碎后的岩石样品置于溶质质量浓度为5%~15%的稀酸溶液中浸泡至岩石疏松,浸泡后的样品利用由上筛和下筛组成的套筛进行洗样,洗样后对上筛、下筛上的样品进行烘干,分别得到上筛样块、下筛样品;2)对上筛样块进行碎样、洗样和烘样,得到上筛样品;3)对步骤1)所得下筛样品和步骤2)所得上筛样品进行挑样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体化石的无损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破碎后的岩石样品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黎曾光艳严永新翁霞林社卿朱红卫崔炜霞南科为周建文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