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测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74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盘测功机,包括至少一个测功单元,测功单元包括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上设置有从动轮和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主动轮,主动轮上连接有测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绕有用于与车辆的对应车辆摩擦滚动配合的循环传动带,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的下侧设置有相对承载支架固定的支撑体,循环支撑带有以下两种设置形式,第一种,循环支撑带为柔性带,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第二种,循环支撑带为刚性带,循环支撑带包括多节首尾顺次铰接相连的刚性带节,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或至少两根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循环传动带容易下凹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测功机
本专利技术涉涉及汽车检测领域中的底盘测功机及其测功单元。
技术介绍
底盘测功机是用于汽车整车动力学性能检测的关键测试设备,底盘测功机可以用来测试汽车动力性能。现有的底盘测功机如中国专利CN203051647U公开的“一种用于底盘测功机的带传动装置”,该带传动装置包括前后布置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绕有用于与对应车轮摩擦滚动配合的楔形带即循环传动带。试验时,通过楔形带与车轮传动来实现试验,现有的这种带传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使用传动带结构本身是为了更真实的模拟车辆的真实行驶路况(因为车辆正常是在平整的路面上行驶的),但是,由于车辆的自重,车轮压在楔形带上后,楔形带会凹陷变形,这与车辆真实的行驶路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盘测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循环传动带容易下凹变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底盘测功机,包括至少一个测功单元,测功单元包括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上设置有从动轮和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主动轮,主动轮上连接有测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绕有用于与车辆的对应车辆摩擦滚动配合的循环传动带,其特征在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的下侧设置有相对承载支架固定的支撑体,循环支撑带有以下两种设置形式,第一种,循环支撑带为柔性带,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第二种,循环支撑带为刚性带,循环支撑带包括多节首尾顺次铰接相连的刚性带节,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或至少两根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条。所述循环传动带为柔性带,循环支撑带包括外层带体和固设于外层带体内侧的内层带体,内层带体的硬度大于外层带体的硬度。循环支撑带为刚性带,刚性带的刚性带节上设置有用于与支撑平板或支撑条支撑滚动配合的滚动体。测功单元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支架前后方向上受力的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力检测传感器的测力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力检测传感器的测力轴线与循环传动带的上表面高度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车辆需要检测的车轮停在循环传动带上,循环传动带与车轮之间摩擦传动,如果循环传动带为柔性带,通过支撑平板对柔性带支撑,避免与车轮接触的循环传动带部分产生凹陷变形;如果循环传动带为刚性带,通过支撑平板或支撑条对循环传动带支撑,避免与车轮接触的循环存档带部分下凹变形,保证于车轮接触的循环支撑带始终是一个平面,这就模拟了真实的路面情况,避免循环传动带凹陷变形而影响试验结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底盘测功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1中单个测功单元与对应车轮的配合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力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循环传动带与承载支架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底盘测功机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四个测功单元,四个测功单元构成前后布置的两对,每对测功单元均包括两个左右布置测功单元6。底盘测功机的平台座上具有容纳槽7,各测功单元6分别置于对应的容纳槽7中。底盘测功机还包括用于在测试时防止汽车位置变化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铰接于测功单元后侧的沉槽中的铰接架5,铰接架5上设置有挂钩3,试验时,可以通过在铰接架与汽车之间设置拉绳的方式对汽车固定,防止汽车向前运动,铰接架在不使用时。可翻转至沉槽4中。每个测功单元的结构均相同,现仅对其中一个测功单元进行详细说明,测功单元包括承载支架12,承载支架12上转动装配有主动轮11和从动轮9,主动轮11、从动轮9前后布置,主、从动轮的转动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驱动主动轮转动的驱动机构为连接于主动轮左侧的减速电机16,主动轮的右侧连接有测功机30,本实施例中的测功机阻尼器,是个被动的扭矩承受部件,通常为磁粉离合器、电涡流离合器或者摩擦离合器。在主动轮11和从动轮9上绕经有用于与对应车轮摩擦滚动配合的循环传动带8,本实施例中,循环传动带为柔性带,柔性带是指可以依靠自身柔性可变形的传动带,常见的柔性带有橡胶带、钢带等,循环传动带包括外层带体81和复合于外层带体内侧的内层带体82,内层带体的硬度大于外层带体的硬度,外层带体可以保证与车轮间的摩擦力,内侧带体可以保证整个循环传动带的硬度,避免循环传动变形,在承载支架设有支撑体,本实施例中支撑体为一个支撑平板18,循环传动带作为一个循环结构,其包括上侧循环传动带部分和下侧循环传动带部分,支撑平板18的上板面与上侧循环传动带部分的下表面滑动接触配合,通过支撑平板的支撑保证该位置的循环传动带不产生变形,更加真实的模拟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况,支撑平板的前后端上侧设置有弧形倒角,避免损伤循环传动带。承载支架的底部四个角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承载支架在上下方向上受力的承重检测传感器10,承重检测传感器竖向布置,通过承重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汽车对应位置的轴重,各承重检测传感器的上下端均串设有关节轴承。测功单元还包括用于检测承载支架前后方向受力的力检测传感器13,本实施例中每个承载支架对应两个水平布置的力检测传感器13,两个力检测传感器的测力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两个力检测传感器左右间隔布置,在各力检测传感器的前后两端分别串设有关节轴承14。力检测传感器的测力轴线与循环传动带的上表面高度一致,也就是说车轮的切向力与力检测传感器的测力轴线一致,。承载支架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限位轮15,限位轮与容纳槽7的对应槽壁滚动配合,限位轮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承载支架的前后位置被力检测传感器限制,承载支架的上下位置被承重检测传感器限制,承载支架的左右位置被限位轮与容纳槽的配合限制,承载支架的上下位置被承重检测传感器限制,通过支撑平板保证循环支撑带支撑车轮的位置不会产生凹陷变形,与真实行驶路况一致,保证试验结果。循环传动带模拟水平路面,完成对制动力的检测,整个装置占地面积小,检测精度高,系统中循环传动带与承载支架的力属于系统内力,这个摩擦力的变化不会影响测量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汽车制动力检验单元也可以只有一对;循环传动带也可以不是两层结构,比如说循环传动带由硬度一致的材料制成;循环传动带还可以是钢性带,比如说履带,履带由多节首尾顺次铰接相连的刚性带节构成,刚性带是指每节刚性带节不会发生变形,其变形是依靠刚性带节与刚性带节之间的铰接关系,此时支撑体可以是支撑平板,也可以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条,通过支撑条可以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支撑条左右间隔布置,对刚性带节进行支撑,避免刚性带节变形,支撑条的使用可以减小支撑体与循环传动带之间的摩擦力,当然在每个刚性带节上也可以复合橡胶层,来增加刚性带节与车轮间的摩擦力;刚性带节上还可以设置于支撑体支撑滚动配合的滚动体,以刚性带节与支撑体之间的摩擦力;当每个测功单元的循环传动带的宽度足够宽,可以同时放置两个车轮时,一个测功单元可以对应两个车轮,比如说对于前驱车辆或者后驱车辆,通过一个测功单元即可完成检验;固定装置还可以是挡止在对应车轮前侧的挡块,比如说在对前车轮进行检验时,可以在后测量的前侧放置挡块,以防止车辆朝前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底盘测功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盘测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测功单元,测功单元包括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上设置有从动轮和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主动轮,主动轮上连接有测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绕有用于与车辆的对应车辆摩擦滚动配合的循环传动带,其特征在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的下侧设置有相对承载支架固定的支撑体,循环支撑带有以下两种设置形式,第一种,循环支撑带为柔性带,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第二种,循环支撑带为刚性带,循环支撑带包括多节首尾顺次铰接相连的刚性带节,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或至少两根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测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测功单元,测功单元包括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上设置有从动轮和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主动轮,主动轮上连接有测功机,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绕有用于与车辆的对应车辆摩擦滚动配合的循环传动带,其特征在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的下侧设置有相对承载支架固定的支撑体,循环支撑带有以下两种设置形式,第一种,循环支撑带为柔性带,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部分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第二种,循环支撑带为刚性带,循环支撑带包括多节首尾顺次铰接相连的刚性带节,支撑体为与上侧循环支撑带支撑配合的支撑平板或至少两根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条。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廷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