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62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包括壳体和壳盖,壳体的上壁设置有一上端子外伸孔,壳体的下壁设置有下端子外伸孔,下端子外伸孔一侧向壳体的开口处延伸连通,壳盖装配于壳体的开口处时围于下端子外伸孔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的布置上下两处的端子外伸孔,在进行控制器的安装时,下部的端子架可以从开口处沿着下端子外伸孔向壳体内装入,避免上下端子架在安装时与壳体内部磕碰,也能够较好的保持下部端子架在下端子外伸孔处的伸出状态,供外部线路插接;安装到位后上部端子架与上端子外伸孔对齐,供线路连接;壳盖安装后围住下端子外伸孔一侧,良好的限位下部端子架,也在整体上对内部的控制器进行了配合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器开关领域,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部件要整合安装于一个壳体之中,通过壳体上设置的孔结构将端子架伸出与外部线路插接连接,设置按钮来与控制器上的按键配合供手动操作。但是因为控制器中的多块电路板连接较复杂,在布置多块电路板上的端子架时不同的线路连接需要将不同的端子架分开设置,便于外部线路的插接,在结构上互不干扰;这样就需要端子架朝向不同方位,需要壳体有较为合理的结构来便于多块电路板顺利安装入壳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轻松的进行控制器整体部件安装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包括相互装配配合的壳体和壳盖,壳体的上壁设置有一上端子外伸孔,壳体的下壁设置有下端子外伸孔,下端子外伸孔一侧向壳体的开口处延伸连通,壳盖装配于壳体的开口处时围于下端子外伸孔的一侧。作为一种改进,壳体上设置有一防护罩,防护罩位于上端子外伸孔的正上方,防护罩的开口朝向一侧边。作为一种改进,上端子外伸孔两侧的壳体上设置有卡槽,防护罩的下部插入卡槽进行安装。作为一种改进,壳盖上设置有若干按钮孔,按钮孔内侧设置防静电按钮。作为一种改进,按钮孔所在的壳盖内侧周边设置有环形容纳槽,防静电按钮包括按压部和抵触部,按压部和抵触部为同心设置的两个圆柱体,按压部位于按钮孔处,抵触部位于容纳槽处,壳体内的按键与防静电按钮相抵限位。作为一种改进,壳盖的内侧设置向壳体内部延伸的一圈内沿,内沿与壳体内部尺寸相适配,且内沿上对称的设置有一组弹性卡钩,壳体上设置有与弹性卡钩相配合的卡孔。作为一种改进,壳体的开口周边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沿,壳盖外周边上与外沿相适配的设置有包边。作为一种改进,包边上设置有若干让位槽,外沿对外延伸设置有与让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作为一种改进,壳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组与外部设备相卡装配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连续设置的延伸段和卡合段,延伸段为开放槽体,卡合段的槽口设置有卡合挡块。作为一种改进,下端子外伸孔为在壳体上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下端子外伸孔的外侧设置有贯穿壳体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合理的布置上下两处的端子外伸孔,在进行控制器的安装时,下部的端子架可以从开口处沿着下端子外伸孔向壳体内装入,避免上下端子架在安装时与壳体内部磕碰,也能够较好的保持下部端子架在下端子外伸孔处的伸出状态,供外部线路插接;安装到位后上部端子架与上端子外伸孔对齐,供线路连接;壳盖安装后围住下端子外伸孔一侧,良好的限位下部端子架,也在整体上对内部的控制器进行了配合限位;合理的设置结构,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便于控制器更好的与外部线路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壳体和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壳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3、4所示,为本技术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相互装配配合的壳体1和壳盖2,壳体1的上壁设置有一上端子外伸孔3,壳体1的下壁设置有下端子外伸孔4,下端子外伸孔4一侧向壳体1的开口处延伸连通,壳盖2装配于壳体1的开口处时围于下端子外伸孔4的一侧。本技术在使用时,上端子外伸孔3和下端子外伸孔4要对应设置端子架,在控制器安装时,下部端子架可以从开口处沿着下端子外伸孔4向壳体1内装入,安装到位后上部端子架与上端子外伸孔3对齐,同时下部端子架也位于下端子外伸孔4的到位位置,这样把下部端子架预先伸出在壳体1外的方式避免了上下端子架在安装时与壳体1内部磕碰,壳体1内部空间可以更好的设置结构与控制器中的电路板进行配合相卡限位,电路板也可以有更空旷的设置空间,保证元器件的分散,利于散热;能够较好的保持下部端子架在下端子外伸孔处4的伸出状态,供外部线路插接;壳盖2安装后围住下端子外伸孔4一侧,良好的限位下部端子架,也在整体上对内部的控制器进行了配合限位;合理的设置结构,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便于控制器更好的与外部线路连接。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上设置有一防护罩5,防护罩5位于上端子外伸孔3的正上方,防护罩5的开口朝向一侧边。防护罩5的设置来保护到位于上部的端子架,来避免一些灰尘或污染直接落入上端子外伸孔3处的端子架内,造成弄脏、生锈、甚至短路等情况,提高对控制器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而外部线路通过防护罩5的侧边开口来连接入端子架,不影响使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端子外伸孔3两侧的壳体1上设置有卡槽11,防护罩5的下部插入卡槽11进行安装。如图3所示是壳体1和防护罩5拆分开的结构,防护罩5的下部设置突棱来从一侧滑入卡槽11进行安装,上端子外伸孔3的周边可以设置外延伸边,在防护罩5滑入卡槽11到位时由防护罩5与外延伸边相抵,从而令防护罩5和壳体1完成装配并且结构稳定。可拆卸的防护罩5便于卸下来调整上部端子架的接线,调整好后再装回去即可,使用灵活,便于调整。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壳盖2上设置有若干按钮孔21,按钮孔21内侧设置防静电按钮6。壳体1内控制器的电路板上会有一些控制按键,工作人员按动控制按键来进行手动的调整操作,但人身上可能会带有静电,静电流入电路板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对于按键来说,在壳盖2的按钮孔21处设置防静电按钮6对应到控制按键,令工作人员不会直接碰触按键;防静电按钮6采用现有的防静电材料制成,隔绝静电,保证壳体1内部控制器的安全使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按钮孔21所在的壳盖2内侧周边设置有环形容纳槽22,防静电按钮6包括按压部61和抵触部62,按压部61和抵触部62为同心设置的两个圆柱体,按压部61位于按钮孔21处,抵触部62位于容纳槽22处,壳体1内的按键与防静电按钮6相抵限位。如图4所示,防静电按钮6设置于壳盖2内侧,其位置被抵触部62和环形容纳槽22来限定,另一方面抵触部62扩大了面积,相比于中部的按钮孔21和按压部61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周边防静电的效果,避免了静电从空隙进入壳体1内部的可能。按压部61和抵触部62的形状提高其在按钮孔21和环形容纳槽22处的稳定性而不易偏移,防静电按钮6可以更好的与控制按键相抵限位。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壳盖2的内侧设置向壳体1内部延伸的一圈内沿23,内沿23与壳体1内部尺寸相适配,且内沿23上对称的设置有一组弹性卡钩24,壳体1上设置有与弹性卡钩24相配合的卡孔12。内沿23呈环形与壳体1内部尺寸相适配,可以较好的对壳盖2进行定位安装至壳体1开口处,采用弹性卡钩24在壳盖2安装到位时卡入卡孔12,能够良好的将壳体1和壳盖2装为一体,而不需要额外的紧固件配合,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弹性卡钩24可以如图4所示设置左右堆成的两组,在上下位置做到良好的卡合安装。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的开口周边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沿13,壳盖2外周边上与外沿13相适配的设置有包边25。通过包边25和外沿13的结构,令壳体1和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包括相互装配配合的壳体(1)和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壁设置有一上端子外伸孔(3),所述壳体(1)的下壁设置有下端子外伸孔(4),所述下端子外伸孔(4)一侧向壳体(1)的开口处延伸连通,所述壳盖(2)装配于壳体(1)的开口处时围于下端子外伸孔(4)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包括相互装配配合的壳体(1)和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壁设置有一上端子外伸孔(3),所述壳体(1)的下壁设置有下端子外伸孔(4),所述下端子外伸孔(4)一侧向壳体(1)的开口处延伸连通,所述壳盖(2)装配于壳体(1)的开口处时围于下端子外伸孔(4)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位于上端子外伸孔(3)的正上方,防护罩(5)的开口朝向一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外伸孔(3)两侧的壳体(1)上设置有卡槽(11),所述防护罩(5)的下部插入卡槽(11)进行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设置有若干按钮孔(21),所述按钮孔(21)内侧设置防静电按钮(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孔(21)所在的壳盖(2)内侧周边设置有环形容纳槽(22),所述防静电按钮(6)包括按压部(61)和抵触部(62),所述按压部(61)和抵触部(62)为同心设置的两个圆柱体,所述按压部(61)位于按钮孔(21)处,所述抵触部(62)位于容纳槽(22)处,所述壳体(1)内的按键与防静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海龙王晓平李志明吴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