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610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3:09
一种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该线缆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连接器连接的信号线。连接器包括PCB板、套设在PCB板上的外壳、及安装在外壳上的弹片;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PCB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PCB板在第一导电触片区内设有发送引脚对,PCB板在第二导电触片区内接收引脚对;PCB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PCB板在第一导电触片区、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第一导电触片区内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发送负差分引脚、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通过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本技术涉及数据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技术介绍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的应用,对数据通信中心的通信速率,容量等都提出更快,更高的要求。数据通信中心因数据传输的需要,使用了大量的线缆组件。因此,线缆组件的性能对数据通信中心的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线缆组件一般由连接器及信号线构成,连接器中设置有电气线路。由于现有连接器中的电气线路的设计问题,导致线缆组件的传输速率受限,不能满足数据通信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的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所述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一所述接收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本技术的线缆组件通过在PCB板上设置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的工作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发送引脚对与一所述接收引脚对对应,且相对分布在所述PCB板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的第一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B1-B37;所述PCB板的第二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A1-A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B2与引脚B3、所述引脚B5与引脚B6、所述引脚B8与引脚B9、所述引脚B11与引脚B12、所述引脚B14与引脚B15、所述引脚B17与引脚B18、所述引脚B20与引脚B21、所述引脚B23与引脚B24、所述引脚B26与引脚B27、所述引脚B29与引脚B30、所述引脚B32与引脚B32、所述引脚B35与引脚B36分别组成所述发送引脚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A2与引脚A3、所述引脚A5与引脚A6、所述引脚A8与引脚A9、所述引脚A11与引脚A12、所述引脚A14与引脚A15、所述引脚A17与引脚A18、所述引脚A20与引脚A21、所述引脚A23与引脚A24、所述引脚A26与引脚A27、所述引脚A29与引脚A30、所述引脚A32与引脚A32、所述引脚A35与引脚A36分别组成所述接收引脚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B10、引脚B28、引脚A10、引脚A28为所述第一接地引脚;所述引脚B1、引脚B4、引脚B7、引脚B13、引脚B16、引脚B19、引脚B22、引脚B25、引脚B31、引脚B34、及引脚B37为所述第二接地引脚;所述引脚A1、引脚A4、引脚A7、引脚A13、引脚A16、引脚A19、引脚A22、引脚A25、引脚A31、引脚A34、及引脚A37为所述第二接地引脚;属于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的不同引脚间相互连通;属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的不同引脚间相互连通。一种连接器,包括PCB板、及套设在所述PCB板上的外壳;所述PCB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所述外壳的两侧设有加强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安装部、及自所述安装部延伸的按压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钩形块;所述弹片的安装部卡设在外壳的二所述钩状部之间。一种线缆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信号线;所述PCB的表面设有焊盘;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上的焊盘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处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信号线处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线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A为图3中的PCB板的俯视图;图4B为图3中的PCB板的仰视图;图5A为图3中的外壳的俯视图;图5B为图5A中的外壳的侧视图;图5C为图5B中的外壳在AA方向下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PCB板与信号线的连接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线缆组件100,用于在SAS标注下进行通信设备间的信号传输。该线缆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0、及与连接器10连接的信号线20。连接器10包括PCB板30、套设在PCB板30上的外壳40、及安装在外壳40上的弹片50;PCB板30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31;PCB板30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32;PCB板30在第一导电触片区31内设有发送引脚对,PCB板30在第二导电触片区32内接收引脚对;通过多个发送引脚对及接收引脚对,可实现通信数据在线缆组件100上的高传输,优化了线缆组件100的工作性能。请参阅图4A及图4B,PCB板3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边槽33;PCB板30两表面的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焊盘34;PCB板30在第一导电触片区31、第二导电触片区32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具体地,PCB板30在第一导电触片区31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标记为B1-B37;第一导电触片区31内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引脚B1-B37的类型如表一所示,具体地,引脚B2与引脚B3、引脚B5与引脚B6、引脚B8与引脚B9、引脚B11与引脚B12、引脚B14与引脚B15、引脚B17与引脚B18、引脚B20与引脚B21、引脚B23与引脚B24、引脚B26与引脚B27、引脚B29与引脚B30、引脚B32与引脚B32、引脚B35与引脚B36分别为同一发送引脚对中的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及发送负差分引脚TX-。PCB板30在第二导电触片区32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标记为A1-A37;第二导电触片区32内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接收正差分引脚TX+与一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引脚A1-A37的类型如表一所示,具体地,引脚A2与引脚A3、引脚A5与引脚A6、引脚A8与引脚A9、引脚A11与引脚A12、引脚A14与引脚A15、引脚A17与引脚A18、引脚A20与引脚A21、引脚A23与引脚A24、引脚A26与引脚A27、引脚A29与引脚A30、引脚A32与引脚A32、引脚A35与引脚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缆组件及其连接器与PCB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所述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一所述接收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的另一表面的上设有第二导电触片区;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内分别设有若干引脚;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发送正差分引脚TX+、发送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二导电触片区的引脚的类型包括接收正差分引脚TX+、接收负差分引脚TX-、第一接地引脚、及第二接地引脚;一所述发送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发送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发送引脚对;一所述接收正差分引脚TX+与一所述接收负差分引脚TX-对应组成接收引脚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发送引脚对与一所述接收引脚对对应,且相对分布在所述PCB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第一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B1-B37;所述PCB板的第二导电触片区设有三十七个引脚,依次为A1-A3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B2与引脚B3、所述引脚B5与引脚B6、所述引脚B8与引脚B9、所述引脚B11与引脚B12、所述引脚B14与引脚B15、所述引脚B17与引脚B18、所述引脚B20与引脚B21、所述引脚B23与引脚B24、所述引脚B26与引脚B27、所述引脚B29与引脚B30、所述引脚B32与引脚B32、所述引脚B35与引脚B36分别组成所述发送引脚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A2与引脚A3、所述引脚A5与引脚A6、所述引脚A8与引脚A9、所述引脚A11与引脚A12、所述引脚A14与引脚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