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760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整流器、电磁加热模块、IGBT、IGBT驱动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整流器DB1输入端与电源接口连接,一个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出端与IGBT的C端连接,IGBT的E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IGBT的G端与IGBT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同时与整理器DB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电磁加热模块中电磁加热线圈的电流值来精确地控制加热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电磁炉电磁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烹饪器具比如电磁炉等已经普遍应用于家庭,电磁炉结构一般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上的面板、以及设于外壳和面板之间的电磁加热线圈和控制线路板,这种普通结构的电磁炉足以满足加热的需要,电磁炉开启后,电磁加热线圈通电并产生热量,通过面板传递给待加热的器具,比如锅具等。但普通的电磁炉无法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当开启电磁炉后将一直处于加热状态,无法将加热温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此,有些电磁炉上设置了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一般设置在靠近面板的位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面板温度,然后通过电路控制,将面板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对温度的控制,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温度传感器对温度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其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实现温度控制的电磁炉电磁加热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实现电磁炉电磁加热的控制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整流器、电磁加热模块、IGBT、IGBT驱动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整流器DB1输入端与电源接口连接,一个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出端与IGBT的C端连接,IGBT的E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IGBT的G端与IGBT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同时与整理器DB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包括并联的电磁加热线圈和电容C2。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IGBT的E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同时与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1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IGBT的E端连接并与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接地同时与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CT、整流器DB2、电阻R1和电容C1,电流互感器CT的第一输入端与IGBT的E极连接,第二输入端接地且与整理器DB1连接,整流器DB2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B2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CT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器DB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整流器DB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且与控制模块连接,电容C1另一端接地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包括能够感应电磁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电磁信号的控温层。所述控温层通常为铁磁性或亚铁磁性材料制成,比如坡莫合金、精密合金,其磁导率在居里点时,会突降至零或接近零,所述控温层的磁导率为2000~200000H/m,控温层的电阻率为30~130μΩ·cm。优选的,所述控温层设于电磁加热模块的上方。具体来说,所述电磁炉包括面板,所述控温层设于面板上,或者,所述电磁炉上方设有锅具,所述控温层设于锅具上。优选的,所述控温层由坡莫合金材料或精密合金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坡莫合金材料或精密合金材料的居里点温度在3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之间。优选为70摄氏度至400摄氏度之间,进一步优选为180摄氏度至350摄氏度之间。当控温层温度达到控温层居里点时,控温层磁导率将突降至接近零,其温度将停止升高。更进一步的,所述精密合金材料为居里点温度在180摄氏度至230摄氏度之间的材料。例如精密合金4J36(上海凯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或精密合金4J32(上海凯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精密合金4J36是一种具有超低膨胀系数的特殊的低膨胀铁镍合金,其居里点为230摄氏度;精密合金4J32合金又称超因瓦(Super-Invar)合金,其居里点温度为220摄氏度。经研究验证,能够适用于本专利的精密合金材料优选为标准号为GB/T15018-94、YB/T5239-2005、YB/T5262-93、YB/T5254-2011所列举的如下合金材料,其中标准号GB/T15018-94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精密合金牌号》,标准号YB/T5254-2011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合金类型合金牌号居里点铁锰合金4J5970恒弹性合金3J53110恒弹性合金3J53Y110弹性合金Ni44MoTiAl120恒弹性合金3J58130弹性合金3J54130弹性合金3J58130弹性合金3J59150非晶态软磁合金(FeNiCo)78(SiB)22150弹性合金3J53155弹性合金3J61160弹性合金3J62165精密合金4J36230精密合金4J32220表中弹性合金3J53的化学成分包括:C元素含量不大于0.05%;S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P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Mn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80%;Si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80%;Ni元素的含量为41.5%~43.0%;Cr元素的含量为5.2%~5.8%;Ti元素的含量为2.3%~2.7%;Al元素的含量为0.5%~0.8%;余量为Fe元素。弹性合金3J58的化学成分包括:C元素含量不大于0.05%;S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P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Mn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80%;Si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80%;Ni元素的含量为43.0%~43.6%;Cr元素的含量为5.2%~5.6%;Ti元素的含量为2.3%~2.7%;Al元素的含量为0.5%~0.8%;余量为Fe元素。精密合金4J32的化学成分包括:C元素含量不大于0.05%;S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P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Mn元素的的含量为0.20%~0.60%;Si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20%;Ni元素的含量为31.5%~33.0%;Co元素的含量为3.2%~4.2%;Cu元素的含量为0.4%~0.8%;余量为Fe元素。精密合金4J36的化学成分包括:C元素含量不大于0.05%;S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P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020%;Mn元素的的含量为0.20%~0.60%;Si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30%;Ni元素的含量为35.0%~37.0%;余量为Fe元素。以上合金材料可由上海凯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或通过其他公共销售渠道获得。除此之外,所述坡莫合金中铁的含量为35~70%,镍的含量30~65%。坡莫合金中铁的含量为35~70%,镍的含量30~6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控制方法,首先提供上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并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预期加热温度值或或与温度值对应的电流值,记为T0;由于在控温的作用下,温度值与电流值之间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某一温度值对应特定的电流值,同理,某一电流值也对应特定的温度值,因此,温度值和电流值存在等同替换关系,无论设定温度值还是电流值,最终都能够反映在温度值上;S2控制模块控制电磁加热线圈加热,并对控温层加热;S3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电磁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参数值,记为I1,S4将I1变换成对应的温度值,记为T1,将T1与T0+Δt进行比较,当T1<T0+Δt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整流器、电磁加热模块、IGBT、IGBT驱动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整流器DB1输入端与电源接口连接,一个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出端与IGBT的C端连接,IGBT的E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IGBT的G端与IGBT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同时与整理器DB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的电磁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整流器、电磁加热模块、IGBT、IGBT驱动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整流器DB1输入端与电源接口连接,一个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出端与IGBT的C端连接,IGBT的E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IGBT的G端与IGBT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地同时与整理器DB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包括并联的电磁加热线圈和电容C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IGBT的E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同时与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1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IGBT的E端连接并与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接地同时与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CT、整流器DB2、电阻R1和电容C1,电流互感器CT的第一输入端与IGBT的E极连接,第二输入端接地且与整理器DB1连接,整流器DB2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B2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CT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器DB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整流器DB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哲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天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