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51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27
一种堆叠式逆变器,用于将一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输出至一电机,该堆叠式逆变器包含一散热模组、两个电力模组、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及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该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框架,该散热框架呈镂空状并界定出一液体流道,该液体流道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端的开口、一第一进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所述电力模组分别叠置于该散热框架上下两侧。每一电力模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电力模组的第二面彼此相对且分别覆盖并封闭所述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叠式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模组的堆叠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一般车用的逆变器,是使用绝缘栅双极电晶体(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简称IGBT)模组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输出以供其他电器元件使用。一般而言,车用逆变器通常具有一水冷散热模组,该水冷散热模组用于冷却IGBT模组运作时产生的高热。欲加大逆变器可输出的功率时,现有做法是并联两组相同规格的IGBT模组,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及功率,然而,前述设计方式会造成水冷散热模组的结构复杂度增加,以及提高制造的成本,并且也易造成两组IGBT模组经冷却后的温度有所差异。此外,现有水冷散热模组一般只有单一方向的出液口与进液口,受限于出液口及进液口的位置,使得后续在整车配置时易发生水管路线难以连接到出液口或进液口的问题,并且也易增加水管路线所需的安装空间。再者,若该水冷散热模组与水管路线之间无法相互配合,则该水冷散热模组之进出液口将需要重新设计,进而造成开发费用于及开发时间的浪费。因此,现有水冷散热模组的出液口及进液口位置无法因应不同的车辆结构而弹性地进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结构简单的散热模组达成散热需求的堆叠式逆变器。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式逆变器,以单一组散热模组同时对两电力模组进行散热,使两电力模组冷却后的温度一致。本技术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式逆变器,借由多个不同方向的进液口及出液口设计,能依照需求将入水管及出水管分别连接到所需位置的进液口及出液口,借此,除了能有效地节省散热模组的开发费用及时间之外,还能增加应用上的弹性以符合不同车辆的需求。本技术堆叠式逆变器,用于将一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输出至一电机,该堆叠式逆变器包含一散热模组、两个电力模组、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及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该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框架,该散热框架呈镂空状并界定出一液体流道,该液体流道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端的开口、一第一进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所述电力模组分别叠置于该散热框架上下两侧。每一电力模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一输入电极单元,及一与该输入电极单元相间隔的输出电极单元。所述电力模组的第二面彼此相对且分别覆盖并封闭所述开口。该电流输入传导单元电连接于该直流电源及所述电力模组的所述输入电极单元之间。该电流输出传导单元电连接于所述输出电极单元及该电机之间。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每一电力模组还包括一凸设于该第二面的散热件,该散热件经由对应的该开口穿伸入该液体流道内。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散热框架更界定出分别连通于该液体流道的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该入流道具有一与该第一进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进液口,该出流道具有一与该第一出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出液口。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液体流道沿一左右方向延伸,该入流道及该出流道分别沿一垂直于该左右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所述开口形状相同并且上下相互对称。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液体流道具有一连通于所述开口之间的散热区,及一连通于该散热区与该第一进液口之间的进液整流区。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散热模组更包括一阀门单元,该阀门单元可选择地阻断该第一进液口及该第二进液口其中之一,且该阀门单元可选择地阻断该第一出液口及该第二出液口其中之一。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阀门单元具有一用于控制该第一进液口的开启与封闭的第一封闭件、一用于控制该第二进液口的开启与封闭的第二封闭件、一用于控制该第一出液口的开启与封闭的第三封闭件,及一用于控制该第二出液口的开启与封闭的第四封闭件。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液体流道具有一连通于所述开口之间的散热区,及一连通于该散热区与该第一进液口之间的进液整流区。本技术所述堆叠式逆变器,该第一进液口呈矩形,该进液整流区具有一与该第一进液口连通的外进液整流部、一与该散热区连通的内进液整流部,及一连通于该外进液整流部及该内进液整流部之间的渐缩部,该内进液整流部沿一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小于该外进液整流部沿该上下方向延伸的高度,该渐缩部沿该上下方向所取的截面积是由该外进液整流部朝该内进液整流部方向逐渐缩小,该入流道与该外进液整流部及该渐缩部相连通,该第二进液口呈圆形。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借由该液体流道位于上下两端的所述开口,使覆盖于所述开口的所述电力模组的第二面能同时借由液体散热,且由于所述电力模组是仅经由一条该液体流道进行冷却,所以可使所述电力模组的温度差异一致。此外,在达到冷却目的的同时,因为该散热框架的结构简单,所以在制造成本上也相对地节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堆叠式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与一薄膜电容电连接的一立体图;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与该薄膜电容的连接方式;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之一散热模组与两个电力模组的组装方式;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所截取的一剖面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的一散热框架的内部结构;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所截取的一剖面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散热框架的一液体流道;图6是一俯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散热框架在一种使用方式中与一阀门单元及一转接单元的配合情形;图7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散热框架在另一种使用方式中与该阀门单元及该转接单元的配合情形;图8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散热框架在一种使用方式中与该阀门单元及该转接单元的配合情形;图9是一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散热框架在又一种使用方式中与该阀门单元及该转接单元的配合情形;图10是该实施例之一侧视图;图11是该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之一立体图;及图12是一局部剖面图,说明该实施例的电力模组的散热件经由开口穿伸入散热框架的液体流道内,以及冷却液在液体流道内流动并对散热件散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堆叠式逆变器10之一实施例,设置于一电动车(图未示),用于将一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输出至一电机(图未示),直流电源包含一薄膜电容20,薄膜电容20具有一第一输入正极201、一第一输入负极202、一第二输入正极203、一第二输入负极204、一第三输入正极205及一第三输入负极206,该堆叠式逆变器10包含一散热模组1、两个电力模组2、一电流输入传导单元3及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4。参阅图3至图5,该散热模组1包括一散热框架11,该散热框架11呈镂空状并界定出一沿着一左右方向D1延伸的液体流道111,以及分别连通于该液体流道111的一入流道118与一出流道120。该液体流道111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端且形状相同并上下相互对称的开口112、一第一进液口113、一第一出液口114、一连通于所述开口112之间的散热区115,及一连通于该散热区115与该第一进液口113之间的进液整流区116。该进液整流区116具有一与该第一进液口113连通的外进液整流部116a、一与该散热区115连通的内进液整流部116b,及一连通于该外进液整流部116a及该内进液整流部116b之间的渐缩部116c。内进液整流部116b沿一垂直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堆叠式逆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堆叠式逆变器,用于将一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输出至一电机;其特征在于,该堆叠式逆变器包含:一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框架,该散热框架呈镂空状并界定出一液体流道,该液体流道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端的开口、一第一进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两个电力模组,分别叠置于该散热框架上下两侧,每一电力模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一输入电极单元,及一与该输入电极单元相间隔的输出电极单元,所述电力模组的第二面彼此相对且分别覆盖并封闭所述开口;一电流输入传导单元,电连接于该直流电源及所述电力模组的所述输入电极单元之间;及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电连接于所述输出电极单元及该电机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式逆变器,用于将一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输出至一电机;其特征在于,该堆叠式逆变器包含:一散热模组,包括一散热框架,该散热框架呈镂空状并界定出一液体流道,该液体流道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端的开口、一第一进液口,及一第一出液口;两个电力模组,分别叠置于该散热框架上下两侧,每一电力模组包括一第一面、一相反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一输入电极单元,及一与该输入电极单元相间隔的输出电极单元,所述电力模组的第二面彼此相对且分别覆盖并封闭所述开口;一电流输入传导单元,电连接于该直流电源及所述电力模组的所述输入电极单元之间;及一电流输出传导单元,电连接于所述输出电极单元及该电机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电力模组还包括一凸设于该第二面的散热件,该散热件经由对应的该开口穿伸入该液体流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堆叠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框架更界定出分别连通于该液体流道的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该入流道具有一与该第一进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进液口,该出流道具有一与该第一出液口不同方向的第二出液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流道沿一左右方向延伸,该入流道及该出流道分别沿一垂直于该左右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形状相同并且上下相互对称。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伸李崇智苟崴第王皓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骐宏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