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514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由高频输入电路、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和低频输出电路组成;所述高频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和电阻R1,所述混频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5,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V2、晶振X、变压器T3、电阻R6、电容C6、电容C2和电阻R5,低频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T2、电容C1、电容C4和电阻R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频变频器电路采用无芯片化集成设计,利用其中一个三极管组成振荡器,通过晶振产生固定的低频本振信号,和输入的高频信号一起经过由另一个三极管组成的混频器混频后最终输出低频信号,达到降频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频器,具体是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变频应用场合,需要对高频信号进行降频,从而满足低频驱动设备的控制需求,现有技术对降频变频器的研究较少,多使用降频芯片控制,其在降频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信号冗余,降低最终输出信号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由高频输入电路、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和低频输出电路组成;所述高频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和电阻R1,所述混频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5,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V2、晶振X、变压器T3、电阻R6、电容C6、电容C2和电阻R5,低频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T2、电容C1、电容C4和电阻R7。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L1连接高频信号输入端IN,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L2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阻R5、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电阻R6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晶振X、电阻R5和三极管V2的基极,晶振X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容C3和变压器T3的初级绕组L5的,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和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变压器T3的初级绕组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子R7和电阻R8后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L3,变压器T2的刺激绕组L4连接低频信号输出端OUT,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7、电阻R8和电源VCC。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V1的型号为9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V2的型号为9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晶振X的频率为27.5M赫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VCC的额定电压为6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降频变频器电路采用无芯片化集成设计,利用其中一个三极管组成振荡器,通过晶振产生固定的低频本振信号,和输入的高频信号一起经过由另一个三极管组成的混频器混频后最终输出低频信号,达到降频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降频变频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由高频输入电路、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和低频输出电路组成;所述高频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和电阻R1,所述混频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5,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V2、晶振X、变压器T3、电阻R6、电容C6、电容C2和电阻R5,低频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T2、电容C1、电容C4和电阻R7。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L1连接高频信号输入端IN,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L2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阻R5、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电阻R6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晶振X、电阻R5和三极管V2的基极,晶振X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容C3和变压器T3的初级绕组L5的,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和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变压器T3的初级绕组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子R7和电阻R8后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L3,变压器T2的刺激绕组L4连接低频信号输出端OUT,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7、电阻R8和电源VCC。三极管V1的型号为9018。三极管V2的型号为9018。晶振X的频率为27.5M赫兹。电源VCC的额定电压为6V。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路由高频输入电路、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和低频输出电路组成,其中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V2、晶振X、变压器T3、电阻R6、电容C6、电容C2和电阻R5,通过晶振X产生27.5M赫兹的本振信号,三极管V1、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5组成混频器,将输入的高频信号和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做混频处理,最终在低频输出端输出降频后的信号。本技术降频变频器电路采用无芯片化集成设计,利用其中一个三极管组成振荡器,通过晶振产生固定的低频本振信号,和输入的高频信号一起经过由另一个三极管组成的混频器混频后最终输出低频信号,达到降频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由高频输入电路、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和低频输出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和电阻R1,所述混频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5,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V2、晶振X、变压器T3、电阻R6、电容C6、电容C2和电阻R5,低频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T2、电容C1、电容C4和电阻R7;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L1连接高频信号输入端IN,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L2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阻R5、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电阻R6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晶振X、电阻R5和三极管V2的基极,晶振X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容C3和变压器T3的初级绕组L5的,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和电容C5,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变压器T3的初级绕组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子R7和电阻R8后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L3,变压器T2的刺激绕组L4连接低频信号输出端OUT,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7、电阻R8和电源VC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频变频器电路,由高频输入电路、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和低频输出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输入电路包括变压器T1和电阻R1,所述混频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阻R4、电容C1和电容C5,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V2、晶振X、变压器T3、电阻R6、电容C6、电容C2和电阻R5,低频输出电路包括变压器T2、电容C1、电容C4和电阻R7;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L1连接高频信号输入端IN,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L2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阻R5、变压器T3的次级绕组L6、电阻R6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晶振X、电阻R5和三极管V2的基极,晶振X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容C3和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百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