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却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49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冷却机座,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套设在内筒外,内筒内为放置腔,内筒和外筒之间为冷却腔,内筒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槽,冷却槽位于冷却腔内,冷却槽缠绕在内筒上,且每条冷却槽均与内筒同心设置;相邻两条冷却槽之间连通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和冷却槽连通成冷却通道,且分支通道与冷却槽之间圆弧过渡;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通道两自由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冷却液流动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冷却机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冷却机座。
技术介绍
电机在持续工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损耗较高,这种损耗会生产大量的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不带走,会导致电机温度持续升高,这会造成电机绝缘构件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影响到电机的正常工作。因此,一般中大型的电机都会配备相应的冷却设备。通常,在制造机座时,直接在机座内部铸造出夹套,里面灌注水或者其他冷却介质,外部力口设风扇,通过外部风扇的驱动将夹套中水带出的热量及时散掉。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冷却机座,其两端是环槽,进出水口在一端的环槽上,中间连通多个轴向直槽,且轴向直槽串并联结合。此种冷却机座不但增加了冷却液流动的阻力,还会导致冷却液大部分只走某条最近水道,其它水道没有流动的冷却液。机座内冷却液流动不充分,电机冷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高效冷却机座,以解决冷却液流动不充分的问题,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效冷却机座,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外,所述内筒内为放置腔,内筒和外筒之间为冷却腔,所述内筒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位于冷却腔内,所述冷却槽缠绕在内筒上,且每条冷却槽均与内筒同心设置;相邻两条冷却槽之间连通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和冷却槽连通成冷却通道,且分支通道与冷却槽之间圆弧过渡;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通道两自由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放置腔用于放置电机,内筒用于将冷却腔与电机隔开,外筒用于将冷却腔与外界隔开,冷却腔用于放置冷却槽,分支通道用于连接各个冷却槽,分支通道和冷却槽连通成冷却通道;且分支通道与冷却槽圆弧过渡,减少了分支通道与冷却槽的连接处对冷却液流动的阻力;通过往冷却通道内注入冷却液,使得冷却液在整个冷却腔内流动,冷却液与放置腔内的电机产生的热量发生热交换,从而冷却电机;冷却液从进水口进入,由于冷却槽与内筒同心设置,且冷却槽缠绕在内筒上,故冷却液在冷却槽内沿内筒圆周面流动,冷却液从内筒的一端外侧一圈一圈的流到内筒的另一端,最后从出水口流出;由此带走内筒上的温度,从而冷却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冷却槽与内筒同心设置,使得冷却液从进水口顺着冷却槽一圈一圈流到出水口处,过程中对内筒进行沿轴向递进的环形冷却,只采用一条单向通道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中轴向直槽串并联相比,不会出现冷却液只走一部分直槽的现象,冷却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分支通道与冷却槽一体成型在内筒上。冷却槽和分支通道一体成型,没有连接口,冷却液不会从连接口处漏出;冷却槽和分支通道一体成型在内筒上,使得冷却液能直接与内筒接触,冷却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冷却槽相互平行,每条冷却槽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两条冷却槽之间的间距小于冷却槽的直径。由此能最大程度的在内筒上设置冷却槽,使得冷却槽能容纳更多的冷却液,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连接座。连接座一方面提高了内筒的局部厚度,增强了内筒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电机外接负载。进一步,所述外筒上均匀设置若干散热筋,所述散热筋沿外筒轴向设置。散热筋不仅能增加外筒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还能达到加固外筒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外筒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便于连接负载。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安装座和第二螺纹孔用于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连接水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效冷却机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效冷却机座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高效冷却机座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高效冷却机座冷却槽的示意图。图5为图2的A-A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内筒1、外筒11、冷却腔12、放置腔13、冷却槽2、分支通道21、安装座3、进水口31、出水口32、第二螺纹孔33、散热筋4、第一螺纹孔5、连接座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所示:高效冷却机座,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筒1和外筒11,内筒1内为放置腔13,内筒1和外筒11之间为冷却腔12,如图4所示,内筒11上开设有五条冷却槽2,每条冷却槽2均缠绕在内筒1上,且与内筒1同心设置;每条冷却槽2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条冷却槽2之间的间距小于冷却槽2的直径;相邻两条冷却槽2之间通过分支通道21连接,分支通道21将冷却槽2连通冷却通道,且分支通道21与冷却槽2圆弧过渡;分支通道21和冷却槽2一体成型在内筒1上;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外筒11上开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上焊接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3;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分别与冷却槽2的两端连通;外筒11上均匀焊接有八条散热筋4,散热筋4截面为梯形,散热筋4沿外筒11轴向铺设;外筒11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5,如图5所示,内筒1上焊接有向内凸起的连接座6。使用本技术高效冷却机座时,在安装座3上连接进水管,将进水管与进水口31对齐,用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5将进水管固定在进水口31上,同理,用螺钉在出水口32连接出水管,使得进水管和出水管安装的更加稳定;向进水管内注入冷却液,由于冷却槽2与内筒1同心设置,且缠绕在内筒1上,分支通道21将冷却槽2连通冷却通道,使得冷却液能够顺着冷却通道在冷却腔12内一圈一圈流到出水口32处;同时,分支通道21与冷却槽2圆弧过渡,减少了分支通道21与冷却槽2的连接处对冷却液流动的阻力,且分支通道21与冷却槽2一体成型在内筒1上,如此避免了冷却液从冷却槽2和分支通道21的连接处泄露;冷却液与放置腔13内电机产生的热量发生热交换,冷却液将电机的热量从出水口32带走,使得电机冷却下来;由此完成了对电机的冷却;散热筋4增加了基座的表面积,一部分电机的热量通过散热筋4散出,增加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冷却机座

【技术保护点】
高效冷却机座,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外,所述内筒内为放置腔,内筒和外筒之间为冷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位于冷却腔内,所述冷却槽缠绕在内筒上,且每条冷却槽均与内筒同心设置;相邻两条冷却槽之间连通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和冷却槽连通成冷却通道,且分支通道与冷却槽之间圆弧过渡;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通道两自由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冷却机座,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外,所述内筒内为放置腔,内筒和外筒之间为冷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设置有若干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位于冷却腔内,所述冷却槽缠绕在内筒上,且每条冷却槽均与内筒同心设置;相邻两条冷却槽之间连通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和冷却槽连通成冷却通道,且分支通道与冷却槽之间圆弧过渡;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通道两自由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通道与冷却槽一体成型在内筒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红王世洪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