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477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座体包括座体前端、座体后端以及中部变径段,所述中部变径段与座体前端、座体后端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部变径段包括外筒体及内筒体,内筒体具有“凸”形轮廓结构,且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连接,内筒体包括内部容留腔以及顶部喷射孔,顶部喷射孔连通出油孔,所述内部容留腔边缘为圆倒角结构,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且所述密封垫圈一侧设有穿过外筒体的第一回油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座体通过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连接套件的形式强化,避免因疲劳裂纹出现断裂使得整个出油阀紧座破裂,同时方便对出油阀紧座进行维护和保养,大大延长了现有的出油阀紧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油泵用附件,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
技术介绍
传统柴油机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压紧座,具有座体,座体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副,座体内开有出油阀安装腔,出油阀安装腔的一端位于座体内还开有出油孔。柴油机的出油阀紧座屡现在服役过程中的断裂事故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经研究发现断裂一般出现在座体的中部,分析断口存在的撕裂痕迹发现,裂纹源一般出现在安装腔内圆端口处,由于此处存在较明显的机加工痕迹,易于萌生疲劳裂纹,从而导致出油阀紧座疲劳断裂,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出油阀压紧座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通过对出油阀紧座疲劳断裂的裂纹源区域判断,对现有的出油阀紧座进行改进,将裂纹源区域通过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连接套件的形式强化,避免因疲劳裂纹出现断裂使得整个出油阀紧座破裂,同时方便对出油阀紧座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时大大延长了现有的出油阀紧座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具有座体,座体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副,座体内开有出油阀安装腔,出油阀安装腔的一端位于座体内还开有出油孔,所述出油阀安装腔呈阶梯结构,所述座体包括座体前端、座体后端以及中部变径段,所述中部变径段与座体前端、座体后端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部变径段包括外筒体及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具有“凸”形轮廓结构,且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连接,所述内筒体包括内部容留腔以及顶部喷射孔,所述顶部喷射孔连通出油孔,所述内部容留腔边缘为圆倒角结构,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且所述密封垫圈一侧设有穿过外筒体的第一回油孔道。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体设有与座体后端配合的外螺纹,且外筒体与座体后端螺纹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一侧设有第二回油孔道,且所述第二回油孔道穿过外筒体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孔道。该种结构,能够使得油液从第二回油孔道流入第一回油孔道,从而集中流出,避免油液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油液的回收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体设有与座体前端配合的外螺纹,且外筒体与座体前端螺纹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垫圈,所述第三密封垫圈一侧设有座体前端的第三回油孔道。该种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油液从螺纹连接处流出浪费。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座体前端的出油孔还开有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与出油孔相连通。能够方便油液的喷出,形成雾状,有利于燃油机的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内筒体为表面渗碳的45钢,其渗碳层厚度为0.3-0.5mm,表面硬度为60HRC以上。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所述钢材,其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且内筒体本身采用成本较低的45钢,且具有良好的韧性,这种内筒体结构既有利于防止疲劳裂纹的发生,同时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相比于现有技术,针对出油阀紧座断裂多由于应力集中现象而发于中部变径管体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将出油阀紧座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分为座体前端、座体后端及中部变径段,且所述中部变径段由外筒体及内筒体构成,其中,针对现有技术中出油阀紧座因内部腔体的机加工痕迹更易出现疲劳裂纹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内筒体中内部容留腔边缘设有圆倒角结构,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腔体内部压力大而产生裂纹源,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中在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垫圈一侧设有穿过外筒体的第一回油孔道,所述第一回油孔道能使在第一密封垫圈处泄露的油液通过第一回油孔道集中流出,从而避免了油液的浪费。(3)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出油阀紧座拆装十分方便,且内筒体能够制作成标准件进行适配,一旦在维护过程中发现内筒体出现疲劳裂纹或者断裂现象,可以及时进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出油阀紧座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其中,1-出油孔,2—座体前端,3—座体后端,4—中部变径段,5—外筒体,6—内筒体,7—内部容留腔,8—顶部喷射孔,9—圆倒角结构,10—第一密封垫圈,11—第一回油孔道,12—第二密封垫圈,13—第二回油孔道,14—第三密封垫圈,15—第三回油孔道,16—锥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具有座体,座体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副,座体内开有出油阀安装腔,出油阀安装腔的一端位于座体内还开有出油孔1,所述出油阀安装腔呈阶梯结构,所述座体包括座体前端2、座体后端3以及中部变径段4,所述中部变径段4与座体前端2、座体后端3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部变径段4包括外筒体5及内筒体6,所述内筒体6具有“凸”形轮廓结构,且所述内筒体6与外筒体5螺纹连接,所述内筒体6包括内部容留腔7以及顶部喷射孔8,所述顶部喷射孔8连通出油孔1,所述内部容留腔7边缘为圆倒角结构9,所述内筒体6与外筒体5螺纹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10,且所述密封垫圈10一侧设有穿过外筒体5的第一回油孔道11。在本实例中,所述外筒体5设有与座体后端3配合的外螺纹,且外筒体5与座体后端3螺纹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垫圈12,所述第二密封垫圈12一侧设有第二回油孔道13,且所述第二回油孔道13穿过外筒体5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孔道11。该种结构,能够使得油液从第二回油孔道13流入第一回油孔道11,从而集中流出,避免油液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油液的回收成本。在本实例中,所述外筒体5设有与座体前端2配合的外螺纹,且外筒体5与座体前端2螺纹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垫圈14,所述第三密封垫圈14一侧设有座体前端2的第三回油孔道15。该种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油液从螺纹连接处流出浪费。在本实例中,所述座体前端2的出油孔1还开有锥形孔16,且所述锥形孔16与出油孔1相连通。能够方便油液的喷出,形成雾状,有利于燃油机的工作。在本实例中,所述内筒体6为表面渗碳的45钢,其渗碳层厚度为0.3-0.5mm,表面硬度为60HRC以上。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所述钢材,其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且内筒体6本身采用成本较低的45钢,且具有良好的韧性,这种内筒体6的结构既有利于防止疲劳裂纹的发生,同时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基于上述,该种出油阀紧座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分为座体前端2、座体后端3及中部变径段4,且所述中部变径段4由外筒体5及内筒体6构成,其中,针对现有技术中出油阀紧座因内部腔体的机加工痕迹更易出现疲劳裂纹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内筒体6中内部容留腔7边缘设有圆倒角结构9,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腔体内部压力大而产生裂纹源,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具有座体,座体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副,座体内开有出油阀安装腔,出油阀安装腔的一端位于座体内还开有出油孔,所述出油阀安装腔呈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座体前端、座体后端以及中部变径段,所述中部变径段与座体前端、座体后端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部变径段包括外筒体及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具有“凸”形轮廓结构,且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连接,所述内筒体包括内部容留腔以及顶部喷射孔,所述顶部喷射孔连通出油孔,所述内部容留腔边缘为圆倒角结构,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且所述密封垫圈一侧设有穿过外筒体的第一回油孔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具有座体,座体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副,座体内开有出油阀安装腔,出油阀安装腔的一端位于座体内还开有出油孔,所述出油阀安装腔呈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座体前端、座体后端以及中部变径段,所述中部变径段与座体前端、座体后端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部变径段包括外筒体及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具有“凸”形轮廓结构,且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连接,所述内筒体包括内部容留腔以及顶部喷射孔,所述顶部喷射孔连通出油孔,所述内部容留腔边缘为圆倒角结构,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螺纹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垫圈,且所述密封垫圈一侧设有穿过外筒体的第一回油孔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油泵上的出油阀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印马传胜颜景龙徐广明徐新丽王其祥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科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