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7442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出气管以及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热交换装置、三元催化装置以及碱性吸收装置;所述尾气进气管连接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尾气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连接至汽车的进气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一方面对汽车尾气产生的热量回收用于加热汽车的进气,从而提高燃油的气化温度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产生量,另一方面对有害污染物进行多级处理后吸收,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它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已经发展成为近现代物质文明的支柱之一。随着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优势逐渐被过多的车辆所抵消。由此引发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其带来的大气污染,即汽车尾气污染。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资料表明,上海市的汽车总量只相当于日本东京的1/12,但汽车尾气的排放总量却基本相同。中国在用汽车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还将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物的紧迫性。现在我们说的尾气多指汽车尾气,即汽车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中含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氮等有害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汽车尾气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汽车尾气已经被列为世界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中对汽车尾气的处理大多仅通过活性炭吸附或者加注Ca(OH)2、NaOH的来处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固体微粒;此类处理方式对于成分复杂的汽车尾气并不能完全彻底的处理,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时常无法达到越来越高的尾气排放标准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对汽车尾气产生的热量回收用于加热汽车的进气,从而提高燃油的气化温度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产生量,另一方面对有害污染物进行多级处理后吸收,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出气管以及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热交换装置、三元催化装置以及碱性吸收装置;所述尾气进气管连接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尾气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连接至汽车的进气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系统对尾气进行多级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对尾气中有害污染物的处理效率高,并且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节省能耗能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热交换装置通过输气管Ⅰ连接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具有保温外壳,输气管Ⅰ贯穿所述热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设置于所述输气管Ⅰ;所述保温外壳还设置有空气进气管和空气出气管;所述空气出气管连接至汽车的进气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书方案,新鲜的空气经过热交换装置时与汽车尾气发生热交换,并作为燃油燃烧的进气,该进气温度高,有利于提高混合器中油膜的蒸发速度和完善程度,促进燃油的完全燃烧,从而降低燃烧时有害污染物的产生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输气管Ⅰ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位于所述保温外壳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分流管与所述输气管Ⅰ的直径之比为1:4-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小部分经过过滤处理的尾气随着高温空气进入混合器中作为燃油燃烧的进气,由于尾气中含氧量低,惰性强,可使混合气燃烧较慢,产生的热量较低和有害污染物(尤其是氮氧化物)较低。即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将部分尾气利用,直接减少尾气排放量,另一方面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空气进行管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空气出气管设置有抽风机。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促进气体流向汽车的进气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三元催化装置通过输气管Ⅱ连接至所述热交换装置;所述三元催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内壳靠近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一端开口,远离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一端封闭;所述输气管Ⅱ延伸至所述内壳内部,所述内壳内、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分别设置有三元催化载体,三元催化载体设置有三元催化剂;所述输气管Ⅱ贯穿所述内壳内的三元催化载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尾气在外壳与内壳之间来回运动,进行多级催化,催化反应完全,增强催化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过滤装置设置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一端连接至保温罩顶部,另一端连接至保温罩底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过滤网至少为两个,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平行设置;并且越靠近所述尾气进气管的过滤网的孔径越大,越远离所述尾气进气管的过滤网的孔径越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罩防止过滤过程中尾气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一方面避免破坏其他装置,另一方面将热量储存至热交换装置;多级过滤对尾气中的固体悬浮颗粒处理彻底,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有利于保护后续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碱性吸收装置内盛装有碱性吸收液;所述碱性吸收装置通过输气管Ⅲ连接至所述三元催化装置,所述输气管Ⅲ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碱性吸收装置的底部但不接触池底。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碱性吸收液可以吸收来三元催化装置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所述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装置的顶部,所述出气管靠近碱性吸收状的一端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吸收器和抽风扇,所述活性炭吸收器呈U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进一步除去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抽风扇可以促进无害尾气的排放。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对尾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利用其加热燃油燃烧的进气,提高混合器中油膜的蒸发速度和完善程度,促进燃油的完全燃烧,从而降低燃烧时有害污染物的产生量。(2)回收部分尾气作为燃油燃烧的进气,一方面将部分尾气利用,直接减少尾气排放量,另一方面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含量。(3)改进了三元催化装置的结构,尾气在三元催化装置中可进行多级催化,催化反应完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简式图。图中,图中,1为尾气进气管,2为尾气出气管,3为过滤装置,31为保温罩,32为过滤网,4为热交换装置,41为输气管Ⅰ,42为保温外壳,43为导热片,44为空气进气管,45为空气出气管,46为鼓风机,47为抽风机,48为分流管,5为三元催化装置,51为输气管Ⅱ,52为外壳,53为内壳,54为三元催化载体,6为碱性吸收装置,61为输气管Ⅲ,7为活性炭吸收器,8为抽风扇。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包括尾气进气管1和尾气出气管2,以及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3,热交换装置4,三元催化装置5以及碱性吸收装置6。尾气进气管1的一端连接至汽车的排气管,另一端连接至过滤装置3以将汽车排放的尾气导入该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尾气出气管2连接至碱性吸收装置6以排放无害尾气。过滤装置3具有保温罩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出气管以及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热交换装置、三元催化装置以及碱性吸收装置;所述尾气进气管连接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尾气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连接至汽车的进气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尾气进气管、尾气出气管以及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热交换装置、三元催化装置以及碱性吸收装置;所述尾气进气管连接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尾气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连接至汽车的进气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通过输气管Ⅰ连接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具有保温外壳,输气管Ⅰ贯穿所述热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内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设置于所述输气管Ⅰ;所述保温外壳还设置有空气进气管和空气出气管;所述空气出气管连接至汽车的进气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Ⅰ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位于所述保温外壳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与所述输气管Ⅰ的直径之比为1:4-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行管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空气出气管设置有抽风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催化装置通过输气管Ⅱ连接至所述热交换装置;所述三元催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知创空间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