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和多焦点X射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351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和包括该壳体的多焦点X射线管。在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上设有多个引出窗口,所述多个引出窗口与阳极上的多个靶点分别对准,在每一个引出窗口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窗体设置成对所述壳体进行密封并允许所述壳体内的一束相应的X射线通过所述窗体引出所述壳体。所述引出窗口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在壳体厚度方向上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内到外逐渐扩大的截锥形状。每个引出窗口对应一个靶点,并对该靶点产生的X射线具有一定的准直、塑形作用,同时又具备足够的强度且通过紧密的连接方式与射线管壳体连成一体,实现射线管内部的高真空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和多焦点X射线管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X射线管的壳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和包括该壳体的多焦点X射线管。
技术介绍
X射线在工业无损检测、安全检查、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产生X射线的装置称为X射线源,通常由X射线管、电源与控制系统、冷却及屏蔽等辅助装置等构成。X射线管包含阴极、阳极和壳体三个主要部分。阴极产生电子束流,电子束流被阴极与阳极之间的高压电场加速,并撞击阳极上靶点,从而产生X射线。X射线需要从壳体上的某个位置引出,通常将该位置称为引出窗口。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几乎可以穿透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但是其穿透能力除与其本身的能量有关外,还与其所穿透物质的质量厚度相关,即质量厚度越小的物体对X射线的阻挡越小。为了更好地引出X射线,通常将引出窗口的厚度最大程度地减小,但是X射线管是一个密封的高真空腔体,引出窗口处要承受至少一个大气压力,所以通常将引出窗口设计成很小的圆形或者方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和包括这种壳体的多焦点X射线管,能够将通过多个阴极、阳极上的多个靶点(焦点)产生的多束X射线引出壳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多个引出窗口,所述多个引出窗口与壳体内的多束X射线分别对准。在每一个引出窗口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窗体设置成对所述壳体进行密封并允许所述壳体内相应的一束X射线通过所述窗体引出所述壳体,所述引出窗口中的至少一个在壳体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内到外逐渐扩大的截锥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截锥形状与相应X射线的扇形截面大致相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窗体的厚度与壳体的厚度之比小于1:5,优选地,小于1: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窗体的厚度小于1mm,优选地,为0.02mm~0.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窗体覆盖的引出窗口部分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引出窗口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具有正方形或圆形,所述窗体优选地具有与引出窗口相同的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窗体设置在引出窗口的内侧、外侧或者内侧和外侧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窗体和所述壳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窗体采用焊接、烧结或压接的方式被固定至壳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窗体通过连接组件被固定至壳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环形的压板,被构造成将所述窗体的周边压合在所述壳体上;紧固件,在所述窗体的外围穿过所述压板,以将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窗体的周边之间的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在所述引出窗口中形成面向壳体外部的台阶部,所述窗体的周边固定在所述台阶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窗体在其周边具有朝壳体外部延伸并与引出窗口的锥形一致的裙部,所述裙部被固定至引出窗口的锥形侧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壳体由金属、陶瓷或者玻璃制成,所述窗体由选自钛箔、铜箔、铝箔、铍箔、不锈钢箔组成的组的一种金属箔制成、或者由陶瓷片、玻璃片或者石英片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所述窗体和所述壳体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制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的多焦点X射线管,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阴极,所述阴极位于壳体内并且被构造成从多个位置分别引出电子束流;以及阳极,所述阳极位于壳体内并且被构造成与阴极对准以从多个靶点产生多束X射线。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工作实施例的壳体和多焦点X射线管,在壳体上设有多个引出窗口,所述多个引出窗口与壳体内阳极的多个靶点分别对准,实现了引出窗口结构厚度比壳体显著减小,有利于X射线的引出,且每个引出窗口对应一个靶点,对该靶点产生的X射线具有一定的准直、塑形作用,同时又具备足够的强度且通过紧密的连接方式与射线管壳体连成一体,实现射线管内部的高真空状态。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多焦点X射线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多焦点X射线管发射X射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多焦点X射线管发射X射线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壳体仅示出了设有多个引出窗口的侧壁;图4是图3中的壳体的一个侧壁的在壳体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5A-5C是示出窗体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5A示出窗体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图5B示出窗体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图5C示出窗体设置在壳体的外侧;图6A-6D是示出具有不同形状的引出窗口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采用焊接方式将窗体设置在引出窗口的内侧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采用焊接方式将窗体设置在引出窗口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采用焊接方式将窗体设置在引出窗口的外侧的截面示意图;图10A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窗体与壳体的连接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10B是图10A的截面示意图;图11A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窗体与壳体的连接方式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11B是图11A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阴极;3:阳极;4、4’、41、42、43、44、45:引出窗口;5:窗体;6:焊接位置;6’:焊接钎料;7:密封圈;8:压板;9:紧固件;10:台阶部;11:裙部;12:外部电源接口;21、22、23、24、25:阴极位置;31、32、33、34、35:靶点;E:电子束流。具体实施方式在整个说明书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分。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总体上的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中,在壳体上设有多个引出窗口,所述多个引出窗口与壳体内的多束X射线分别对准。在每一个引出窗口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窗体设置成对所述壳体进行密封并允许所述壳体内的一束相应的X射线通过所述窗体引出所述壳体。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多焦点X射线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多焦点X射线管发射X射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多焦点X射线管发射X射线的立体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和多焦点X射线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多个引出窗口,所述多个引出窗口与壳体内的多束X射线分别对准,在每一个引出窗口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窗体设置成对所述壳体进行密封并允许所述壳体内的一束相应的X射线通过所述窗体引出所述壳体,所述引出窗口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在壳体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内到外逐渐扩大的截锥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有多个引出窗口,所述多个引出窗口与壳体内的多束X射线分别对准,在每一个引出窗口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窗体设置成对所述壳体进行密封并允许所述壳体内的一束相应的X射线通过所述窗体引出所述壳体,所述引出窗口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在壳体厚度方向上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从内到外逐渐扩大的截锥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锥形状与相应X射线的扇形截面大致相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的厚度与壳体的厚度之比小于1: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的厚度小于1mm。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窗体覆盖引出窗口部分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和所述壳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窗体采用焊接、烧结或压接的方式被固定至壳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多焦点X射线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通过连接组件被固定至壳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环形的压板,被构造成将所述窗体的周边压合在所述壳体上;紧固件,在所述窗体的外围穿过所述压板,以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唐华平李元景王永刚秦占峰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鸿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