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油通信电缆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32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油通信电缆用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贯通模具本体的充油腔,充油腔由依次连通的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和渐进挤压区均为圆台形空腔,注油绞合入口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之间形成的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32°且小于等于50°,渐进挤压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之间形成的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模具本体上开设有一个与注油绞合入口区连通的注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成缆工序中一次性完成充油过程,在保证缆芯充油均匀的同时省去了星绞工序的充油过程,不仅节省了油膏的消耗和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油通信电缆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
本技术涉及充油电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充油通信电缆用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充油通信电缆在传统的充油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星绞工序和成缆工序,在星绞工序中对充油通信电缆进行首次充油时,通常只能采用传统的卧式星绞机或立式星绞机,但是这两种传统的星绞设备生产效率较低,而生产效率较高的高速星绞机又无法实现充油生产。经过星绞工序后的四线组外没有包带,在星绞工序中进行首次充油后的四线组直接卷绕在工艺盘上,然后转入成缆工序进行二次充油。在成缆工序中的充油生产中,通常先将缆芯进行绞合,再利用充油筒压力循环注油膏的方式给绞合后的缆芯充油,这种方法必须保证生产过程中注油压力与缆芯的牵引速度相互匹配,生产操作难度较大,而且,如果注油压力过大,油膏会从并线模和压模口中溢出,造成油膏浪费,如果注油压力过小,又无法保证缆芯充油均匀的效果。同时,在这种传统的星绞工序和成缆工序旋转绞合的过程中,油膏会从模具中甩出沾染到设备和地面上,不仅导致油膏消耗浪费大,而且对现场的生产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油通信电缆用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能够在成缆工序中一次性完成充油过程,在保证缆芯充油均匀的同时省去了星绞工序的充油过程,不仅节省了油膏的消耗和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油通信电缆用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贯通模具本体的充油腔,所述充油腔由依次导通的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为圆台形空腔,注油绞合入口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32°且小于等于50°,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右端开口连通渐进挤压区的左端开口,渐进挤压区为圆台形空腔,渐进挤压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渐进挤压区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渐进挤压区的右端开口连通成型定径区的左端开口,成型定径区为圆柱形空腔且成型定径区的直径与渐进挤压区右端开口直径相同;所述模具本体上开设有一个注油孔,注油孔位于注油绞合入口区上方并与注油绞合入口区连通。优选地,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的内表面粗糙度均为1.2。优选地,注油绞合入口区的长度为70±5mm,渐进挤压区的长度为50±5mm,成型定径区的长度为40±5mm。优选地,模具本体由左本体和右本体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位于左本体内,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位于右本体内,左本体和右本体均为横向的圆柱体,且左本体的外径为120±5mm,右本体的外径为60±5mm。优选地,注油孔的孔径为12mm。优选地,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左端开口边缘处、注油绞合入口区右端开口与渐进挤压区左端开口的连接处、渐进挤压区右端开口与成型定径区左端开口的连接处、成型定径区右端开口边缘处均设置有弧形过渡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的结构设计,使缆芯经过成缆工序的一次充油就能确保充油饱满均匀,省去了星绞工序的充油过程,不仅降低了油膏的消耗,而且使高速星绞机可以应用于星绞工序,大大提高了充油生产工作效率;(2)通过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的设计,能够使绞合的缆芯与油膏充分混合,而且圆台形空腔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缆芯在与油膏旋转混合时将油膏甩出,有效控制了油膏的浪费和现场生产环境的整洁;(3)通过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的设计,能将缆芯表面的油膏挤压到缆芯的缝隙中,使缆芯填充油膏均匀;(4)通过圆柱形的成型定径区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充油后的缆芯外形圆整,结构稳定,并能起到对缆芯起到二次挤压的作用,使充油均匀性效果更趋完善,同时将多余的油膏挤压回渐进挤压区,降低了油膏消耗;(5)通过将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的内表面粗糙度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在绞合定径过程中粗糙表面对绝缘缆芯造成的损伤,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本体;2、注油绞合入口区;3、渐进挤压区;4、成型定径区;5、注油孔;6、弧形过渡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模具本体1和贯通模具本体1的充油腔,充油腔由依次导通的注油绞合入口区2、渐进挤压区3和成型定径区4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2为圆台形空腔,注油绞合入口区2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注油绞合入口区2拉拔角度,注油绞合入口区2拉拔角度大于等于32°且小于等于50°,注油绞合入口区2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注油绞合入口区2的右端开口连通渐进挤压区3的左端开口,渐进挤压区3为圆台形空腔,渐进挤压区3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渐进挤压区3拉拔角度,渐进挤压区3拉拔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渐进挤压区3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渐进挤压区3的右端开口连通成型定径区4的左端开口,成型定径区4为圆柱形空腔且成型定径区4的直径与渐进挤压区3右端开口直径相同;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一个注油孔5,注油孔5位于注油绞合入口区2上方并与注油绞合入口区2连通。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模具本体1和贯通模具本体1的充油腔,充油腔由依次导通的注油绞合入口区2、渐进挤压区3和成型定径区4组成。模具本体1由左本体和右本体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2位于左本体内,渐进挤压区3和成型定径区4位于右本体内,左本体和右本体均为横向的圆柱体,且左本体的外径为120±5mm,右本体的外径为60±5mm。右本体用于安装在成缆设备的模具基座上,因此右本体的外径根据实际需要安装的承揽设备的模具基座尺寸进行设定,此处设定为60±5mm只是优选尺寸,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左本体上开设有与外部导通的注油孔5,注油孔5的孔径为12mm,注油孔5位于注油绞合入口区2上方并与注油绞合入口区2连通,优选位于注油绞合入口区2的正上方。优选注油绞合入口区2的长度为70±5mm,渐进挤压区3的长度为50±5mm,成型定径区4的长度为40±5mm。采用注油泵直接通过注油孔5向注油绞合入口区2内进行注油,在缆芯进入注油绞合入口区2并线绞合时,缆芯就能与油膏充分地混合绞在一起,随后油膏随缆芯一起被带入渐进挤压区3;圆台形空腔结构的注油绞合入口区2设计,保证了注油绞合入口区2内能够积蓄足够量的油膏与缆芯进行混合,并可避免缆芯在与油膏旋转混合时将油膏甩出,有效控制了油膏的浪费,并且保障了工人工作环境不被油膏污染,而且还能够从注油绞合入口区2左端开口中直接看到注油绞合入口区2内注油量,便于及时调节注油泵注油速度,确保注油量与生产速度的匹配,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缆芯进入渐进挤压区3时,会有多余的油膏被缆芯带进渐进挤压区3,由于渐进挤压区3拉拔高度的设计,使渐进挤压区3内的缆芯表面的油膏被挤压到缆芯的缝隙中,实现油膏均匀的注入缆芯,从而获得充油均匀的工艺效果;进行挤压混合后的缆芯由渐进挤压区3进入成型定径区4,对绞合后的缆芯进行定径挤压,成型定径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充油通信电缆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油通信电缆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和贯通模具本体的充油腔,所述充油腔由依次导通的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为圆台形空腔,注油绞合入口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32°且小于等于50°,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右端开口连通渐进挤压区的左端开口,渐进挤压区为圆台形空腔,渐进挤压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渐进挤压区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渐进挤压区的右端开口连通成型定径区的左端开口,成型定径区为圆柱形空腔且成型定径区的直径与渐进挤压区右端开口直径相同;所述模具本体上开设有一个注油孔,注油孔位于注油绞合入口区上方并与注油绞合入口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油通信电缆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和贯通模具本体的充油腔,所述充油腔由依次导通的注油绞合入口区、渐进挤压区和成型定径区组成;注油绞合入口区为圆台形空腔,注油绞合入口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注油绞合入口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32°且小于等于50°,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注油绞合入口区的右端开口连通渐进挤压区的左端开口,渐进挤压区为圆台形空腔,渐进挤压区圆台形空腔的母线与轴线所成夹角为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渐进挤压区拉拔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渐进挤压区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开口,渐进挤压区的右端开口连通成型定径区的左端开口,成型定径区为圆柱形空腔且成型定径区的直径与渐进挤压区右端开口直径相同;所述模具本体上开设有一个注油孔,注油孔位于注油绞合入口区上方并与注油绞合入口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油通信电缆充油绞合挤压定径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赵永辉王长法杨永谦吕秀武张云霄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