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08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水箱上部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传送链,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设置在传送链上方;还包括气缸,气缸位于支架左侧,且气缸的伸缩端驱动连接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导流板和喷水管机构,水泵的进水端与水箱相连通,水泵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连接至喷水管机构,喷水管机构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导流板固定在支架上,导流板位于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上的工件中部的上方,且导流板位于喷水管机构下方。该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实现锻造工件两个端面均匀稳定淬火,同时确保工件中间部位自然缓慢冷却,避免受到淬火,避免淬火液的浪费,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锻造淬火设备
,具体是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淬火,金属和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原余热淬火机采用通体用水,淬火液、快速淬火,油消耗量大,且超范围淬硬,后续加工过程中工件中间部位不得不采用高频退火才能达到使用要求,不仅造成不必要的能源和资源浪费,且工件中间部位往往因硬度、脆性问题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从而影响工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传送链,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设置在传送链上方;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位于支架左侧,且气缸的伸缩端驱动连接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导流板和喷水管机构,水泵的进水端与水箱相连通,水泵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连接至喷水管机构,喷水管机构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导流板固定在支架上,导流板位于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上的工件中部的上方,且导流板位于喷水管机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左上侧安装有支撑杆,且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撑杆顶端,所述支撑杆倾斜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为潜水泵,且水泵安装在水箱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水管机构由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组成,第一喷水管水平设置,且沿着传送链的移动方向延伸,第二喷水管竖直设置,且第二喷水管顶端与第一喷水管的右端相连通,两者呈“7”字型结构,第二喷水管底端与送水管相连通,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喷水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连接处的喷水孔倾斜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连接处的喷水孔的倾斜角度为4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均采用不锈钢方管制成,且横截面尺寸为40mm×40mm。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由对称倾斜设置的两块支板组成,所述导流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固定杆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导流板的前后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PLC控制箱,PLC控制箱控制连接水泵和气缸。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调节支架宽度的宽度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锻造工件两个端面均匀稳定淬火,达到硬度要求,同时确保工件中间部位自然缓慢冷却,避免受到淬火,满足工件硬度需求避免淬火液的浪费,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中导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PLC控制箱、2-水箱、3-水泵、4-支架、5-传送链、6-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7-气缸、8-支撑杆、9-固定杆、10-导流板、11-送水管、12-第二喷水管、13-第一喷水管、14-喷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水箱2,所述水箱2上部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上安装有传送链5,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设置在传送链5上方,传动链5一方面能够为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还能够大大降低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移动过程中的阻力,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用于放置待淬火的工件;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气缸7,所述气缸7位于支架4左侧,且气缸7的伸缩端驱动连接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气缸7作为动力源,能够带动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沿着传送链5移动,进而带动工件沿着传送链5移动,气缸7的固定方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水箱2左上侧安装有支撑杆8,且气缸7固定安装在支撑杆8顶端,所述支撑杆8倾斜设置;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3、导流板10和喷水管机构,水泵3的进水端与水箱2相连通,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11连接至喷水管机构,喷水管机构固定在支架4上,水泵3将水箱2内的冷却液通过送水管11送入喷水管机构,通过喷水管机构对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上的工件进行喷液淬火,喷水管机构喷出的冷却液对工件进行淬火后,下落至水箱2内,从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利用,水泵3的类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水泵3为潜水泵,且水泵3安装在水箱2内部;所述喷水管机构由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组成,第一喷水管13水平设置,且沿着传送链5的移动方向延伸,第二喷水管12竖直设置,且第二喷水管12顶端与第一喷水管13的右端相连通,两者呈“7”字型结构,第二喷水管12底端与送水管11相连通,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上均开设有多个喷水孔14,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连接处的喷水孔14倾斜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连接处的喷水孔14的倾斜角度为45°,如此设置,能够对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连接处的喷水孔14进行有效利用,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的形状及尺寸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均采用不锈钢方管制成,且横截面尺寸为40mm×40mm;所述导流板10固定在支架4上,导流板10位于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上的工件中部的上方,且导流板10位于喷水管机构下方,导流板10用以确保冷却液集中喷洒至工件端部,同时有效避免工件中间部位接触淬火液,所述导流板10由对称倾斜设置的两块支板组成,如此设置,能够将落在导流板10上的冷却液导流至两端,以使冷却液集中喷洒至工件端部,导流板10的安装方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流板10通过固定杆9固定安装在支架4上,固定杆9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导流板10的前后两侧;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PLC控制箱1,PLC控制箱1控制连接水泵3和气缸7,用于控制该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的运行;所述支架4上还设有调节支架4宽度的宽度调节装置,以满足不同的工件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待淬火的工件放置在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上,气缸7作为动力源,能够带动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沿着传送链5移动,进而带动工件沿着传送链5移动,当工件移动至导流板10下方时,气缸7停止伸缩,水泵3将水箱2内的冷却液通过送水管11送入喷水管机构,通过喷水管机构对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上的工件进行喷液淬火,喷水管机构喷出的冷却液对工件进行淬火后,下落至水箱2内,从而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利用,所述导流板10由对称倾斜设置的两块支板组成,能够将落在导流板10上的冷却液导流至两端,以使冷却液集中喷洒至工件端部,同时有效避免工件中间部位接触淬火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2),所述水箱(2)上部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上安装有传送链(5),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设置在传送链(5)上方;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气缸(7),所述气缸(7)位于支架(4)左侧,且气缸(7)的伸缩端驱动连接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3)、导流板(10)和喷水管机构,水泵(3)的进水端与水箱(2)相连通,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11)连接至喷水管机构,喷水管机构固定在支架(4)上;所述导流板(10)固定在支架(4)上,导流板(10)位于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上的工件中部的上方,且导流板(10)位于喷水管机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2),所述水箱(2)上部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上安装有传送链(5),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设置在传送链(5)上方;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气缸(7),所述气缸(7)位于支架(4)左侧,且气缸(7)的伸缩端驱动连接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所述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水泵(3)、导流板(10)和喷水管机构,水泵(3)的进水端与水箱(2)相连通,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11)连接至喷水管机构,喷水管机构固定在支架(4)上;所述导流板(10)固定在支架(4)上,导流板(10)位于端部淬火工件支撑座(6)上的工件中部的上方,且导流板(10)位于喷水管机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左上侧安装有支撑杆(8),且气缸(7)固定安装在支撑杆(8)顶端,所述支撑杆(8)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为潜水泵,且水泵(3)安装在水箱(2)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端部余热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机构由第一喷水管(13)和第二喷水管(12)组成,第一喷水管(13)水平设置,且沿着传送链(5)的移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昌德马祖斌丁始军厉民刘乃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