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07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粘度计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抽放液管(3)和测量管(2),抽放液管(3)下方连接有下储液球(6),下储液球(6)的下方连通有直接插入到样品瓶的进排液管(7),测量管(2)的底部与下储液球(6)的底部连通;测量管(2)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1)。测量管(2)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上储液球(12)、计时球(11)、毛细管(10)和悬挂液柱球(8),悬挂液柱球(8)与进排液管(7)和下储液球(6)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粘度计具有测量准确,液体回收简单,易于自动化控制,清洗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
本技术涉及粘度计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
技术介绍
乌氏粘度计(见附图2:传统乌氏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的运动粘度,是一种重力型的毛细管粘度计,它依据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驱动下从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来测量液体的运动粘度,与其它U形重力型粘度计相比,它多了一根放空管和一个悬挂液柱球,测量时形成悬挂液柱因而不受加入液体量和储液球中的液位的影响,测试精度比其它重力型粘度计高(手动测量都能达到0.1%)而获得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乌氏粘度计三个管口全部向上,需从上部加样,上部排液。废液排除时会污染三个管的全部面积,并且难以排净,不易清洗干净,还会溅到人体很不安全,清洗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清洗溶剂,并有很高的机率清洗不干净,造成测试不准,难以实现自动加样和自动清洗。自动化的测试仪器的结构和操作极其复杂,材料耐腐蚀要求高,因而价格十分昂贵。长期以来,全自动的粘度计(包括自动进样和自动清洗)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生产,其市场也被他们所垄断,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其需求量却是全世界最高的。大量的外汇流向那些发达国家。而一些中小型企业一般买不起昂贵的全自动进口仪器,停留在手动和半自动操作,饱受有毒有机溶剂蒸气的毒害和繁琐的手动操作之苦。中国专利CN102809523A,专利名称为“一种夹套式底部进样全自动乌氏粘度计”的技术专利,采用夹套设计具有底部自动进样的优点,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以下缺点,1、测量每次落到费恒温环境中温度影响较大;2、如果通过提升保温方式测量,则将测量时间与传统测量相比增长;3、由于结构复杂,所以清洗不稳定,有时难以清洗干净,浪费试剂较多;4、上扩张求内有残夜驻留,用过后每周都要进行拆除离线用腐蚀性更高的液体清洗;5、自动测量故障率较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6、温度标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清洗不便,测量误差大,浪费试剂等缺点,提供了一种进样方便、易清洗、测量精确和易于自动化的新型乌氏粘度计。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抽放液管和测量管,抽放液管下方连接有下储液球,下储液球的下方连通有直接插入到样品瓶的进排液管,测量管的底部与下储液球的底部连通;测量管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抽放液管首先进行抽液使其进入到下储液球,继续抽取能够排出下储液球内的气泡,同时起到搅匀液体的功能。而且在进行排液过程中,下储液球内的液体直接经进排液管流回样品瓶。整个过程无样液流失,而且过程稳定。而且下储液球能够对试样的体积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到进行试验的样液体积可控,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作为优选,进排液管设置有进排口通道,进排口通道直接插入到样品瓶。作为优选,测量管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上储液球、计时球、毛细管和悬挂液柱球,悬挂液柱球与进排液管和下储液球连通。作为优选,毛细管的内孔半径小于测量管上段的内孔半径。作为优选,测量管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为通过放空管的下端连通到悬挂液柱球后与测量管连通。作为优选,上储液球和计时球之间设有上计时刻度,计时球的下方设有下计时刻度。作为优选,抽放液管设置在测量管的右侧,放空管设置在测量管的左侧;进排液管设在测量管和抽放液管的下方且位于测量管和抽放液管两者之间。作为优选,抽放液管内设置有挡液管,挡液管与抽放液管相通,挡液管位于下储液球的上方。挡液管能够在下储液球中气液分离过程中留住气泡带出的液体,从而保证液体试样体积的准确性。作为优选,下储液球上设有充液标记。作为优选,进排液管连接有控制液体通过的阀体,抽放液管的管口连接有抽液装置和推液装置。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直接从样品瓶中提取样品,适用于任何温度的测量液体,样品测试完最终反回到原液中,一点都不流失,原液可以进行回收封存由于原液没有与其他液体进行混淆,因此原液可以进行简单的提纯再利用,可以减少很多化学物品的排放,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抽放液管通过抽和放及其它几个管口的闭合打开等动作,实现自动测量、清洗、干燥。尤其在润洗和放空时抽放液管可以进行正负压处理快速实现润洗和放空。3)本技术的清洗液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一直用到极限,清洗液使用量很少就可以清洗干净(约12ML),非常环保。4)本技术一点都不改变乌氏粘度的测量原理,测定的数据和传统型粘度计相比更加稳定重复性更一致。5)本技术生产实施方便,进样时只需吸取定制好的样品量,不用担心取样传输到阀、泵机构造成损坏,本技术将样品以稳定的压力定时提取,提取完会自动吸收空气产生气泡混动样品更均匀。清洗时,以多于样品量(多1ML)的清洗液提取,取完后吸收空气产生混动将污染面积全部清洗到。6)本技术不用螺口定制,不用特殊算法,测量、清洗液体不会流失。自动清洗,清洗液人体不用接触,不会外泄非常安全,是一款非常低能耗粘度计。7)本技术试验液对管壁的污染面积较小,清洗更加方便,同时易于实现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粘度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粘度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一放空管、2一测量管、3一抽放液管、4一挡液管、5一充液标记、6一下储液球、7一进排液管、8一悬挂液柱球、9一球形罩、10一毛细管、11一计时球、12一上储液球、MU一下计时刻度、MO一上计时刻度、71一进排口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抽放液管3和测量管2,测量管2的直径为7mm~20mm,抽放液管3下方连接有下储液球6,下储液球6的下方连通有直接插入到样品瓶的进排液管7,测量管2的底部与下储液球6的底部连通;测量管2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1。为了进一步解释进排液管7的结构,进排液管7设置有进排口通道71,进排口通道71直接插入到样品瓶。测量管2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上储液球12、计时球11、毛细管10和悬挂液柱球8,悬挂液柱球8包含有球形罩9,悬挂液柱球8与进排液管7和下储液球6连通。测量管2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1为通过放空管1的下端连通到悬挂液柱球8后与测量管2连通。上储液球12和计时球11之间设有上计时刻度MO,计时球11的下方设有下计时刻度MU;抽放液管3设置在测量管2的右侧,放空管1设置在测量管2的左侧;进排液管7设在测量管2和抽放液管3的下方且位于测量管2和抽放液管3两者之间;抽放液管3内设置有挡液管4,挡液管4与抽放液管3相通,挡液管4位于下储液球6的上方,这里挡液管4的结构可以套设在抽放液管3内的短管,也可以为挡片,只要在中部设置开口能够使其上侧抽放液管3和下侧的抽放液管3连通即可。下储液球6上设有充液标记5。毛细管10的内孔半径小于测量管2上段的内孔半径。其中测量管2的直径为7mm~20mm,这里的测量管2的直径显然不是毛细管的直径,这里的直径代表为测量管2管身直径。本粘度计的工作原理:进排液管7的下方连接有控制液体进出的阀体,阀体选用电磁阀,因为易于控制。抽放液管连接有抽液装置和推液装置,这里使用抽液泵和推液泵。当然,电磁阀也可以替换为人工阀。1、闭合放空管1和测量管2,启动抽液泵打开抽放液管3和进排液管7的电磁阀,样品液从样品瓶经进排液管7进入下储液球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抽放液管(3)和测量管(2),其特征在于:测量管(2)的直径为7mm~20mm,抽放液管(3)下方连通有下储液球(6),下储液球(6)的下方连通有直接插入到样品瓶的进排液管(7),测量管(2)的底部与下储液球(6)的底部连通;测量管(2)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抽放液管(3)和测量管(2),其特征在于:测量管(2)的直径为7mm~20mm,抽放液管(3)下方连通有下储液球(6),下储液球(6)的下方连通有直接插入到样品瓶的进排液管(7),测量管(2)的底部与下储液球(6)的底部连通;测量管(2)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进排液管(7)设置有进排口通道(71),进排口通道(71)直接插入到样品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测量管(2)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上储液球(12)、计时球(11)、毛细管(10)和悬挂液柱球(8),悬挂液柱球(8)与进排液管(7)和下储液球(6)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毛细管(10)的内孔半径小于测量管(2)上段的内孔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测量管(2)的一侧连接有放空管(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震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