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87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内机包括:内部风道(11)和对旋风机(2),所述内部风道(11)与所述空调内机的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连通,所述对旋风机(2)设置在所述内部风道(11)内,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口(12)沿所述内部风道(11)流向所述排气口(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空调内机的内部风道中设置对旋风机来引导气流,相比于现有采用离心风机或较大尺寸的轴流风机来满足送风需求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对旋风机在满足同样送风需求的情况下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更小,能够满足更多的适用场合的安装需求,尤其是安装空间要求较为紧凑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商用空调器应用非常广泛,使用场合的不同,使得对商用空调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对于舰船上使用的空调内机举例来说,由于舰船上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对商用空调器的整机尺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现有的商用空调器的空调内机很多都包括离心风机、电机和换热器等部件,离心风机由于其进气方向与排气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受限于该特点使得商用空调器的尺寸难以减小,而且在空调器设计上离心风机在安装位置和方向上也受到很多限制。对于空调内机来说,如果使用轴流风机来代替离心风机,其工作压力较小而难以满足送风要求,而如果希望增加工作压力,则势必需要增大轴流风机尺寸,进而使得空调器整体依旧无法减小尺寸,从而限制了对安装空间有要求的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能够减小安装空间的占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包括:内部风道和对旋风机,所述内部风道与所述空调内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所述对旋风机设置在所述内部风道内,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内部风道流向所述排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沿轴向相邻布置,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旋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或所述第二轴流风机中的轴流风叶采用外转子电机提供驱动力,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壳与所述轴流风叶的内圈固定设置,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相对于所述内部风道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在所述内部风道中设有与所述内部风道相对固定的支架,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架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轴流叶片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轴流叶片的数量互为质数。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风道中呈V型布局的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内部风道中相对于所述进气口靠内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对旋风机的下方。进一步地,在所述换热器下方还设有接水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内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空调内机的内部风道中设置对旋风机来引导气流,相比于现有采用离心风机或较大尺寸的轴流风机来满足送风需求的方案,本技术采用的对旋风机在满足同样送风需求的情况下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更小,能够满足更多的适用场合的安装需求,尤其是安装空间要求较为紧凑的场合。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空调内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内机实施例中对旋风机的两组相邻轴流叶片运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内机实施例中轴流叶片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空调内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内机包括:内部风道11和对旋风机2。内部风道11与空调内机的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连通,对旋风机2设置在内部风道11内,用于引导气流从进气口12沿内部风道11流向排气口13。内部风道11可以形成在空调内机的机体1内部,而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可以参考图1所示分别设置在内部风道11的两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的设置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内部风道11除端部的其他位置。内部风道11可以参考图1所示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将进气口12设置在机体1的下部位置,将排气口13设置在机体1的上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的内部风道,进气口和出气口也可以相对于机体1设置在其他位置上。对旋风机2可选包括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沿轴向相邻布置,且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的旋向相反。也就是说,如果第一轴流风机21顺时针旋转,则第二轴流风机22逆时针旋转;也可以是第一轴流风机21逆时针旋转,则第二轴流风机22顺时针旋转。在内部风道11中可以布置一组以上的对旋风机2,旋向相反的两个轴流风机可以提供解决单个轴流风机静压较小的问题,而且相比于离心风机其在安装方向和位置上受限更少,设计上更加自由。参考图1和图2,第一轴流风机21可以包括轴流风叶211和电机212,第二轴流电机22可以包括轴流风叶221和电机222。电机212和222相互独立,并在空间上相邻,电机212和222的电机输出轴可向同一轴线的相反方向伸出。轴流风叶211和221可以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也可以安装到电机外壳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中的轴流风叶2a均采用外转子电机提供驱动力,也就是说,电机212和222均为外转子电机,这种电机的外壳与轴流风叶2a的内圈2b固定设置,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相对于内部风道11进行固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中的任一个采用外转子电机,另一个采用内转子电机。为了方便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的固定,可以在内部风道11中设置与内部风道11相对固定的支架,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架进行固定。例如在内部风道11设置十字型的支架,支架的中心与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这种外转子电机由于输出轴固定,轴流风叶2a的内圈2b与外转子电机的外壳固定,因此对应的轴流风机的悬臂长度为1/2外壳长度+输出轴长度,较之内转子电机的悬臂长度(等于外壳长度+输出轴长度)更短,因此弯曲载荷更低。参考图2,第一轴流风机21的轴流叶片和第二轴流风机22的轴流叶片的数量优选互为质数,以消除运行时可能发生的共振现象。例如,轴流风叶211包括6片风叶,轴流风叶221包括7片风叶。另外,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相对于气流运动方向可以互换位置,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的调整叶片角度和旋向。如果将本技术上述采用对旋风机2的空调内机实施例与采用单个轴流风机的空调内机在相同设计风量(例如1200m3/h)和转速(N=960rad/min)下进行比较,本技术空调内机实施例在对旋风机的外径尺寸上相比于单个轴流风机的外径尺寸要减小约20%,在静压上增加18%,效率上增加10%。为了进一步减小空调内机的安装空间,参考图1,本技术的空调内机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内部风道11中呈V型布局的换热器3。这种V型布局的换热器相比于现有一字型布局的换热器增加了换热面积近一倍,并且在机体1内的布局空间上并不明显增加。在图1中,换热器3可选设置在内部风道11中相对于进气口12靠内一侧,以便在进气位置便进行更全面地换热,相比于其他位置可以减少排气口气流与外界之间的温度差,以减少或消除排风口的凝露现象。具体来说,优选将换热器3设在对旋风机2的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换热器3下方设置接水盘4,以便在换热器3上凝露时能够承接汇流的水滴,避免污染或腐蚀机体1。上述各空调内机可适用于各类空气调节设备,尤其适合应用于空调器。因此,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内机,能够达到减小安装空间占用的技术效果。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风道(11)和对旋风机(2),所述内部风道(11)与所述空调内机的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连通,所述对旋风机(2)设置在所述内部风道(11)内,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口(12)沿所述内部风道(11)流向所述排气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风道(11)和对旋风机(2),所述内部风道(11)与所述空调内机的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连通,所述对旋风机(2)设置在所述内部风道(11)内,用于引导气流从所述进气口(12)沿所述内部风道(11)流向所述排气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旋风机(2)包括第一轴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风机(22),所述第一轴流风机(21)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22)沿轴向相邻布置,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21)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22)的旋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21)和/或所述第二轴流风机(22)中的轴流风叶采用外转子电机提供驱动力,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壳与所述轴流风叶的内圈固定设置,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输出轴相对于所述内部风道(11)进行固定。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曾慧陈喜民汤雁翔陈红邹先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