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桑堇馨专利>正文

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75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支架,用于支撑待支撑设备,包括承载座;设于所述承载座一面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相向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于背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接有一触发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承载座共同合围形成一夹持空间;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入所述夹持空间,并按压所述触发部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收拢以夹持支撑所述待支撑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本技术涉及待支撑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拿取的按压式支架。
技术介绍
待支撑设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例如作为视频播放器、汽车导航等,因此,根据需求市面上也推出了车载待支撑设备支架,摆脱双手,将待支撑设备固定于方便查看的位置。目前的待支撑设备支架虽然有不错的支撑效果,但是固定和拿取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待支撑设备放置和拿取的按压式支架。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架,用于支撑待支撑设备,包括:承载座;设于所述承载座一面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通过第一凸台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二夹持板通过第二凸台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相向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于背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接有一触发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承载座共同合围形成一夹持空间;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入所述夹持空间,并按压所述触发部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收拢以夹持支撑所述待支撑设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凸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一凸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凸台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均由弹性材质制成;当所述触发部受外力按压而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凸台朝背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弹性形变,而所述第二凸台朝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夹相向收拢;当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受外力而背向打开时,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背离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同时提拉所述触发部朝背离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第二凸台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第一凸台方向弹性形变。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端设有呈柱状的第一转动连接棱和第二转动连接棱。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棱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凹槽;所述第二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二凸台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棱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凹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第一支撑板和自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包括连接在连接部上的第二支撑板和自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转动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转动凹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转动凹槽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包括与所述承载座平行设置的触发部平台和自所述触发部平台一侧垂直向下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固接;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在所述触发部上时,所述触发部平面紧靠所述待支撑设备背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平行错开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连接板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部上,所述第二板部高于所述第一板部且当所述待支撑设备发在所述触发部上时,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触发部平台位于同一平面对所述待支撑设备提供支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自所述第二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挡边;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挡边围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触发部是一体成型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触发部由PP胶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和拆卸待支撑设备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夹持待支撑设备的夹持部和承载座,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承载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活动的触发部,当把待支撑设备置于触发部上时,可使所述夹持部夹紧待支撑设备;当拿取待支撑设备时,该待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接触的两侧边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向外侧撑开,同时提拉触发部向上移动,或者提拉触发部即可使夹持部松开待支撑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支架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支架的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支架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图5所示支架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7为图5所示支架的剖面图。图8为图6所示支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99。支架99可在夹持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切换。图1所示为支架99处于夹持状态,图2和图3所示为支架99处于松开状态。支架99包括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承载座20和触发部14。请同时参照图4,第一夹持板11包括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一限位板113,第一支撑板111的一侧与连接部13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板113为自第一支撑板111的另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第二夹持板12包括第二支撑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3,第一支撑板121的一侧与连接部13转动连接,第二限位板123为自第一支撑板121的另一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第一夹持板11通过凸设于支撑座20上的第一凸台221转动连接于承载座20,第二夹持板12通过凸设于支撑座20上的第二凸台222转动连接于承载座20。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远离承载座20的一端均设有用于与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转动连接的呈柱状的第一转动连接棱225和第二转动连接棱226。对应地,第一支撑板111在与第一凸台221转动连接的连接部设有与第一转动连接棱225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凹槽115;第二支撑板121在与第二凸台222转动连接的连接部设有与第二转动连接棱226相配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凹槽125。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座20与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例如通过销轴和销孔的铰接,本技术对具体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触发部14固接在连接部13上,触发部14包括固定部142和触发部平台144,触发部平台144与承载座20平行设置,固定部142为自触发部平台142靠近承载座20的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142支撑触发部平台144并将触发部平台144固定于连接部13上;如前所述,当将待支撑设备放在触发部14上时,触发部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用于支撑待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设于所述承载座一面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相向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于背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接有一触发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承载座共同合围形成一夹持空间;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入所述夹持空间,并按压所述触发部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收拢以夹持支撑所述待支撑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用于支撑待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设于所述承载座一面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座,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相向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于背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接有一触发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以及所述承载座共同合围形成一夹持空间;当所述待支撑设备放入所述夹持空间,并按压所述触发部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收拢以夹持支撑所述待支撑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凸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一凸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凸台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均由弹性材质制成;当所述触发部受外力按压而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向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凸台朝背离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弹性形变,而所述第二凸台朝背离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夹相向收拢;当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受外力而背向打开时,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连接部也朝背离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同时提拉所述触发部朝背离所述承载座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第二凸台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第一凸台方向弹性形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端设有呈柱状的第一转动连接棱和第二转动连接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棱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堇馨
申请(专利权)人:桑堇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