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582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内两个相对的侧壁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填料拐角导向的导流结构,所述池体底部设有与导流结构配合使填料循环流动的曝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池体内设置导流结构和曝气装置使得填料能够顺畅流动形成环流流场,不易堆积,避免池体的底部或侧壁形成死角,节约能耗,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实现氨氮的降解和有机物的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要求日趋严格,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水既要满足氨氮指标,又要降低有机物含量。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作为处理废水的一种重要设备,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反应器中将比重接近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在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下使得活性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漂浮的载体在反应器内随着混合液的回旋翻转而自由移动,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传统的反应器主要用于处理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不能有效降解高浓度有机物,并且传统反应器的结构存在:1)填料堵塞出水口,且有部分填料堆积池底,分布不均,消耗能量高;2)填料在池体内无固定的移动方向,只是自由移动;3)填料与废水处于完全混合状态,出水存在短流状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填料在池体中流动混乱,填料易堆积堵塞,污水处理效果差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内两个相对的侧壁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填料拐角导向的导流结构,所述池体底部设有与导流结构配合使填料循环流动的曝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池体内设置导流结构和曝气装置使得填料能够顺畅流动形成环流流场,不易堆积,避免池体的底部或侧壁形成死角,节约能耗,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实现氨氮的降解和有机物的去除。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池体的同一侧壁上,所述池体的内部通过隔离墙将其分隔成与进水口连通的左腔室和与出水口连通的右腔室,所述隔离墙远离进水口的一侧设有用于左腔室和右腔室连通的过水孔,所述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均设有导流结构和曝气装置,采用该结构延长了污水的流动区域,增大了污水与填料接触的时间,有利于污水与填料进行充分反应,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进一步,每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内导流板、外导流板和两个底部导流板,所述内导流板的下端与隔离墙密封连接,所述外导流板的下端与池壁密封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底部导流板与池底和池壁密封连接,另一个所述底部导流板与池底和隔离墙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内导流板与隔离墙的夹角为30°~50°,所述外导流板与池壁的夹角为30°~60°,所述底部导流板与池底的夹角为30°~60°。进一步,所述曝气装置为单侧曝气,并位于外导流板的正下方,所述外导流板宽于所述底部导流板。进一步,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多组曝气管,多组曝气管沿池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组曝气管的下端伸入池底。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曝气装置设置为单侧曝气,有利于避免底部填料堆积,并且位于外导流板的正下方使得填料在曝气装置作用下浮起时可以通过外导流板拦截导流换向,使得填料在各导流板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进一步,所述外导流板和所述内导流板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且高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的高度。进一步,所述池体为长方体形,所述隔离墙与池体长度方向的侧壁平行设置,且隔离墙将池体内部隔成均匀对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进一步,所述左腔室的宽度尺寸与深度尺寸比为1:1~1:4。进一步,所述过水孔设置在隔离墙远离进水口一侧的下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侧壁的上部,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防止填料流失的格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合理的结构布局使得填料能够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在池体内移动,避免调料堆积,提高填料流化效果,节约能耗,通过格栅避免填料堵塞出口及流失。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俯视图;图2显示为图1中A-A的剖视图。零件标号说明1池体;11左腔室;12右腔室;2曝气装置;21曝气管;3进水口;4出水口;5内导流板;6外导流板;7隔离墙;8过水孔;9底部导流板;1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在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之前,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污水处理,特别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是解决传统反应器填料流动混乱,填料易堆积,资源浪费,污水处理效果差等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池体1,池体1为长方体形,池体1的顶部敞开设置,填料由池体的顶部放入池体内。池体1上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且进水口3和出水口4处均设有防止填料流失的格栅,格栅的栅孔直径小于填料直径。池体1内两个相对的侧壁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填料拐角导向的导流结构,池体1的底部设有与导流结构配合使填料循环流动的曝气装置2通过曝气装置2使得池体底部的填料受到冲击上升,避免填料堆积,填料移动过程中与导流结构接触,在导流结构的反作用力下使得填料有规律的循环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口3和出水口4设置在池体1的同一侧壁上,池体1内沿其长度设有隔离墙7,隔离墙7与池体长度方向的侧壁平行设置,通过隔离墙7将池体1的内部隔成均匀对称的左腔室11和右腔室12,左腔室11和右腔室12的宽度尺寸均为D1,左腔室11和右腔室12的深度尺寸均为H1,左腔室11的宽度尺寸D1与深度尺寸H1比为1:1~1:4,采用适当的宽深比使得废水能够连续不断的循环流动处理,并且避免影响填料的循环流动,提高废水处理效果。隔离墙7远离进水口3的一侧设有用于左腔室11和右腔室12连通的过水孔8。过水孔8设置在隔离墙7远离进水口3一侧的下部,进水口3和出水口4设置在池体1侧壁的上部,有利于工业废水充分的在池体内流动与填料接触。左腔室11与进水口3连通,右腔室12与出水口4连通,如图1所示,待处理的工业废水由进水口3进入到左腔室11中,然后经过过水孔8流动到右腔室12中,再由出水口4排出,采用该结构设计使得工业废水能够充分的和池体1中的填料接触,增大了工业废水的流动区域和与填料接触的时间,有效的降解了氨氮以及去除有机物。如图1和图2所示,左腔室11和右腔室12内均设有导流结构和曝气装置2,左腔室11中分布一组导流结构,右腔室12中分布一组导流结构,每组导流结构包括内导流板5、外导流板6和两个底部导流板9,通过各个导流板引导填料形成环流流场,避免池底或侧壁形成死角,节约能耗。外导流板6和内导流板5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且高于出水口4和进水口3的高度。内导流板5的下端与隔离墙7密封连接,且内导流板5与隔离墙7的夹角α为30°~50°;外导流板6的下端与池壁密封连接,且外导流板6与池壁的夹角β为30°~60°;其中一个底部导流板9与池底和池壁密封连接,另一个底部导流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内两个相对的侧壁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填料拐角导向的导流结构,所述池体底部设有与导流结构配合使填料循环流动的曝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内两个相对的侧壁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填料拐角导向的导流结构,所述池体底部设有与导流结构配合使填料循环流动的曝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池体的同一侧壁上,所述池体的内部通过隔离墙将其分隔成与进水口连通的左腔室和与出水口连通的右腔室,所述隔离墙远离进水口的一侧设有用于左腔室和右腔室连通的过水孔,所述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均设有导流结构和曝气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内导流板、外导流板和两个底部导流板,所述内导流板的下端与隔离墙密封连接,所述外导流板的下端与池壁密封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底部导流板与池底和池壁密封连接,另一个所述底部导流板与池底和隔离墙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板与隔离墙的夹角为30°~50°,所述外导流板与池壁的夹角为30°~60°,所述底部导流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二华余云飞杨世辉罗金华邱利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