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573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循环散热管,所述上顶板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远离上顶板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下底板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之间构成矩形框架结构,且矩形框架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散热管,所述循环散热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水腐蚀层,且循环散热管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输送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输送内管内部交错设置挡片,使得输送内管内部内部构成S型流道,提高了紊流程度,增大了比表面积,同时延长又在输送内管内部停留时间,从而增大了机油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
技术介绍
机油冷却器用于发动机的润滑油冷却,主要功能是保障发动机的安全运转及寿命,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及转速变的越来越高,因此,客观上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就需要采用低排量的小型化发动机,这就要求车用油冷器不仅应具有高效的换热功率和较小的泵耗功率,而且应该具有紧凑的结构形式,由此可见,在发动机系统中,采用具有高效紧凑式结构的油冷器对汽车工业的节能意义重大。当前国内用于冷却发动机增压空气的油冷器多为管带式结构,其冷却管内壁光滑直,扰流有难度,散热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循环散热管,所述上顶板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远离上顶板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下底板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之间构成矩形框架结构,且矩形框架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散热管,循环散热管上间断等距离安装有相互交错的散热鳍片,所述循环散热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水腐蚀层,且循环散热管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输送内管,输送内管的内侧壁上交错设有挡片,所述输送内管的外侧壁上也设有防水腐蚀层,输送内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油腐蚀层,且输送内管的内部设有送油通道,所述输送内管与循环散热管之间设有水冷通道,水冷通道的内部均匀设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一端延伸至送油通道内部,且导热管的另一端与散热鳍片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散热管的输入端贯穿上顶板并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循环散热管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并固定连接有回油管,且进油管的一侧上顶板上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并延伸至靠近进油管位置的水冷通道内部,所述进水管的一侧上顶板上安装有回水管,回水管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并延伸至靠近回油管位置的水冷通道内部。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底板的两端皆设有安装耳座,安装耳座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侧设有减震橡胶内套。优选的,所述导热管与输送内管的连接处以及导热管与循环散热管的连接处皆通过扁丝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循环散热管为蛇形管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油管、回油管、进水管以及回水管上皆设有防滑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通过设置蛇形结构的循环散热管内部设置输送内管,使得循环散热管与输送内管形成水冷通道,因此水通过水冷通道流动,实现水与油之间的换热,且通过在输送内管内部交错设置挡片,使得输送内管内部内部构成S型流道,提高了紊流程度,增大了比表面积,同时延长热油在输送内管内部停留时间,从而增大了机油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在水冷通道的内部均匀设置导热管,使得导热管的一端延伸至送油通道内部,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散热管表面设置的散热鳍片固定连接,在水冷散热的同时,实现油自冷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冷却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循环散热管的内侧壁以及输送内管的外侧壁上皆设置防水腐蚀层,配合输送内管的内侧壁上设置防油腐蚀层,大大提升了循环散热管的防腐蚀性能,延长油冷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循环散热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循环散热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鳍片;2-第一支撑架;3-减震橡胶内套;4-进油管;5-进水管;6-循环散热管;7-上顶板;8-回水管;9-回油管;10-安装耳座;11-第二支撑架;12-下底板;13-输送内管;14-水冷通道;15-送油通道;16-防油腐蚀层;17-导热管;18-防水腐蚀层;19-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顶板7、下底板12和循环散热管6,上顶板7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11,且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11远离上顶板7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1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上顶板7和底板12的两端皆设有安装耳座10,安装耳座10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侧设有减震橡胶内套3,增加油冷器的安装稳定性,上顶板7、下底板12第一支撑架2以及第二支撑架11之间构成矩形框架结构,且矩形框架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散热管6,循环散热管6为蛇形管结构,循环散热管6上间断等距离安装有相互交错的散热鳍片1,循环散热管6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水腐蚀层18,且循环散热管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输送内管13,输送内管13的内侧壁上交错设有挡片19,使得输送内管13内部内部构成S型流道,提高了紊流程度,增大了比表面积,延长热油在输送内管13内部停留时间,从而增大了机油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散热效率,输送内管13的外侧壁上也设有防水腐蚀层18,输送内管13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油腐蚀层16,大大提升了循环散热管6的防腐蚀性能,延长油冷器的使用寿命,且输送内管13的内部设有送油通道15,且输送内管13与循环散热管6之间设有水冷通道14,水冷通道14的内部均匀设有导热管17,导热管17的一端延伸至送油通道15内部,且导热管17的另一端与散热鳍片1固定连接,导热管17与输送内管13的连接处以及导热管17与循环散热管6的连接处皆通过扁丝焊接固定,循环散热管6的输入端贯穿上顶板7并固定连接有进油管4,循环散热管6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7并固定连接有回油管9,且进油管4的一侧上顶板7上安装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7并延伸至靠近进油管4位置的水冷通道14内部,进水管5的一侧上顶板7上安装有回水管8,回水管8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7并延伸至靠近回油管9位置的水冷通道14内部,进油管4、回油管9、进水管5以及回水管8上皆设有防滑齿。工作原理:使用时,热油经进油管4进入循环散热管6输送内管13循环流动一圈后,经回油管9排出,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冷却水经进水管5导入输送内管13与循环散热管6之间设置的水冷通道14内循环流动一圈,经回水管8排出,冷却水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将输送内管13热油的热量带离,实现水与油之间的换热,由于输送内管13内部交错设置挡片19,使得输送内管13内部内部构成S型流道,提高了紊流程度,增大了比表面积,延长热油在输送内管13内部停留时间,从而增大了机油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水冷通道14的内部均匀设置的导热管17,吸收送油通道15内部热量,并传递至散热鳍片1自冷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冷却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顶板(7)、下底板(12)和循环散热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7)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11),且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11)远离上顶板(7)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1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7)、下底板(12)第一支撑架(2)以及第二支撑架(11)之间构成矩形框架结构,且矩形框架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散热管(6),循环散热管(6)上间断等距离安装有相互交错的散热鳍片(1),所述循环散热管(6)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水腐蚀层(18),且循环散热管(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输送内管(13),输送内管(13)的内侧壁上交错设有挡片(19),所述输送内管(13)的外侧壁上也设有防水腐蚀层(18),输送内管(13)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油腐蚀层(16),且输送内管(13)的内部设有送油通道(15),所述输送内管(13)与循环散热管(6)之间设有水冷通道(14),水冷通道(14)的内部均匀设有导热管(17),导热管(17)的一端延伸至送油通道(15)内部,且导热管(17)的另一端与散热鳍片(1)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散热管(6)的输入端贯穿上顶板(7)并固定连接有进油管(4),循环散热管(6)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7)并固定连接有回油管(9),且进油管(4)的一侧上顶板(7)上安装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7)并延伸至靠近进油管(4)位置的水冷通道(14)内部,所述进水管(5)的一侧上顶板(7)上安装有回水管(8),回水管(8)的输出端贯穿上顶板(7)并延伸至靠近回油管(9)位置的水冷通道(14)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顶板(7)、下底板(12)和循环散热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7)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11),且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11)远离上顶板(7)的一端分别与下底板(1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7)、下底板(12)第一支撑架(2)以及第二支撑架(11)之间构成矩形框架结构,且矩形框架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散热管(6),循环散热管(6)上间断等距离安装有相互交错的散热鳍片(1),所述循环散热管(6)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水腐蚀层(18),且循环散热管(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输送内管(13),输送内管(13)的内侧壁上交错设有挡片(19),所述输送内管(13)的外侧壁上也设有防水腐蚀层(18),输送内管(13)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油腐蚀层(16),且输送内管(13)的内部设有送油通道(15),所述输送内管(13)与循环散热管(6)之间设有水冷通道(14),水冷通道(14)的内部均匀设有导热管(17),导热管(17)的一端延伸至送油通道(15)内部,且导热管(17)的另一端与散热鳍片(1)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散热管(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沐海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