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门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53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式门套,包括前后连接的副插板和主插板,还包括通过卡槽连接在主插板左端的左门板线以及通过卡槽连接在副插板右端的右门板线,主插板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和凸起Ⅱ,副插板的后侧设置有与凸起Ⅰ和凸起Ⅱ相匹配的凹槽Ⅰ和凹槽Ⅱ,主插板的后侧固定有防水层以及压铆螺母,防水层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层,主插板的后侧通过压铆螺母安装在设置有压铆螺套的墙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现门套与墙体可密封连接的基础上,加固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插接式门套的稳定性,减小门套与墙体之间的摩擦的同时也减小了水对门套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式门套
本技术涉及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接式门套。
技术介绍
门套是是指门里外两个门框,也有直接称作门框的。其主要的作用是固定门扇和保护墙角、装饰等,常用在装修装潢过程中,用来保护门免受刮伤、腐蚀、破损、脏污等,一般是量身定做。现有的门套一般是现场制作,根据测量得到的尺寸切割木材,然后进行拼接,固定在墙面上。随着商品房的日益增多,房间内门的尺寸一般都是一样的,为了增大生产的效率,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可以进行拼接或者插接的门套,这种门套方便实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节省了拼装的时间。常用的门套有两种,一种是夹芯板自制门套,安装后比较结实,但是费时费力,外观笨拙;另一种是采用普通密度板加工组合,安装时用发泡胶直接与水泥墙体粘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门扇的重量和门扇开关所造成的冲击力,发泡胶能承受重量有限,长时间使用需要经常维修,造成不便。中国专利CN201133185Y公开了一种密封门套,包括主套板、正立边、门档,正立边和副立边分别插入主套板两侧凹槽中,门档通过卡槽嵌入主套板中。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达到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密封连接,但是门档与主套板之间仅通过卡槽连接,不够牢固,门档在门板的撞击下容易发生晃动,水容易腐蚀门套,门套与墙体之间也易发生摩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插接式门套,该插接式门套在实现门套与墙体可密封连接的基础上,加固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插接式门套的稳定性,同时减小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摩擦以及水对门套的腐蚀。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接式门套,包括前后连接的副插板和主插板,还包括通过卡槽连接在主插板左端的左门板线以及通过卡槽连接在副插板右端的右门板线,主插板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和凸起Ⅱ,副插板的后侧设置有与凸起Ⅰ和凸起Ⅱ相匹配的凹槽Ⅰ和凹槽Ⅱ,主插板的后侧固定有防水层以及压铆螺母,防水层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层,主插板的后侧通过压铆螺母安装在设置有压铆螺套的墙体上。优选的,凸起Ⅰ为尖角形。优选的,凸起Ⅱ为弧形。优选的,凸起Ⅱ的个数为1个或者多个。优选的,副插板的左端设置有防撞胶条。优选的,防水层为聚氯乙烯。优选的,防护层为天然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门套与墙体之间密封连接,稳定性好。2、本技术设置有防水层,可以减小水对门套的腐蚀。3、本技术设置有防护层,可以有效减小门套与墙体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门套及墙体的作用。4、本技术设置在主插板的后侧设置有压铆螺母,与墙体之间在通过发泡胶连接的同时,通过压铆连接固定,加固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连接。5、本技术的主插板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和凸起Ⅱ,凸起Ⅰ为尖角形,尖角形的结构可以稳定主插板和副插板的连接,凸起Ⅱ的数量为1个或者多个,也起到了稳定主插板和副插板连接的作用。6、本技术在副插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胶条,减小了门板的撞击对门套的损坏。7、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运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种插接式门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插接式门套主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插接式门套副插板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主插板;11、凸起Ⅰ;12、凸起Ⅱ;2、副插板;21、凹槽Ⅰ;22、凹槽Ⅱ;23、防撞胶条;3、左门板线;4、右门板线;5、防水层;6、压铆螺母;8、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插接式门套,包括前后设置的副插板2和主插板1,主插板1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11和凸起Ⅱ12,副插板2的后侧设置有分别与凸起Ⅰ11和凸起Ⅱ12相匹配的凹槽Ⅰ21和凹槽Ⅱ22,凸起Ⅰ11为尖角形,尖角的部分可以深入副插板2的内部,固定作用更好,凸起Ⅱ12的个数为1个或者多个,多个凸起Ⅱ12的设置方式也是起到加强主插板1和副插板2之间连接的作用。主插板1的后侧固定有防水层5,该防水层5为聚氯乙烯,可以减小水对门套的腐蚀,防水层5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层8,该防护层8为天然橡胶,用于减小门套与墙体之间的摩擦,主插板1的后侧还固定有压铆螺母6,用于与墙体之间压铆连接,压铆螺母6的个数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主插板1的后侧,压铆螺母6顺次穿过防水层5和防护层8,安装在设置有压铆螺套的墙体上,压铆螺母6的设置加固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左门板线3和右门板线4都为L形,主插板1的左端设置有卡槽,用于连接左门板线3,副插板2的右侧设置有卡槽,用于连接右门板线4。副插板2的左侧设置有防撞胶条23,减小门板对门套的撞击。本技术安装时,将副插板2插入主插板1的前侧,然后将左门板线3卡接到主插板1的左侧,将右门板线4卡接到副插板2的右侧,最后在主插板1后侧灌入发泡胶,再将门套压铆连接到安装有压铆螺母的墙体上。本技术的门套与墙体之间密封连接,稳定性好。本技术设置有防水层,可以减小水对门套的腐蚀。本技术设置有防护层,可以有效减小门套与墙体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门套及墙体的作用。本技术设置在主插板的后侧设置有压铆螺母,与墙体之间在通过发泡胶连接的同时,通过压铆连接固定,加固了门套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本技术的主插板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和凸起Ⅱ,凸起Ⅰ为尖角形,尖角形的结构可以稳定主插板和副插板的连接,凸起Ⅱ的数量为1个或者多个,也起到了稳定主插板和副插板连接的作用。本技术在副插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胶条,减小了门板的撞击对门套的损坏。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运输。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插接式门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接式门套,包括前后连接的副插板(2)和主插板(1),还包括通过卡槽连接在主插板(1)左端的左门板线(3)以及通过卡槽连接在副插板(2)右端的右门板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板(1)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11)和凸起Ⅱ(12),所述副插板(2)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Ⅰ(11)和凸起Ⅱ(12)相匹配的凹槽Ⅰ(21)和凹槽Ⅱ(22),所述主插板(1)的后侧固定有防水层(5)以及压铆螺母(6),所述防水层(5)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层(8),主插板(1)的后侧通过压铆螺母(6)安装在设置有压铆螺套的墙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式门套,包括前后连接的副插板(2)和主插板(1),还包括通过卡槽连接在主插板(1)左端的左门板线(3)以及通过卡槽连接在副插板(2)右端的右门板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板(1)的前侧设置有凸起Ⅰ(11)和凸起Ⅱ(12),所述副插板(2)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Ⅰ(11)和凸起Ⅱ(12)相匹配的凹槽Ⅰ(21)和凹槽Ⅱ(22),所述主插板(1)的后侧固定有防水层(5)以及压铆螺母(6),所述防水层(5)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层(8),主插板(1)的后侧通过压铆螺母(6)安装在设置有压铆螺套的墙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方一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彬圣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