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淑妹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51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其结构包括护架栏、超重可报警站台、支撑臂、第一支臂、第一液压杆、第二支臂、第二液压杆、第三支臂、第三液压杆、机体、旋转云台、底座、驱动轮、控制器,底座的左右两侧两端均安装有驱动轮,驱动轮设置有4个并且呈两两对称分布设置,底座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旋转云台与机体的底面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的有益效果:该装置采用超重可报警站台,具有超重报警的功能,能够避免装置在超重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不仅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对作业员的人身安全具有较高的保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属于高空作业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但是现有技术由于技术不完善,不具备超重报警的功能,当多人进入高空平台内对电力通信电缆线作业时,由于超重并且在高空中作业,不仅平台易受损,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极高,对作业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技术不完善,不具备超重报警的功能,当多人进入高空平台内对电力通信电缆线作业时,由于超重并且在高空中作业,不仅平台易受损,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极高,对作业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其结构包括护架栏、超重可报警站台、支撑臂、第一支臂、第一液压杆、第二支臂、第二液压杆、第三支臂、第三液压杆、机体、旋转云台、底座、驱动轮、控制器,所述的底座的左右两侧两端均安装有驱动轮,所述的驱动轮设置有4个并且呈两两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的底座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旋转云台与机体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的旋转云台设于底座与机体的中间,所述的机体的一侧面上内嵌有与旋转云台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机体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机体的内底面与第三支臂的底面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三支臂的下方设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的第三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三支臂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液压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机体,所述的第三支臂的顶部与第二支臂的一端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臂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支臂设置在第一支臂与第三支臂之间,所述的第二液压杆位于第二支臂的正下方并且两者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液压杆安装在第一支臂的下方并且一端连接于第二支臂的另一端内侧,所述的第一支臂远离第一液压杆的一端通过支撑臂与超重可报警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臂设于超重可报警站台与第一支臂之间,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的顶部与护架栏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的内部设有安装座、站板、限位挡板、铰轴、活塞杆、绝缘板、正极接触片、硅胶垫、密封圈、液压缸筒、活动槽、第一弹簧、限位底板、第一滑轮组、负极接触片、绝缘杆、圆盘、转轴、钢丝绳、第二滑轮组、第三滑轮组、环形孔、顶板、伸缩杆、支撑杆、限位堵板、丝杆、第二弹簧、套筒、垫板、左铰链柱、滚轮、滑槽导轨、限位块、底板、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铰链顶座、第三活动板、第四活动板、铰链底座、减震底座、右铰链柱、减震顶座、报警器;所述的站板的左右两端与超重可报警站台的两内侧活动接触,所述的站板的底面中心位置与减震顶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顶座的底面正中间固定有铰链顶座,所述的铰链顶座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板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板的底部通过左铰链柱与第一活动板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的底部铰链连接于铰链底座的一端,所述的铰链底座的另一端与第四活动板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的铰链底座的底面与减震底座的顶面正中间垂直连接,所述的第四活动板的顶部通过右铰链柱连接于第三活动板的底部,所述的第三活动板的顶部与铰链顶座的另一侧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减震顶座与减震底座相互平行且对称,所述的丝杆从左往右依次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左铰链柱、右铰链柱,所述的丝杆的两外端均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限位堵板,所述的限位堵板设置有两块并且为同心圆结构,所述的第二活动板远离第三活动板的一侧面中心位置与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顶板平行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一端连接于第一活动板的一侧面中心位置,所述的顶板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环形孔,所述的底板内设置有滑槽导轨,所述的滑槽导轨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的滚轮与滑槽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的滚轮与套筒的底面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的套筒的内底面固定有垫板,所述的垫板通过第二弹簧与伸缩杆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的伸缩杆贯穿于套筒并且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钢丝绳的一端穿过环形孔与伸缩杆的顶面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的伸缩杆的顶面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的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滑轮组、第二滑轮组连接于第一滑轮组,所述的第三滑轮组、第二滑轮组的顶部与站板的底面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滑轮组固定在绝缘杆上并且位于负极接触片的上方,所述的绝缘杆的一侧面底部与负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的绝缘杆的顶部通过转轴与圆盘铰链连接,所述的圆盘远离第一滑轮组的一侧面通过支撑杆与套筒的外壁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二滑轮组远离第三滑轮组的一侧上设有与站板相连接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通过铰轴铰接于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的活塞杆靠近圆盘的一侧上垂直连接有绝缘板,所述的绝缘板的底面一角部位上固定有正极接触片,所述的活塞杆的底面与密封圈相连接,所述的活塞杆贯穿于与之相配合的活动槽,所述的活动槽开设在液压缸筒的内部,所述的液压缸筒的顶面设置有硅胶垫,所述的密封圈通过第一弹簧的两端与限位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限位底板的底面与液压缸筒的内底面相连接,所述的限位挡板位于安装座远离第二滑轮组的一侧并且与超重可报警站台的内壁垂直连接,所述的限位挡板平行位于站板的下方所述的正极接触片、负极接触片均与报警器通过电连接,所述的报警器安装在超重可报警站台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的内部及外部结构均以减震顶座的垂直中心线为轴呈对称式分布设置,使得站板的受力均匀,提高其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滑轮组包括有双夹轮、连接轴、轮架,所述的连接轴贯穿于双夹轮的中心位置并且两端与轮架的两内侧相连接,所述的双夹轮的形状呈圆形结构,所述的双夹轮的外壁光滑,减少与钢丝绳的摩擦,使得钢丝绳不受磨损。进一步地,所述的钢丝绳的另一端与连接轴相连接,所述的钢丝绳的外表面与双夹轮两内侧面活动接触,便于将绝缘杆拉起。进一步地,所述的左铰链柱还包括有通孔,所述的左铰链柱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孔,所述的通孔的形状呈圆形结构,所述的通孔的直径数值小于左铰链柱的直径数值,有助于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在丝杆上向外拉伸,从而缩小顶板与底板的间距,便于对伸缩杆施力而向套筒内缩。进一步地,所述的丝杆贯穿于通孔并且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左铰链柱的活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在使用时,当站板受到超于超重可报警站台内部的载荷时,由于重力站板会被下压直到,从而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第三活动板、第四活动板向丝杆的两端外伸通过减震顶座带动站板下降,与此同时,底板通过滑槽导轨、滚轮的辅助下向水平向左平移,顶板伸缩杆的辅助下也水平向左同步平移,与此同时,顶板与底板的间距逐渐缩小,从而伸缩杆套筒内缩,因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伸缩杆上,故伸缩杆内缩时即对钢丝绳产生拉力,因为钢丝绳的另一端绑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其结构包括护架栏(1)、超重可报警站台(2)、支撑臂(3)、第一支臂(4)、第一液压杆(5)、第二支臂(6)、第二液压杆(7)、第三支臂(8)、第三液压杆(9)、机体(10)、旋转云台(11)、底座(12)、驱动轮(13)、控制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2)的左右两侧两端均安装有驱动轮(13),所述的驱动轮(13)设置有4个并且呈两两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的底座(12)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旋转云台(11)与机体(10)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的旋转云台(11)设于底座(12)与机体(10)的中间,所述的机体(10)的一侧面上内嵌有与旋转云台(11)电连接的控制器(14),所述的控制器(14)与机体(1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机体(10)的内底面与第三支臂(8)的底面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三支臂(8)的下方设有第三液压杆(9),所述的第三液压杆(9)的一端与第三支臂(8)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液压杆(9)的另一端连接于机体(10),所述的第三支臂(8)的顶部与第二支臂(6)的一端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臂(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臂(4)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支臂(6)设置在第一支臂(4)与第三支臂(8)之间,所述的第二液压杆(7)位于第二支臂(6)的正下方并且两者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液压杆(5)安装在第一支臂(4)的下方并且一端连接于第二支臂(6)的另一端内侧,所述的第一支臂(4)远离第一液压杆(5)的一端通过支撑臂(3)与超重可报警站台(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臂(3)设于超重可报警站台(2)与第一支臂(4)之间,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2)的顶部与护架栏(1)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2)包括有安装座(201)、站板(202)、限位挡板(203)、铰轴(204)、活塞杆(205)、绝缘板(206)、正极接触片(207)、硅胶垫(208)、密封圈(209)、液压缸筒(210)、活动槽(211)、第一弹簧(212)、限位底板(213)、第一滑轮组(214)、负极接触片(215)、绝缘杆(216)、圆盘(217)、转轴(218)、钢丝绳(219)、第二滑轮组(220)、第三滑轮组(221)、环形孔(222)、顶板(223)、伸缩杆(224)、支撑杆(225)、限位堵板(226)、丝杆(227)、第二弹簧(228)、套筒(229)、垫板(230)、左铰链柱(231)、滚轮(232)、滑槽导轨(233)、限位块(234)、底板(235)、第一活动板(236)、第二活动板(237)、铰链顶座(238)、第三活动板(239)、第四活动板(240)、铰链底座(241)、减震底座(242)、右铰链柱(243)、减震顶座(244)、报警器(245);所述的站板(202)的左右两端与超重可报警站台(2)的两内侧活动接触,所述的站板(202)的底面中心位置与减震顶座(244)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顶座(244)的底面正中间固定有铰链顶座(238),所述的铰链顶座(238)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板(237)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板(237)的底部通过左铰链柱(231)与第一活动板(236)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236)的底部铰链连接于铰链底座(241)的一端,所述的铰链底座(241)的另一端与第四活动板(240)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的铰链底座(241)的底面与减震底座(242)的顶面正中间垂直连接,所述的第四活动板(240)的顶部通过右铰链柱(243)连接于第三活动板(239的底部,所述的第三活动板(239)的顶部与铰链顶座(238)的另一侧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减震顶座(244)与减震底座(242)相互平行且对称,所述的丝杆(227)从左往右依次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左铰链柱(231)、右铰链柱(243),所述的丝杆(227)的两外端均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限位堵板(226),所述的限位堵板(226)设置有两块并且为同心圆结构,所述的第二活动板(237)远离第三活动板(239)的一侧面中心位置与顶板(2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顶板(223)平行位于底板(235)的上方,所述的底板(235)一端连接于第一活动板(236)的一侧面中心位置,所述的顶板(223)上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环形孔(222),所述的底板(235)内设置有滑槽导轨(233),所述的滑槽导轨(233)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块(234),所述的滚轮(232)与滑槽导轨(233)活动连接,所述的滚轮(232)与套筒(229)的底面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的套筒(229)的内底面固定有垫板(230),所述的垫板(230)通过第二弹簧(228)与伸缩杆(224)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其结构包括护架栏(1)、超重可报警站台(2)、支撑臂(3)、第一支臂(4)、第一液压杆(5)、第二支臂(6)、第二液压杆(7)、第三支臂(8)、第三液压杆(9)、机体(10)、旋转云台(11)、底座(12)、驱动轮(13)、控制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2)的左右两侧两端均安装有驱动轮(13),所述的驱动轮(13)设置有4个并且呈两两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的底座(12)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旋转云台(11)与机体(10)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的旋转云台(11)设于底座(12)与机体(10)的中间,所述的机体(10)的一侧面上内嵌有与旋转云台(11)电连接的控制器(14),所述的控制器(14)与机体(1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机体(10)的内底面与第三支臂(8)的底面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三支臂(8)的下方设有第三液压杆(9),所述的第三液压杆(9)的一端与第三支臂(8)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液压杆(9)的另一端连接于机体(10),所述的第三支臂(8)的顶部与第二支臂(6)的一端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臂(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臂(4)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支臂(6)设置在第一支臂(4)与第三支臂(8)之间,所述的第二液压杆(7)位于第二支臂(6)的正下方并且两者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液压杆(5)安装在第一支臂(4)的下方并且一端连接于第二支臂(6)的另一端内侧,所述的第一支臂(4)远离第一液压杆(5)的一端通过支撑臂(3)与超重可报警站台(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臂(3)设于超重可报警站台(2)与第一支臂(4)之间,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2)的顶部与护架栏(1)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2)包括有安装座(201)、站板(202)、限位挡板(203)、铰轴(204)、活塞杆(205)、绝缘板(206)、正极接触片(207)、硅胶垫(208)、密封圈(209)、液压缸筒(210)、活动槽(211)、第一弹簧(212)、限位底板(213)、第一滑轮组(214)、负极接触片(215)、绝缘杆(216)、圆盘(217)、转轴(218)、钢丝绳(219)、第二滑轮组(220)、第三滑轮组(221)、环形孔(222)、顶板(223)、伸缩杆(224)、支撑杆(225)、限位堵板(226)、丝杆(227)、第二弹簧(228)、套筒(229)、垫板(230)、左铰链柱(231)、滚轮(232)、滑槽导轨(233)、限位块(234)、底板(235)、第一活动板(236)、第二活动板(237)、铰链顶座(238)、第三活动板(239)、第四活动板(240)、铰链底座(241)、减震底座(242)、右铰链柱(243)、减震顶座(244)、报警器(245);所述的站板(202)的左右两端与超重可报警站台(2)的两内侧活动接触,所述的站板(202)的底面中心位置与减震顶座(244)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顶座(244)的底面正中间固定有铰链顶座(238),所述的铰链顶座(238)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板(237)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板(237)的底部通过左铰链柱(231)与第一活动板(236)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236)的底部铰链连接于铰链底座(241)的一端,所述的铰链底座(241)的另一端与第四活动板(240)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的铰链底座(241)的底面与减震底座(242)的顶面正中间垂直连接,所述的第四活动板(240)的顶部通过右铰链柱(243)连接于第三活动板(239的底部,所述的第三活动板(239)的顶部与铰链顶座(238)的另一侧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减震顶座(244)与减震底座(242)相互平行且对称,所述的丝杆(227)从左往右依次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左铰链柱(231)、右铰链柱(243),所述的丝杆(227)的两外端均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限位堵板(226),所述的限位堵板(226)设置有两块并且为同心圆结构,所述的第二活动板(237)远离第三活动板(2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淑妹王晨莉孙立江
申请(专利权)人:林淑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