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过滤器及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46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19
一种元件,其包括:筒状的滤材(33);框架(42),其配置于滤材的径向外侧,限定形成使燃料通过的多个开口部(42a);端板(47),其配置于框架的端部梁(42c)的径向内侧,在与端部梁接合的同时,与滤材的端部接合;以及粘结层(53),其设置于端部梁与端板之间、以及滤材的端部与端板之间。端部梁包括:环状的承接槽(42e),用于自框架的端部向端部梁内侧接纳端板;小径部(42j),其设置于承载槽的入口,具有可接纳端板的内径;以及大径部(42k、B42k、C42k),其设置成比小径部更靠近承接槽里侧,具有大于小径部的内径。一种燃料过滤器,其具有收纳元件并使供给内燃机的燃料通过元件的箱体(11、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过滤器及元件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本申请以2015年8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60526号为优先权申请,该优先权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
本说明书中的专利技术涉及燃料过滤器及元件。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同轴配置有多个筒状元件的过滤装置。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元件不具有内部框架。两个部件形成独立的筒状体,安装时配置于同轴上。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同轴配置有多个筒状元件的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公开了用于支撑元件的内部框架。内部框架指筒状薄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03424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837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需要分别准备两个筒状元件。另外,需要按顺序安装两个筒状元件。这样的结构并不适合可进行元件更换的系统。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结构被用于燃料过滤器时,燃料中所含有的水分有时会附着于元件的端部而滞留。变大了的水滴有时并不与燃料分离,而是再次汇入到了燃料流中。因此,元件被要求具有水分可容易地与之分离的形状。在上述观点或在未被提及的其他观点中,要求对燃料过滤器及元件作出进一步的改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分容易分离的燃料过滤器及元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元件。该元件包括:筒状的滤材,其用以过滤沿径向自外侧向内侧流动的燃料;框架,其配置于滤材的径向外侧,限定形成使燃料通过的多个开口部;端板,其配置于框架的端部梁的径向内侧,在与端部梁接合的同时,与滤材的端部接合;以及粘结层,其设置于端部梁与端板之间、以及滤材的端部与端板之间。端部梁具有:承接槽,其呈环状,用于自框架的端部向端部梁内侧接纳端板;小径部,其设置于承载槽的入口,具有可接纳端板的内径;以及大径部,其设置成比所述小径部更靠近承接槽的里侧,具有大于小径部的内径。端板被接纳于端部梁中。端板的径向位置由小径部限定。粘结层的一部分有时会向端板的径向外侧流动,进一步地将会自端部梁的内侧向外侧流出。粘结层的漏出被小径部阻止,粘结层的一部分被积存在大径部。由此,粘结层的一部分向端部梁的径向外侧漏出而形成不定形部分的情况得到抑制。在水滴沿框架的表面流下时,不会受到由粘结层的一部分形成的不定形部分的阻碍而顺利流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料过滤器。该燃料过滤器包括元件以及箱体,该箱体收纳元件,并使供给内燃机的燃料通过元件。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框图。[图2]第1实施方式中燃料过滤器的截面图。[图3]第1实施方式中燃料过滤器的截面图。[图4]第1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的截面图。[图5]第1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的平面图。[图6]第1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截面图。[图7]第1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仰视图。[图8]第1实施方式中第3框架的截面图。[图9]第1实施方式中第3框架的部分截面图。[图10]第1实施方式中第3框架的部分截面图。[图11]第1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下部部分截面图。[图12]第1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下部部分截面图。[图13]第1实施方式中燃料过滤器的部分截面图。[图14]第1实施方式中第1端板的平面图。[图15]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的部分截面图。[图16]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的部分截面图。[图17]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截面图。[图18]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截面图。[图19]本专利技术第6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截面图。[图20]本专利技术第7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和第2框架的截面图。[图21]第7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和第2框架的俯视图。[图22]本专利技术第8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的截面图。[图23]第8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的平面图。[图24]本专利技术第9实施方式中第1端板的平面图。[图25]本专利技术第10实施方式中第1端板的平面图。[图26]本专利技术第11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下部部分截面图。[图27]本专利技术第12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的下部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多个实施方式之中,有时会对功能上和/或结构上的对应部分和/或关联部分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或仅百位以上的数位不同的符号。关于对应部分和/或关联部分,可参照其它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使用了过滤器(FLTR)10的燃料供给装置1。过滤器10,被用作过滤燃料的燃料过滤器。燃料供给装置1将燃料罐(FTNK)2内的液体燃料供给至燃料消费装置、即内燃机(ENGN)3。在典型的例子中,内燃机3为柴油机。在该情况下,液体燃料为柴油燃料。内燃机3也可以为汽油机。内燃机3搭载于车辆,作为车辆的动力源而使用。燃料供给装置1具有供给泵(SPPM)4,该供给泵(SPPM)4用于将燃料罐2内的液体燃料供给至喷射装置(INJD)5。在如图所示的例子中,供给泵4配置于燃料罐2内。喷射装置5包含高压泵,该高压泵将供给泵4所供给的较低压力燃料加压至适合喷射的高压。此外,喷射装置5包含喷射阀,该喷射阀将高压燃料喷射至内燃机3的燃烧室内。过滤器10,被配置于燃料罐2与喷射装置5之间的燃料通道中。在如图所示的例子中,过滤器10被设置于供给泵4和喷射装置5之间。过滤器10过滤由供给泵4加压的正压燃料。过滤器10也可以配置于供给泵4的上游侧。此时,过滤器10过滤由供给泵4吸入的负压燃料。过滤器10的作用是过滤燃料,捕捉异物。过滤器10,还能发挥水分除去器的作用,其从燃料中分离并存储水分。图2表示使用状态下的过滤器10的纵向剖视图。图3表示图2中III-III线剖面图。参照图2和图3对过滤器10进行说明。在图中,燃料的流动方向以粗箭头表示。过滤器10具有可称为圆柱状或圆筒状外形。过滤器10如图所示呈纵向较长的筒状。过滤器10具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中心轴AX。过滤器10具有作为第1箱体的上箱体11以及作为第2箱体的下箱体12。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提供了箱体,该箱体限定形成用于收纳元件13的收纳室。元件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以可分离的方式形成,以便更换元件13。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限定形成通道,以使供给至内燃机的燃料通过元件13。上箱体11提供固定部分。上箱体11固定于车辆。上箱体11形成为盖状。下箱体12提供可分离部分。为了更换元件13,下箱体12被形成为可与上箱体11分离。下箱体12被形成为杯状。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由连接机构14连接。在如图所示的例子中,连接机构14由螺纹机构提供。连接机构14也可以由包含螺栓和螺母的紧固机构、或卡口机构提供。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15。密封机构15对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之间进行密封。密封机构15由橡胶制O形环提供。元件13被配置于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之间。元件13被配置成将收容室限定划分为污浊侧和清洁侧。元件13过滤污浊侧的燃料,并向清洁侧供给。元件13具有密封机构16、17。密封机构16被设置于元件13与上箱体11之间。密封机构16由橡胶制O形环提供。密封机构17被设置于元件13与下箱体12之间。密封箱体17由橡胶制唇形密封件提供。上箱体11具有盖部21。该盖部21由树脂或金属制成。盖部21为例如铝模铸制品。盖部21具有筒状侧壁与穹顶状上壁。在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机构1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料过滤器及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材(33),其呈筒状,用以过滤沿径向自外侧向内侧流动的燃料;框架(42),其配置于所述滤材的径向外侧,限定形成使所述燃料通过的多个开口部(42a);端板(47),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端部梁(42c)的径向内侧,在与所述端部梁接合的同时,与所述滤材的端部接合;以及粘结层(53),其设置于所述端部梁与所述端板之间、以及滤材的端部与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端部梁,包括:承接槽(42e),其呈环状,用于自所述框架的端部向所述端部梁内侧接纳所述端板;小径部(42j),其设置于所述承接槽的入口,具有可接纳所述端板的内径;以及大径部(42k、B42k、C42k),其设置于比所述小径部更靠近所述承接槽的里侧,具有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17 JP 2015-1605251.一种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材(33),其呈筒状,用以过滤沿径向自外侧向内侧流动的燃料;框架(42),其配置于所述滤材的径向外侧,限定形成使所述燃料通过的多个开口部(42a);端板(47),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端部梁(42c)的径向内侧,在与所述端部梁接合的同时,与所述滤材的端部接合;以及粘结层(53),其设置于所述端部梁与所述端板之间、以及滤材的端部与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端部梁,包括:承接槽(42e),其呈环状,用于自所述框架的端部向所述端部梁内侧接纳所述端板;小径部(42j),其设置于所述承接槽的入口,具有可接纳所述端板的内径;以及大径部(42k、B42k、C42k),其设置于比所述小径部更靠近所述承接槽的里侧,具有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川友久前原丰光菊池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三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